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開展了先進位造業強區發展指數研究,選取了全國218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68家國家高新區作為研究對象,建立了「五力」 評估模型,從經濟實力、創新潛力、融合能力、產業聚力和綠色動力五個維度,對國家級園區先進位造業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總結得出了「2020中國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榜單。
第一章
背景與現狀:推動先進位造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經濟帶動效應顯著,成為先進位造業發展強力引擎
「兩化」融合深入滲透,園區智能製造發展成效顯著
專業化分工日益明確,呈現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
綠色轉型持續推進,低碳循環成為園區發展重點
第二章
模型邏輯及評價體系:「五力」評估模型
一、模型邏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經濟實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質量標杆
創新潛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融合能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強力支撐
產業聚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綠色動力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關鍵抓手
二、指標體系:5大維度,15項指標
先進位造業園區發展指數主要包括5個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
第三章
評價結果與分析: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
一、總體結果及分析
榜單結果
根據國家級產業園區先進位造業「五力」評估模型,對全國218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68家國家高新區進行評價分析,中國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如下表所示。
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四大方陣分析
根據排名,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可以分為四大方陣,第一方陣為1-10的園區,第二方陣為11-30的園區,第三方陣為31-60的園區,第四方陣為61-100的園區。
其中,第一方陣園區在創新潛力和產業聚力方面遠高於另外三個方陣,第二方陣園區在經濟實力方面較為突出。此外,四大方陣在綠色動力維度得分普遍較低,綠色發展有較大進步空間。
區域分布
從城市分布看,在先進位造業TOP20園區中,蘇州市、 廣州市、杭州市和合肥市表現亮眼,分別有兩個園區進入20強名單。
從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布看,江蘇省獨佔23席,佔比接近1/4。這表明江蘇省園區發展整體實力普遍較強,廣東省和浙江省分別有10個園區入圍百強,山東省和天津市分別有6個園區入圍百強。
總體來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園區發展水平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等指標水平具有一定正向相關性。
從區域分布看,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中有63%的園區位於東部地區,20%的園區位於中部地區,10%的園區位於西部地區,7%園區位於東北地區。
主導產業
先進位造業百強園區的主導產業包括電子信息、機械及裝備製造、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設備及通用設備、化工及石化、醫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和軟體等領域。
其中有29家百強園區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有21家百強園區以機械及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有14家百強園區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
二、分維度指數分析
經濟實力:百強園區規模實力突出
百強園區經濟實力較為雄厚,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可觀
百強園區綜合經濟實力較強,2019年,百強園區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0億元以上的園區達25家,經濟規模較大。地區生產總值在2000億-3500億元的園區數量有13家,園區經濟規模可觀。
百強園區工業發展規模變化幅度大,仍有提升空間。
百強園區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的園區有16家,工業經濟規模實力雄厚,是所在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43家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在1000億元以下,工業經濟發展較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東部地區園區工業發展優勢明顯,江蘇省園區工業發展獨佔鰲頭。
從區域布局看,千億(規上工業總產值)園區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園區工業經濟實力雄厚。從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布來看,江蘇省園區工業發展獨佔鰲頭。
創新潛力:產業園區綜合實力與其創新實力緊密相關
百強園區研發投入強度較高,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園區研發投入強度代表了園區創新動力,可以看出,18%的百強園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以上,64%的百強園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
百強園區重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東部地區園區尤為突出。
百強園區中共有12家園區的高新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廣東省擁有千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園區達到3個。
融合能力:百強園區多領域融合發展趨勢加快
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決定園區融合能力的關鍵路徑
從工信部重點專項2獲批園區及數量來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憑藉較好的信息化基礎環境和應用水平,獲得專項數量排名第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寶雞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列第二、三位。
多領域融合推動百強園區高水平發展。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憑藉良好的服務業結構和信息技術環境,領銜融合能力TOP30園區榜單。
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省是入選多領域融合園區TOP30榜單最多的省份,廣東和浙江緊隨其後, 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園區融合能力遙遙領先。
產業聚力:百強園區產業集聚發展態勢顯著
產業基礎再造對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影響至關重大。
在百強園區中,中關村科技園區以榮獲9個工業強基「一條龍」示範項目位居第一位,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以榮獲7個項目緊隨其後,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榮獲4個項目位居第三位。
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是提升園區競爭力的重要切入點
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省國家級園區憑藉綜合經濟實力、龍頭企業數量、製造業競爭力、品牌質量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優勢,有5個園區入選產業聚力TOP30榜單,廣東省和山東省緊隨其後。
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佔據產業聚力TOP30園區主導地位,佔比達86.7%,而西部園區和東北園區僅佔4席。
綠色動力:綠色轉型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推進循環化改造,打造生態工業園區是提升綠色集約水平的著力點
從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布局來看,江蘇和廣東榮獲試點數量處於領先地位。從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來看,江蘇省榮獲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遙遙領先,已有18個國家級園區榮獲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綠色轉型是園區發展的共性要求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名列綠色動力TOP30榜首。從區域分布來看,綠色動力TOP30園區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其中江蘇省有9個園區上榜。
第四章
發展對策與建議
推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培育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發展,著力建設新型智慧園區
加強園區創新載體和品牌建設,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聚焦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促進工業園區綠色發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cci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