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成兵)一對白頭翁鳥在家門口一棵松樹上織窩繁殖後代,市民武先生通過一個月的觀察拍攝,記錄了白頭翁鳥織窩、產卵、孵化、養育雛鳥的全過程。
    武先生家住鼓樓區寶塔橋街道金陵小區,他家樓下有一棵松樹。今年5月1日飛來一對白頭翁,在這棵松樹離地面3米左右的枝杈上搭建小窩。經過10天的努力鳥窩終於搭好。本月11日,雌性白頭翁陸續產下第4枚蛋後開始孵化,雄性白頭翁鳥則負責站崗放哨。
    23日上午,第一隻小白頭翁破殼而出,剛出生的小傢伙全身光溜溜的,沒有一點羽毛,閉著眼睛張大著嘴唧唧亂叫。為了照料好孩子,白頭翁夫婦頻繁外出覓食,每次叼回的食物有蜻蜓、天牛、馬蜂和桑葚等,它們從早到晚不停地給孩子餵食,最多時一天餵60多次。
    每次白頭翁鳥叼食物回家,小傢伙們都張大嘴巴嘰嘰喳喳亂叫,生怕吃不到,等到全部吃飽後又靜靜地睡著了。武先生說,雌性白頭翁鳥特別愛清潔,孵化後的蛋殼、小傢伙排出的糞便,全部被鳥媽媽啄食乾淨。
    昨天記者在武先生家看到,4隻小白頭翁已換上綠色的羽毛,比剛出生時漂亮多了。
    左上 產下的鳥蛋 右上 孵化出的雛鳥 左下 外出捕食 右下 給小傢伙餵食 武家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