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都覺得是一個玩笑的時候,
你要比他人多深入一步去想,才會更有收穫。
-楊子翔
很多人都在說,我該怎麼努力才能比他人進步的更快呢?然後就開始比對身邊的人,找到自己的標杆。但是最後發現別人似乎並沒有像自己那麼努力,卻仍然比自己牛逼。那這時候該怎麼辦,繼續死磕?向他人學習?買資料,買課程?
如果你還是這種想法的話,我們不妨回憶下自己高中時有沒有這樣的情景。班裡總有那些同學,平時你看不見他有多努力,但是每次班級考試的時候,總是會排名特別靠前,你去向他們取經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啊,就是把不會的弄清楚就行了。
我之前高中時也是這樣,甚至還跟同學一起搞起了題海戰術,什麼是題海戰術,不過就是不斷的去重複,不斷的做題,不斷的通過機械式的方法記住解題的方法和步驟,但卻總是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這種重複性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你學得越多,做題做得越多,記住的多也就越容易考高分。但是一旦有段時間你鬆懈了,可能成績很快就下來啦。這就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學習方式。
那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我們身邊厲害的人為什麼總是學習比我們快,做事兒的效率比我們高的呢?就是因為他們在學習和做事兒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的採用把「大象關冰箱」思維模式。
第一步:把冰箱門兒打開,對應的是我們學習和工作工作中的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
第二步:把大象放冰箱裡,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如果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那就繼續把它進行拆解,拆解出來的模塊二仍舊採用這種模式。
第三步:把冰箱門兒帶上,解決完了問題之後,進行匯報處理收尾的工作。
學習也是一樣的,我們總是不願意更深入的去思考問題的邏輯,尋找問題的本質,而不斷的進行重複性的記憶。這種記憶短期內看似很有效果,尤其是應付考試比較有效果,但是職場上的問題我們如果不去思考問題的本質,或者做這件事兒想要達成的效果,只能是越努力越糟糕。
在開始接受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將問題的本質弄清楚。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項目組開會,老大在上面講,下面的人不斷的點頭。但是到具體實施的時候,又是一臉懵逼,因為不敢問老大,然後就問這個問那個,最後總結了一堆,再讓領導確認下。這種讓領導確認下的情況還算好的,還有一種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幹,做的差不多然後讓領導看效果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這種情況就是「白費功夫,瞎努力」。
高效的流程應該是,不斷的反饋和確認,作出個方案,先確認再去執行。雖然你會覺得這個很浪費時間,但是確保你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這種看似比較「慢」的方式才是最高效的。
做開發或者出項目方案的同學應該知道,在項目開始之前會先做詳設,然後做項目評審,這個過程看起來浪費時間,其實正是高效的所在。
凡事比他人多想幾步,即便是逗人一笑的小品,深入思考下也會有很大的收穫。生活是個長遠的事兒,學習是個技術活。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