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北京時間9月13日閉幕,華裔導演趙婷的新作《無依之地》在拿到義大利媒體場刊和國際場刊的評分第一名之後,最終也斬獲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墨西哥導演米歇爾·弗蘭克執導的《新秩序》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日本導演黑澤清憑藉《間諜之妻》獲最佳導演獎。兩部擔當主演作品雙雙入圍主競賽單元的「白寡婦」凡妮莎·柯比,憑藉《女人的碎片》拿下最佳女演員獎。
憑藉《無依之地》拿下威尼斯金獅獎,趙婷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史上第一位收穫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華人女導演,同時也是繼張藝謀、賈樟柯之後,第三位內地金獅獎獲得者。而與侯孝賢、蔡明亮不同,趙婷的導演視角更多關注的還是美國本土社會與人物而非華人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此番獲獎更像是復刻了2005年憑藉《斷背山》首次拿下金獅獎的李安,一個美國之外導演講述的美國本土故事。
與此同時,趙婷也是威尼斯電影節88年歷史上,第五位獲得金獅獎的女性導演。在趙婷《無依之地》前,瑪格雷特·馮·特洛塔《德國姐妹》、阿涅斯·瓦爾達《天涯淪落女》、米拉·奈爾《季風晚宴》、索菲婭·科波拉《在某處》均是女導演獲得的金獅獎影片。
《無依之地》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失去丈夫的Fern在經濟大衰退中甚至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園。她幾乎度過了一生的內華達小鎮,就此在地圖上郵編失效。六十多歲的她無家可依,迫不得已只能踏上一邊打工一邊流浪的旅程。
為了將生活成本壓到最低,她成了一個住在廂式貨車裡的現代遊牧人。在這段艱苦漂泊的過程中,她和許多廂式貨車寄居者相遇、相識,收穫了友情和依靠。
由於疫情原因該片的主創都無法前往威尼斯領獎,巧合的是,趙婷和主演兼製片人「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正在加州參加該片的露天汽車放映,兩人也在一輛廂式貨車上錄製了一段領獎感言視頻。
在獲獎後的連線發布會上,趙婷也提到在頒獎前一天,她便已經得知了獲獎的消息,於是拍攝了領獎視頻,「我們昨天得知獲獎的時候,就在一個房車裡坐著,看著周圍的遊牧人群走來走去。我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當代遊牧民的生存狀態。」
在前期放映後,《無依之地》就收穫了還能參加這屆電影節的媒體的一致好評。《洛杉磯時報》表示在新作中趙婷的技巧更加精進,影片將虛構與非虛構無縫銜接。《娛樂周刊》則認為編導趙婷和演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一起創作出了一種罕見的體驗,讓人感到必要且崇高。趙婷成為了某些沒遺忘的美國人的卓越記錄者——原始的、不受約束的、處於邊緣的人。《衛報》影評人Peter Bradshaw甚至用上了偉大一詞來形容趙婷的導演功力。
對於國外影評人來說,趙婷確實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她的首部長片《哥哥教我唱的歌》作為美國官方競賽片之一於2015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而她的上一部作品《騎士》(The Rider)在2017年就已經獲得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最高獎藝術電影獎,並且隨後也入圍了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臥虎」單元。此番拿下威尼斯金獅,也讓外界對趙婷和《無依之地》在之後頒獎季的表現充滿期待,尤其是已經延期到明年4月的奧斯卡,或許趙婷將有機會成為第一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名單的亞裔女導演。
在2017年於平遙影展接受界面文娛採訪時,趙婷便表示了電影節對於青年導演的重要性:「電影節對於青年導演太重要了,幾乎就是空氣。」 比如創辦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聖丹斯協會就一直在無償幫助青年導演完成他們的作品。趙婷說,「有了這些電影節的放映,我們的作品才有機會被人看到,被買方市場關注。」
而在《無依之地》之外,本屆主競賽單元中,墨西哥導演米歇爾·弗蘭克的《新秩序》獲得評審團大獎,執導《間諜之妻》的日本導演黑澤清獲得了最佳導演獎,這也是黑澤清首次徵戰威尼斯電影節即有獎項斬獲。主演《我們的父親》的皮耶爾弗蘭切斯科·法維諾,和主演《女人的碎片》的凡妮莎·柯比,分別獲得了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
圖片來源:《新秩序》劇照兩部主演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凡妮莎·柯比最終拿下最佳女演員大概是最沒有「驚喜」的一個獎項。這位新生代英國女演員,之前就憑藉在Netflix年代劇《王冠》和《碟中諜6》的表演讓外界驚豔,此次在《女人的碎片》中,她更是自己表演支撐起了整部電影。在威尼斯頒獎不久後,Netflix也隨即宣布獲得了《女人的碎片》的全球發行權。
印度電影《信徒》獲得最佳劇本,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親愛的同志》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太陽之子》的Rouhollah Zamani獲得了最佳新演員獎。
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影片由《荒原之野》獲得,最佳導演獎頒給了《Genus Pan》的導演拉夫·迪亞茲,他也是前任金獅獎得主,最佳男演員和女演員獎分別授予了《販皮之人》和《Zanka Contact》中的演員,最佳劇本獎授予《食肉動物》,評審團特別獎頒給了《傾聽》,該片也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Mariana Saffon的《Entre tú y Milagros》榮獲了最佳短片獎。
VR單元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一個單元,因為要減少接觸,官方取消了威尼斯VR島的全部活動,全部改為線上放映。其中《家中的劊子手》獲得了最佳VR電影,《尋找潘多拉》獲得了最佳VR體驗獎,中國導演範帆的《殺死大明星》獲得了最佳VR電影故事的獎項。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金獅獎則分別被頒給了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和英國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兩位華人女導演在本屆威尼斯先後拿到了具有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的重大獎項,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向全世界展現出了華語電影人的積澱與開放。同時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也表現了對女性電影人更加開放的態度,主競賽十八部電影裡,有八部電影是來自女性導演,最終女性導演也成功摘得大獎。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無法繞過一個大背景,那便是依然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事實上,也正是由於這場疫病,直接導致了原本應該在五月舉辦的坎城電影節至今無法成行,因此威尼斯電影節也成為了新冠疫情開放後首個儘量保持了原先流程的國際電影節,既沒有延期也沒有轉為線上,從走紅毯到放映再到頒獎都儘可能保持之前的狀態。
但另一方面,義大利以及整個歐洲的疫情在度過前期的高峰之後,最近又再次迎來了反彈,光是義大利一國最近每天的確診人數都是千人以上。與此同時,由於美國依然是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嚴格的出入境限制,也直接導致了好萊塢的明星及電影直接整體缺席了這屆威尼斯電影節。而沒有了《小丑》、《羅馬》以及《水形物語》這一級別的作品之後,今年的威尼斯一來星光黯淡再來受到的關注度也大減。若不是前有許鞍華後有趙婷,即便是國內的資深影迷大概都很難對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有太多關注,畢竟本屆主競賽單元中出現的波赫、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等國作品,長期以來都處在極度邊緣的狀態,映後評價也不甚理想。
過去幾年,因為與好萊塢越走越近,威尼斯電影節也成為了奧斯卡頒獎季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水形物語》與《羅馬》連續兩年作為金獅獎得主最終都在奧斯卡上斬獲了重要獎項,去年敢為天下先的將金獅獎頒給漫改電影《小丑》,更是讓威尼斯電影節這一最古老的電影節有了幾分新氣象。
但今年威尼斯顯然難以在承擔起這一角色,好萊塢的重要作品今年整體缺席使得頒獎季的前景也更加難以揣測,而像Netflix這一手握了不少頒獎季熱門新片的重要公司,也因為疫情早早宣布不再參加今年的各大電影節。特殊之年疊加各種意外因素,都讓作為全球電影難得宣傳窗口的國際電影節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當然,也受益於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不再像之前那般激烈競爭,今年各個單元都給到了華語電影人更多機會。不論是主競賽單元趙婷的新片《無依之地》,非競賽展映許鞍華的《第一爐香》,還是地平線單元王晶的《不止不休》,「威尼斯日」單元李冬梅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可以說在好萊塢之外,讓更多國際媒體與影視公司看到了華語電影人在各個代際與維度上的新風貌,危機也間接轉化為了機遇。
實際上本屆堅持照常舉辦的威尼斯電影節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為全世界的電影人以及掙扎中的電影行業帶來一些信心與希望,只要保持對電影的熱愛,不論世事如何艱難,最終大家還是會在電影院相遇,更多精彩的作品也終會出現。在閉幕同時,威尼斯官方也宣布,明年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確定將在2021年9月1日-11日舉辦。
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完整獲獎名單如下:
【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趙婷《無依之地》
評審團大獎:米歇爾·弗蘭克《新秩序》(墨西哥)
最佳導演:黑澤清《間諜之妻》(日本)
最佳男演員:皮耶爾弗蘭切斯科·法維諾《我們的父親》(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凡妮莎·科比《女人的碎片》(英國)
最佳劇本:柴塔尼亞·塔姆哈尼《信徒》(印度)
評委會特別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親愛的同志》(俄羅斯)
最佳新人演員:Rouhollah Zamani《太陽之子》(伊朗)
終身成就金獅獎:許鞍華、蒂爾達·斯文頓
【地平線單元】
最佳影片:艾哈邁德·巴拉米《荒原之野》
最佳導演:拉夫·迪亞茲《Genus Pan》
最佳男演員:Yahya Mahayni《販皮之人》
最佳女演員:Khansa Batma《Zanka Contact》
最佳劇本:彼得洛·卡斯特裡圖《食肉動物》
評審團特別獎:Ana Rocha《傾聽》
最佳短片:Mariana Saffon《Entre tú y Milagros》
【電影未來獎】
最佳處女作未來獅:Ana Rocha《傾聽》
【VR單元】
最佳VR電影:Michelle Kranot / Uri Kranot《家中的劊子手》
最佳VR體驗:Kiira Benzing《尋找潘多拉》
最佳VR電影故事:範帆《殺死大明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