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小米以「為發燒而生」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當時的我們天真的認為:小米的性價比和發熱確實將它「發燒」的特性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後來,發燒友們才驚訝地發現,小米真正的「發燒」,不僅在於為用戶提供更「熱」的手機,還有其它設備。
作為一家手機廠商,小米成功拓展出了音響、電視、筆記本等設備,還成功將小米電飯煲、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空調等各種設備推向了市場。與其它手機廠商相比,這樣的產品結構確實足夠「發燒」,然而,小米最近又推出了一款新產品:電紙書。
提到電子書閱讀器,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kindle,這一現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kindle的市場口碑和影響力,同時也反映出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而現在,小米以一款多看電紙書登陸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那麼,這款處女作的表現到底如何?
多看電子書新品擁有更高的性價比。
硬體配置方面,多看電紙書搭載了一款Allwinner B300四核處理器,採用的是1G+16G的存儲組合。這樣的配置看起來不高,但就一款電子書閱讀器而言,這樣的配置完全可以遊刃有餘。配合1800毫安時的電池,可以保證足夠長的續航時間。
多看電子書採用了一塊常見的六英寸電子墨水屏。顯然,小米更多地考慮了電子書閱讀器本身的便攜性和續航能力。更大的屏幕也就意味著更大的體積和更高的電量消耗。而對於經常閱讀的人來說,這兩個指標對使用體驗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手機方面,小米將性價比運用到了極致,而在多看電子書產品上,性價比光環依舊耀眼。這樣的配置和六百元的售價,足以吸引更多想要讀書又想要控制成本的用戶。平心而論,這樣的性價比確實很有誘惑力。
多看電子書新品擁有更龐大的資源支撐。
究其根源,電子書閱讀器的功能與閱讀類軟體類似,只是一個媒介,用戶真正需要的是從電子書閱讀器中獲得的資源。因此,一款好的電子書閱讀器,不僅要有足夠使用的硬體水平,還要有足夠豐富和龐大的數據資源支撐。
小米推出的多看電子書,依託多看平臺的龐大數據資源,可以為用戶帶來海量閱讀資源。對於普通讀者而言。與其用手機閱讀,倒不如花更少的錢換一款閱讀器,對於小米而言,多看平臺的資源就是它的產品優勢之一。
縱觀現在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不管是kindle還是索尼和國文等電子書品牌,都擁有足夠豐富的數據資源。在資源方面,小米的多看電子書無疑擁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多看電子書新品擁有更廣闊的潛在市場。
對於很大一部分網友而言,網上的資源越來越偏向於快消型。吃完晚飯後打開手機,就可以一動不動刷一晚上視頻,但長此以往,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十分空虛和無聊的。一位偉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於是,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讀書。
對於普通讀者而言,不管是手機還是ipad,都足以滿足日常閱讀的需要,但即使如此,大家依舊想要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於是,電子書閱讀器誕生了。
如果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一款性價比高的閱讀器產品,那網友們必將樂此不疲。而小米選擇的突破點正是如此。只需要六百元,就可以獲得一款性價比更高且使用體驗更好的閱讀器,相信大部分愛讀書的網友都會著重考慮。
多看電子書依託多看平臺。而多看本來就積累了足夠多的讀者,對於這些讀者而言,小米多看電子書的推出,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體驗,龐大的多看用戶群體,就會成為小米多看電子書的潛在用戶,而且品牌認可度是非常高的。
當然,多看電子書新品也有一個明顯的弱點,那就是對線上資源的依賴性。
儘管多看電紙書搭載了安卓系統,但它並不支持其它APP的安裝,換句話說,購買了這款閱讀器,用戶能獲得的資源基本就局限在了多看這個平臺上。用戶對多看平臺的看法,就會直接影響到用戶對這款電子書閱讀器的看法。
此外,在電子書市場,kindle已經基本樹立了行業標杆,積累了足夠廣泛的市場認可度。而小米多看電子書新品的推出,儘管擁有足夠強的競爭力,但想要在與kindle的競爭中佔得優勢,依舊沒那麼容易。
對於計劃購買電子書,又不想花太多錢,又對多看平臺的資源比較滿意的用戶,這款多看電子書確實無可挑剔,但對於資深讀者而言,或許會追求更高級別的產品。
如果你在路邊撿到了六百元,你會選擇交給警察叔叔?還是會選擇買一款小米的多看電子書?還是加點錢上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