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黑的貓不吉利。」
上次聽到這句話,還是奶奶說的。
——咪醬
jenny_jinya是ins上的一位畫手。
最近,她有一個關於黑貓的漫畫在外網火了。
故事,要從一隻去世的小黑貓說起:
第二天,奶奶看到了小黑貓的屍體,非常難過…
畫面切換到一家收容所裡,一隻獨眼黑貓正在賣力地推銷自己:
然而,等待它的卻是安樂死…
就在此時,老奶奶來了!
老奶奶把黑貓帶回家,寶貝一樣養著…
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by 微博@鴯鶓動物園
這幅漫畫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
過年期間妹紙帶貓回家,結果家裡的親爹親媽,七大姑八大姨都逼著她快點把貓扔了,理由就是,大過節的黑貓不吉利,別找不痛快。
類似的事情很多,前段時間,還有網友給我留言:
說她撿到一隻黑貓,但婆婆認為黑貓不吉利,不讓養。
沒想到,9012年都快結束了,對黑貓抱有偏見的人,竟然還這麼多?!
老一輩愛講「黑貓不吉利」,但如果追問為什麼,他們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認定了「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黑貓是邪物。」
古人聽到這話,怕是氣得要掀棺材了,恨不得跳起來說,這鍋我們不背!
因為在古埃及時,黑貓就是埃及人民的貝斯特貓神,曾經的戰鬥女神成了家喻戶曉保佑家庭的守護神,人人都巴不得虔誠的供奉著。
而我國古書更是記載著:玄貓,闢邪之物,易置於南,子孫皆宜。
玄貓,既黑貓。就是說,將黑貓養在朝南的門口,具有闢邪鎮宅,福及子孫的作用。
古時的富貴人家基本都有養黑貓,或擺放黑貓飾品的習慣。還有些高官子弟特地用黃金打造成貓的樣子作為裝飾,然後再漆塗成黑色。
所以,我國的「傳統文化」非但沒有歧視黑貓,反而是崇尚黑貓文化的!
認為」黑貓不吉利「的,其實是西方。
13世紀,為了剷除異教,羅馬教皇格裡高利九世在頒布的《羅馬之聲》中,直接把黑貓定性為惡魔的化身。
在那個宗教至上的年代,無疑是給黑貓判了死刑。
1484年,教皇英諾森八世又發布了《最高的希望》諭令,將目標轉為「獵殺女巫」。教皇還要求,在殺死女巫的同時,也別忘了殺死他們的貓。
因為在他們看來:
貓是女巫的追隨者,而女巫也可以變身為貓,燒死貓的過程寓意著光明戰勝了魔鬼,而燃燒的貓發出的其實是惡魔和女巫的尖叫。
於是,直至1817年,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黑貓的境遇堪比過街老鼠。
其實,就算到了今天,西方國家依然有「13號的禮拜五,碰見黑貓會倒大黴」的說法 。
所以在很多國家,黑貓的棄養率都是最高的,而領養率又是最低的。
譬如英國,據動物虐待防止協會近幾年的數據統計,每1000隻保護貓中,就有將近700隻是黑貓。
而在美國,黑貓是收容所裡面,領養率最低的。
這就意味著,最後等待它們的,只有被安樂死。
但是,顏色真的那麼重要嗎?
也許對真正愛貓的人來說,顏色一點都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歡,全黑色也一樣很可愛:
@小兔老師的高橋美咲
我就養了一隻純黑貓,不僅沒有不吉利,家裡收入大漲。招財賣萌良家必備,而且只要拍攝技術好,很神秘又很上相,照片效果出奇的好。
@張小花
我都愛死我家小黑了,每天跟在我屁股後面,跟小狗狗一樣,任何時候只要一叫她的名字,她就喵喵喵喵叫著顛顛跑過來,晚上也從來不吵,另一隻貓半夜撓床讓我睡不好,小黑就跑過去阻止。真的太愛她了!
@頓淨
我家小黑貓4個月就來我們家了,現在6歲了,很機靈高傲的家貓,每次躲起來我們都以為跑丟了,剛開始我們會滿街跑去找,現在它藏起來我們只需坐等,因為它醒了就會大搖大擺地走出來找我們!永遠都只有它找我們,我們在家很難找到它,它喜歡換點睡。
@朱朱俠
我是有次在學校後山看見一隻小黑貓一見鍾情,然後我也很喜歡這種帶有神秘色彩感的動物。我養了兩隻黑貓,其實黑貓特別有靈性,又很酷,真的很可愛,很有意思。而且在東方的傳說裡,邪祟是懼怕黑貓的,它會守著自己想守護的。
……
黑貓的好,大概只有養過的人才會懂。
都說貓對顏色不敏感,那些黑色的小煤球,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嫌棄,只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不公…
可明明同樣都是貓,同樣的聰明,漂亮,會賣萌,會撒嬌…
如果你家剛好有隻黑色的小煤球,
或者你也反對歧視這些小可愛,
或者你想為它們正名,
請擴散呼籲:
雖然它們全身黑色,但一樣需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