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日,DC漫改電影《小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拿下9.84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在36個市場打破了DC電影的歷史紀錄,距離10億美元僅一步之遙。
預計本月內,《小丑》將成為影史首部票房破10億美元的R級電影。
考慮到《小丑》的製作成本僅為5500萬美元(相比與其他超級英雄/科幻電影,這部的成本相當低),外媒《好萊塢報導者》估計,影片的淨利潤將達到5億美元之上。
這個盈利數字超過了2018年任何一部電影的淨收益,甚至壓過了漫威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以上所有成就,還是《小丑》未在中國內地這個大票倉上映的情況下取得的!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沒能第一時間在大銀幕上看到《小丑》,心中自然會非常遺憾,不過近日《小丑》正式「雲盤上映」,大家終於可以看到這部電影了。
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也來盤點一下影史上的「小丑」們,看看這個複雜的反派角色,是如何一步步成為DC的大佬!
I 蝙蝠俠1966:小丑的歷史,從他開始
小丑第一次在銀幕亮相,是1966年的《蝙蝠俠:大電影》裡,這是影史上第一部蝙蝠俠長片,也是第一部彩色的蝙蝠俠電影。
1966年,DC同名真人劇集《蝙蝠俠》開始播出,亞當·威斯特飾演蝙蝠俠一角,受到觀眾們的喜愛。
在此趨勢下,DC又製作了一部蝙蝠俠電影,由劇集原班人馬出演,回饋觀眾的喜愛,也就是這部《蝙蝠俠:大電影》。
彼時的美國漫畫業,因為20世紀50年代的「漫畫有害論」,遭受重大打擊,超級英雄作品中的黑暗、暴力、色情元素被攻擊,輿論認為這些內容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隨後美國漫畫業開始轉型,經歷了慢慢復甦的過程,在這種大環境下,一向以「黑暗」著稱的DC也改變了自己的風格。
這部1966年的《蝙蝠俠:大電影》完全走了喜劇路線,角色形象色彩豔麗,行為舉止誇張搞笑,電影包括劇集在內,完全是一個輕鬆休閒的作品,在當時極受歡迎,電影主演亞當·威斯特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
這部電影中,蝙蝠俠不是大家熟悉的那個「黑暗騎士」,他褲衩外穿,再配一條淺色緊身褲(看起來就像光著大腿),揮著自己的披風跳舞,面具上還有兩道詭異的眉毛,完全是個逗比。
就連演員亞當·威斯特的兒女也表示,「我們的父親總把自己看作光明騎士,他希望對粉絲們的人生起到積極的影響,他永遠都是我們的英雄」。
這種情況下,作為蝙蝠俠的死敵小丑,你很難指望他的亮相會有多麼嚴肅……
電影中的小丑由愷撒·羅摩洛主演,慘白的面龐、烈焰紅唇、一頭草綠色的捲髮,再穿上一身暗紅色的西裝,小丑的第一次亮相就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一部來源於劇集的大電影,有多位漫畫角色都出現在了電影中,包括企鵝人、小丑、謎語人以及貓女,簡直就像是一場大聯歡。
小丑不是唯一的反派,戲份有限,角色塑造自然不會太完整,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和幾位反派一起亮相,給蝙蝠俠帶來麻煩。
儘管如此,愷撒·羅摩洛主演的小丑,依然以他怪異的走路姿勢,標誌性的「嘎嘎嘎」笑聲脫穎而出,展現了屬於小丑這個角色的特質。
作為第一任銀幕小丑,我們有理由相信,愷撒·羅摩洛的表演是此後歷任小丑扮演者可以借鑑的最早標杆,他的經典形象永遠留在DC歷史中。
【趣味彩蛋:李小龍曾經出演過1966年的劇版《蝙蝠俠》(並非是電影),在片中飾演青蜂俠的助手,還和蝙蝠俠大戰,一腳踹飛了羅賓。從這點來看,李小龍才是第一位出演超級英雄漫改作品的華人。】
李小龍(左一)出現在1966劇版《蝙蝠俠》中
II蝙蝠俠1989:黑暗的小丑,如此癲狂
小丑第2次在大銀幕上出現,已經到了1989年,在蒂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中,這個角色再次煥發了新的光彩。
1989版《蝙蝠俠》沒有繼承1966版那種輕鬆喜劇的風格,相反,它重回1940年代電影的黑暗風格,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以哥德式的鏡頭,重新為蝙蝠俠打下烙印,定下了系列電影黑暗的基礎。
這部電影當時在全球拿下了超4億美元的票房,角色形象深入人心,獲得了影迷們的認可,也證明了蝙蝠俠這個英雄更加適合黑暗的風格。
哥特風的哥譚市
電影中,小丑這個角色由傑克·尼科爾森飾演,這個選角可謂是相當的成功。尼科爾森的此前的代表作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在《飛越瘋人院》中,他以超神演技完美表現出「假裝精神病」的樣子,並且憑藉此角獲得了奧斯卡影帝。
在另一部作品《閃靈》中,尼科爾森飾演了一位作家,他在幽閉的環境中精神慢慢崩潰,最終成為了可怕的殺人魔,這個角色也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
這樣一位擅長飾演「異常」角色的演員,來出演一個複雜的漫改反派,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影帝尼科爾森沒有讓觀眾們失望,他完整地塑造了小丑這個角色,並且讓這個人物成為了影片的核心之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完整講述了小丑這個角色的起源:片中的小丑原名傑克,他是一個黑幫成員,嗜殺成性,在一次與蝙蝠俠的工廠大戰中,他被子彈誤中面部,導致毀容,隨後又掉進了化學池中。
經歷這件事後,傑克竟然大難不死,不過他慘被毀容,面孔神經受損,只能保持一種怪異的笑,於是他化身成為小丑,並且將蝙蝠俠視作自己一生的仇敵。
尼科爾森版的小丑,比之前版,造型上看似變化不大,依然是化著厚厚的粉底,咧著血紅大口狂笑,但實際上,這版小丑更加的黑暗,他身上有著一種誇張且乖戾的惡。
跳著舞用各種奇怪姿勢開槍殺人,對著燒焦的屍體聊天,再配上那款詭異的笑臉,這個小丑,屬實有點變態。
隨著劇情的推進,小丑與蝙蝠俠的羈絆再次深入,原來布魯斯·韋恩的父母就是被小丑殺死的,這才讓他成為了後面的蝙蝠俠。
在原著漫畫中,殺死布魯斯·韋恩父母的人只是一個無名的街頭小卒,但這部電影中,導演蒂姆·波頓進行改編,也提出了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到底是因為小丑才有了蝙蝠俠,還是因為蝙蝠俠才有了小丑?
如果說1966版小丑塑造了大銀幕上的經典造型,那麼本作則是從表演上奠定了小丑的性格與形象,尼科爾森版的小丑,會伴著音樂扭動身姿,會張開雙手轉圈跳舞,當他從褲子裡費勁掏出那把長槍時,你就很難再忘記這個角色了。
【細節彩蛋:電影片頭,尼科爾森的名字出現在蝙蝠俠扮演者麥可·基頓的前面,這一方面是因為演員咖位,尼科爾森當時已是奧斯卡影帝,基頓只是一個搞笑的電視劇諧星,自然是前輩站一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小丑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的重要地位。
麥可·基頓:《鳥人》與《蜘蛛俠:英雄歸來》
不過有趣的是,基頓在出演蝙蝠俠後大獲成功,成為好萊塢一線明星,他展開披風的造型堪稱經典,並且從此和「戴翅膀」的角色結了緣,此後出演電影《鳥人》口碑大爆,還飾演了漫威《蜘蛛俠:英雄歸來》裡的「禿鷹「,也算是一段佳話。】
III黑暗騎士:小丑巔峰,人生絕唱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裡扮演的小丑都被認為是這一形象的巔峰演繹,憑藉這個角色,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榮譽。
然而還未等到領獎,希斯·萊傑就因服藥過量不幸身亡,年僅28歲,小丑這個角色成為了他的人生絕唱(《魔法奇幻秀》沒有拍完),也給這部經典之作帶上了一層悲傷的氣息。
從諾蘭完整的三部曲來看,蝙蝠俠自然是無可爭議的主角,但在這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卻完全蓋過了蝙蝠俠的風頭,成為了真正的主角。
中文譯名看不出來,事實上,這部作品的片名中並沒有出現「蝙蝠俠」,英文完整片名是: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這在「蝙蝠俠系列電影」中並不常見。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證明了小丑在這部電影中的核心地位,蝙蝠俠也淪為了他的配角。
《蝙蝠俠:黑暗騎士》片頭
《蝙蝠俠:黑暗騎士》堪稱影史經典,票神君自己也完整地看過好幾遍,相比於其他幾版小丑,希斯·萊傑的表演沒那麼誇張,相對來說比較克制,他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身上就能充滿力量,然後在某一時刻瞬間爆發,立即抓住觀眾的眼球。
電影中,小丑的形象也更加現實,溼漉漉的綠髮,抹到臉頰的疤痕,黑黑的眼圈,扮相少了一層戲劇感,卻顯得更加真實。
此外,這部電影還深層次挖掘了小丑的誕生,有兩種說法,一是小丑的童年與家庭非常不幸,他的父親殺掉了他的母親,並且割花了小丑的臉。
第二種是小丑的妻子因為賭博欠高利貸,被割臉毀容,為了證明自己的愛,小丑也割花了自己的臉,但妻子卻無法接受選擇離開。
具體哪種是真相,電影中沒有明說,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小丑是由哥譚的黑暗滋生出來的。
諾蘭版的《黑暗騎士》與1989版的《蝙蝠俠》,是根據同一段漫畫改編的,相比於前作更多將矛盾放在小丑與蝙蝠俠的個人恩怨上,本片更進一步,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辨與碰撞。
核心的衝突在理念上,小丑想塑造一個極惡的形象,證明哥譚是黑暗、無可救藥的,而蝙蝠俠卻想創造出一種光明與希望,他從不殺人就是對自己理念的堅持。
在這種對抗中,小丑不怕死,也更為癲狂,因為他的死反而能證明自己。最終的結局同樣讓人感慨,小丑被打敗,但蝙蝠俠卻是輸家。正因為如此,小丑這個角色收穫了大批粉絲,成為最受歡迎的反派角色之一。
如今回頭來看,我們之所以喜歡這版小丑,正是因為希斯·萊傑的靈魂演繹。在出演《黑暗騎士》之前,他是《斷背山》裡的牛仔,是《聖戰騎士》裡的少年,或陽光帥氣,或柔情憂鬱,是無數影迷心中的男神。
選擇出演小丑,希斯·萊傑受到了太多質疑,他這種形象,能演小丑嗎?
希斯·萊傑:《斷背山》與《聖戰騎士》
希斯·萊傑用全情投入回應質疑,他在一間房間裡與世隔絕6個星期,像個瘋子一樣四處亂竄,只是為了更好地進入角色,這些努力讓他打破了所有的閒言碎語。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戲劇性,希斯·萊傑小時候喜歡的漫畫人物是蝙蝠俠,卻憑藉小丑名揚天下,並且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細節彩蛋:電影中,小丑嘴邊的傷疤需要化妝貼上假體,這很費時間。假體只有薄薄一層,容易脫落,於是希斯·萊傑就會頻繁地舔嘴唇防止它掉下來,最終這個動作成為了角色的一部分。】
IV自殺小隊:生不逢時,這個小丑有點慘
在2016年的電影《自殺小隊》中,傑瑞德·萊託出演了第4版小丑。
彼時的傑瑞德·萊託,已經憑藉電影《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演技受到認可,他來挑戰小丑這樣一個角色,確實讓人期待。
出演小丑這個角色,萊託自己也非常投入,他花了好幾個月揣摩角色,並且努力讓自己進入人設,他染髮、毀掉牙齒,在片場送給其他演員「骯髒的保險套」,避免和角色之外的人員交流,為了角色付出太多。
然而事與願違,彼時華納手下的DC超級電影,相對來說比較混亂,在《自殺小隊》中,萊託版小丑的戲份被大量刪減,最終只留下了不到10分鐘。
戲份的割裂,讓小丑在片中的表現十分尷尬,有不少人批評萊託版小丑用力過猛,電影的評價也非常一般。
《自殺小隊》中,小丑的存在感完全比不過自己的女友小丑女,如今小丑女已經單飛,拍攝了新電影《猛禽小隊》,但小丑卻是命運多舛。
目前的情況是,傑瑞德·萊託和華納之間似乎有了很大分歧,萊託認為華納沒有尊重自己為角色付出的努力,並且認為華納在和他商談小丑獨立電影期間一直在玩弄他。
而華納這邊,已經證實的是,萊託版的小丑不會出現在《自殺小隊》與《猛禽小隊》這兩部電影中。
在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大獲全勝後,萊託版的《小丑》獨立電影開綠燈的概率顯然更加渺茫。生不逢時,或許這版小丑將會不了了之。
【小丑彩蛋:外媒THR最近有報導,傑瑞德·萊託曾試圖阻止《小丑》新項目的拍攝,在得知小丑這個角色另選演員時,他非常失落,感覺「被孤立,很沮喪」。這件傳聞真實與否有待商榷,但應是對事不對人,兩代小丑之間,也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
V小丑2019:翻身把歌唱,DC大佬就是他
去年2月,其實就有了傑昆·菲尼克斯出演《小丑》獨立電影的傳言,不過彼時的華納似乎還在糾結之中,除了這部電影之外,他們還打算製作另一版屬於DC電影宇宙的《小丑》,由傑瑞德·萊託主演。
華納一開始就將傑昆版的《小丑》看作是「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雖然有這位威尼斯影帝加盟出演,但華納高層還是非常擔心本片的黑暗基調以及R級的風格,所以只批下了很少的預算(5500萬美元),試圖讓託德·菲利普斯導演知難而退。
5500萬美元的預算拍一部漫改電影是什麼概念?去年《海王》上映,票房大爆,網友盛讚溫子仁導演是「省錢鬼才」,用非常低的成本拍出了真正特效大片,當時《海王》的預算是1.6億美元。
這樣對比之下,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小丑》的拍攝預算是有多麼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託導將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了20世紀80年代,正好是美國經濟非常不景氣的時候,經濟增長緩慢,無數人失業,沒有了夢想,生活充滿了混亂與不幸。
電影的主人公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他是一個中年男子,在生活中遭受了無情的打擊,心理慢慢變化,最後變成了另一個人……很明顯,這部電影將著重描寫小丑這個角色的起源故事。
《小丑》的拍攝過程也有波折,外媒TMZ曾報導,劇組在布魯克林地鐵站拍攝時虐待群眾演員,把他們關在地鐵站裡長達3小時,有人被逼無奈從車廂縫隙向地鐵鐵軌撒尿。當時大家還感慨,這是整個劇組都入戲了嗎?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麼奇特。華納大手筆砸重金的超級英雄電影,一個個慘敗,《正義聯盟》、《蝙蝠俠大戰超人》等,口碑票房都十分一般。
但這部華納很糾結,只想給「小錢」的《小丑》,卻做到了真正的大爆,全球票房即將衝破10億美元,影史票房最高R級電影,淨收益超《復仇者聯盟3》,DC竟然用小丑這個角色扳回了一程。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呢?影帝菲尼克斯給小丑這個角色帶來了哪些新的東西?票神君已經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在不涉及重大劇透的情況下,談幾點感受。
電影中的小丑原名亞瑟,他已人到中年,在哥譚的生活十分困苦,雖然夢想著成為一名喜劇演員,但無數的挫折卻將他一次次擊碎。更殘忍的是,亞瑟患有一種精神疾病,他無法控制自己的笑,明明內心是痛苦、是煎熬、是破碎,卻還是得嘎嘎嘎大笑,無法停歇。
這種笑與哭的共生,正是小丑的兩面。如果說希斯 萊傑的小丑,是笑、是瘋、是癲狂,是對哥譚的恨,是小丑徹底黑暗的一面,那麼菲尼克斯的小丑,多了哭,多了柔軟,多了痛苦與迷茫,是無法控制自己,是笑也是哭,就像硬幣的兩面,小丑也變得完整起來。
《小丑》是一部獨立電影,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和蝙蝠俠沒多大關係。在以往的DC電影中,小丑總是作為蝙蝠俠的配角出現,不管他如何出彩,總是在與蝙蝠俠的碰撞中才被觀眾熟知。
那麼這次在《小丑》中,蝙蝠俠還有存在感嗎?準確來說,布魯斯·韋恩出現了,在韋恩莊園的門口,小丑與未來的蝙蝠俠有過一次會面。這次會面,怎麼描述呢?看起來就像是個怪叔叔「蹂躪」了一番小正太。
小丑與布魯斯·韋恩相遇
電影中,小丑與蝙蝠俠之間的關係更加錯綜複雜,甚至差點有了一絲血緣的羈絆……
10年後,巷子裡的小男孩長大,黑暗中出現了巨大蝙蝠身影,他會記起,那日莊園門口的小丑,他日重逢,也是兩個大佬的宿命相遇。
看完電影,相信很多觀眾都會被演員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所折服,他為了角色減重47斤,在片中瘦骨嶙峋。
在狂笑中掩飾痛苦,在迷亂中沉醉舞步,菲尼克斯的小丑,也哭也笑,「人生近看是場悲劇,但長遠來看卻是場喜劇。」
目前華納已經給《小丑》報名了多個奧斯卡獎項,傑昆·菲尼克斯也將競爭最佳男主角的榮譽,最終「小丑」能否成為奧斯卡影帝,請大家拭目以待。
【角色彩蛋:大家都知道傑昆·菲尼克斯是威尼斯影帝,他出演小丑自然萬眾期待。其實,傑昆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也是威尼斯影帝,當年他與基努·李維斯合作出演《不羈的天空》,一舉成名。
瑞凡身上有種天生憂鬱的氣質,他與約翰尼·德普是好友,他是小李子偶像,他16歲起就開始扛起整個家庭,幫助父母撫養4個弟弟妹妹,然而1993年,他卻因吸毒過量死亡,年僅23歲,最好的朋友基努·李維斯幡然悔悟,從此戒毒。
天才演員英年早逝,這種命運,和另一位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一樣,都讓人唏噓不已。】
約翰尼德普(左)與瑞凡·菲尼克斯(右)
縱觀五代小丑,從1966年到現在,超過50年時間,這個角色在DC漫改電影史上留下了太多的經典回憶。
其實從戲份就能看出這個角色的成長,一開始小丑只是蝙蝠俠裡的幾大反派之一,因為造型與性格,才稍微有點顯眼。
之後,小丑扛起反派大旗,成為了蝙蝠俠的死敵,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諾蘭的《黑暗騎士》,讓小丑風頭壓過了蝙蝠俠,觀眾們意識到,小丑不只是一個小配角。
然後再到2019年這部口碑之作,小丑翻身把歌唱,扛起票房,強勢成為DC大佬。
沒有蝙蝠俠,周可兒也可以很棒呢!
——————end——————
圖 片 / 影片截圖
編 輯 / 喵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