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資料圖片)
台州日報5月17日訊(記者 朱小兵)有這樣一種螞蟻,它危害農林植物,可取食農林植物的根系、幼芽、嫩莖、種子和果實,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與收成;危害人體健康,要叮咬蜇傷家禽家畜及人類,造成人畜的受傷與死亡。被紅火蟻咬蜇後,受傷者傷口癢痛、皮膚出現丘疹、風團、水皰,愈後留下黑色疤痕,可出現發冷、發熱、頭暈、頭痛、淋巴結腫大、全身過敏、休克等症狀,嚴重時有死亡的危險。
它就是紅火蟻,一種有「殺人蟻」惡名的螞蟻。如果你有發現周圍有這樣的螞蟻,請立即向當地農業部門報告。
紅火蟻是入侵生物
紅火蟻的拉丁名意指「無敵的」螞蟻,因難以防治而得名。其通用名火蟻,則指被其蜇傷後會出現火灼感。紅火蟻分布廣泛,在我國,紅火蟻是入侵生物,為極具破壞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紅火蟻隸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胡蜂總科、蟻科、家蟻亞科、火家蟻族、火家蟻屬。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告,將紅火蟻定為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
市農業局植物保護檢疫站站長鍾列權介紹,人們一般看到的紅火蟻是職蟻(工蟻和兵蟻),在外形結構上分頭部、中軀、後軀(包括腹柄部和腹錘部)等三部分。成蟲體紅褐色,體長3-6毫米。
「紅火蟻主要通過受蟻巢汙染的草皮、苗木、盆景等帶有土壤的園藝產品和栽培介質等等進行傳播,貨櫃箱體或貨物包裝中粘附帶有蟻巢的土壤也是其傳播的重要途徑。」鍾列權說,紅火蟻入侵後的擴散途徑有主動擴散(自然擴散)和被動擴散(人為擴散)。
那麼,被紅火蟻咬蜇後咋辦呢?鍾列權介紹,被紅火蟻咬蜇後,劇烈的痛癢感將持續1小時左右。接下來的4小時裡,被叮咬的皮膚會出現水泡,幾天內則變為白色膿皰。如果膿皰刮破或破裂,通常會引起二次細菌感染。水泡需要大約10天才能癒合,而且一般會留下永久傷疤。
「我們建議,冰敷或冷敷,用肥皂和水清洗患處,局部塗搽風油精等,過敏反應出現時候可口服抗組胺劑來緩解搔癢腫脹的症狀。嚴重時應該立即去醫院救治,千萬不要撓破水泡!」鍾列權說,在有火蟻的地方,要穿能包裹腳趾的鞋、襪子,戴手套,遠離並不要去撥弄、破壞蟻巢。
不建議個人參與剿滅
紅火蟻源於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目前,我國疫情呈從南向北逐漸蔓延擴散態勢。
2016年12月我省首次發現紅火蟻疫情以來,各級政府將紅火蟻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我省11個地市農業部門開展了紅火蟻全面監測和普查工作,4個地市的局部地塊確認有紅火蟻發生並得到了有效防除。
根據5月10日召開的全省重大農業植物疫情應急預案演練暨防控現場會要求,要著力打好防控攻堅戰,在防控撲滅重點疫情上下功夫。
「紅火蟻區別於普通螞蟻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是具有攻擊性。」鍾列權說,如有人發現疑似紅火蟻蟻巢後,在巢邊上用力跺幾腳,幾秒鐘後就會有成百上千隻職蟻湧出並四處爬動。再者,如用樹枝棒(不能用手去逗,避免被攻擊傷人)等工具去逗它,它會迎著爬上工具(普通蟻會躲避)。「出現上述情況,初步可判斷很可能是紅火蟻。」
「對紅火蟻疫情,有毒餌法、灌巢法以及顆粒劑、粉劑滅巢法等不同的剿滅方式,但剿滅的辦法都比較專業。」鍾列權說,農業部門不建議個人參與剿滅紅火蟻。「我們希望廣大市民朋友一旦發現周圍出現紅火蟻,請在第一時間向當地農業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