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口水在魚缸長這模樣,養觀賞魚免不了遇到這白色黏膜

2020-12-07 養魚說

剛剛開缸的時候,特別是有杜鵑根的魚缸,或許會長出很多白色的絮狀物。看上去有些像鼻涕。其實,這些黏稠的絮狀物體就是傳說中的「菌膜」。菌膜會附著在魚缸的各個角落,最常見的還是杜鵑根。或者水管,石頭上。包括魚缸外的水體,花瓶,空調管子裡面,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很多魚友擔心菌膜對魚會有傷害,別擔心,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菌膜到底是個啥玩意兒。

菌膜,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就是細菌的薄膜,通俗一些來講,菌膜就是細菌的口水,有些像燕窩。有益菌們在不舒服的情況下,或者是種群弱小就會「啐自己」,用自己的「口水」將自己包起來,保護自己。菌膜可以減少殺菌物進入到內部殺死活菌,或者依靠菌膜黏性較強的特點來捕捉水中漂浮的食物,反正菌膜對於細菌是沒有什麼危害的,甚至有好處,對魚也沒有任何危害。不過不是任何的細菌都可以生長出白白的,透明的菌膜,能長出菌膜的細菌一般都是長有鞭毛的。

那麼,如果你不去刻意地,人為地去清除菌膜,那菌膜可以一直長存嗎?

答案是不可以的。菌膜只是細菌們不適的時候才會產生的東西,它就擔任著保護細菌的任務。一般開缸一個月後或者一周菌膜還會完完全全消失掉。換句話來說,只要氣候溫度食物等等條件好了之後,他們就不需要這層保護衣。這層保護衣也會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見掉。但是很多魚友還是心急,想要快點清除掉這些「鼻涕」。那要怎麼辦呢?以下幾個清除菌膜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在座的各位魚友包括讀者新手。

一、升高溫度

細菌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會繁衍得較快。包括水中的益生菌也不例外。升高溫度可以有效的加快細菌繁衍速度。當細菌種群達到一定數量時,菌膜就會消失。

但是升溫一般別升太快,因為一旦升太快的話水溫溫差容易過大,導致觀賞魚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疾病。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小瓜蟲(白點病),溫差過大的時候它就會有可趁之機。一般每天升一度,或者兩度,最高溫度別超過32攝氏度,不然細菌歡快了,你的魚和水草很可能就會因為受不了然後去世。

二、手動清除

手動清除是很快捷的方法。你可以直接用刮藻刀去刮掉菌膜。但是如果你要養藻類的話,這個方法將是一個很不好的方法。菌膜不僅僅只長在魚缸壁上面,他還會長在一些粗糙的造景物表面,比如石頭,杜鵑根,沉木,水管,加熱棒,處處都是它繁衍的地方,這就很麻煩了。

或者你可以把長滿菌膜的造景物直接拿出來清洗,但是這樣做容易破壞原來造好的景。因此,我們就要啟用工具魚了。

三、生物清除

目前我知道可以清除菌膜的生物有兩種,一種是黑殼蝦。黑殼蝦不僅僅吃藻類,還會吃菌膜。如果你魚缸裡面爆了很多菌膜,黑殼大軍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像黑殼蝦這樣小巧的體型,很多小縫隙它都可以鑽進去吃掉菌膜。或者是鬍子魚,大鬍子或者其他異型魚,直升機,達摩,包括我們最熟悉的清道夫。他們都會去清除菌膜。同時也會吃藻類。不過異型魚最好選一些成年體型小的,或者是幼年時期的,這樣的異型魚比較勤懇,啃藻還啃菌膜。其他體型大的異型魚,光是藻類和菌膜已經滿足不了它了,它會去搶魚食。

其實如果你不介意軍迷的話,留下它也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不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放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養了一段時間觀賞魚的魚缸裡,有必要再放硝化細菌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魚友給我提出了這麼個問題,魚缸裡的魚養了一個多月了,怎麼放硝化細菌?問的我有點蒙,答案倒是很簡單,往濾材上倒啊,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原因就在於魚缸裡有魚,並且已經養了很長時間了,為什麼還要放硝化細菌呢?
  • 養新手選哪種觀賞魚更容易養?這三種觀賞魚,魚缸裡想養死都難
    因為養什麼觀賞魚跟有什麼樣的條件去養這個觀賞魚,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咱們家裡的魚缸是多大的?是中型魚缸,小型魚缸還是大型魚缸呢?另外一個就是自己每天忙不忙,一天能餵魚多少次?有沒有時間可以照顧它們?相信大部分朋友是工作都比較忙,照顧的時間應該比較少,所以就需要找一些簡單好養,又不怎麼需要照顧的觀賞魚了。那麼我們就以魚缸的大小給大家介紹小型觀賞魚,中型觀賞魚和大型觀賞魚三種。
  • 養觀賞魚,在魚缸中放這4種水草,觀賞效果會更好
    養觀賞魚,在魚缸中放這4種水草,觀賞效果會更好養觀賞魚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魚缸看起來清澈唯美。有的魚缸是用水草來做搭配裝飾的,對於水草的選擇,就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在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魚缸中放這四種水草,不僅對魚的生長健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不用加二氧化碳,觀賞效果還不錯。對魚在魚缸裡經常放水草的人,他們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魚缸中放入二氧化碳。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這四種水草,它們是不需要在魚缸中放二氧化碳的。直接把它們放到一個水質很好的缸中,就能長出完美的狀態。
  • 養好魚缸裡的觀賞魚很簡單,有時我們就輸在對魚缸這些操作過多
    之前觀察了自己隨手弄了一個魚缸,裡面非常簡單,就是放了非常多的沉木。魚缸大概60公分,幾乎堆滿了沉木,因為怕魚缸水裡面長蚊子,所以就放了幾條月光魚孔雀魚下去。神奇的是這些魚很活潑,並且魚缸裡面的沉木,泡著泡著也長出了青苔,而且,很神奇的也長出了莫絲水草。
  • 魚缸裡出現這小蟲子,在提醒咱們魚缸水質不健康,對觀賞魚有影響
    魚缸裡面長一種白色的小蟲子,大家應該都遇到過。雖然這種蟲子倒不經常出現,但是還是有一些魚友遇到這種情況,再詢問咱們《養魚說》要下什麼藥來對付它們,或者要怎麼樣把它們處理掉。那咱們今天的文章就來聊一聊,這種魚缸裡的小蟲子。
  • 魚缸菌膜是何方神聖?對觀賞魚有害嗎?你該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寵物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今天我們來聊聊菌膜那些事兒。很多觀賞魚新手都見過菌膜,就是魚缸裡長出來的一種白色半透明的附著物,粘粘的,通常附著在魚缸裡的塑料管上,或者沉木上。
  • 想把魚缸裡的觀賞魚養得好看,養魚大神這養觀賞魚細節咱得學學
    許多魚友都喜歡把不同種類的觀賞魚混養在一個魚缸裡面,因為這樣魚缸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觀賞魚,看起來才比較好看,觀賞性比較強。咱們《養魚說》也是支持大家把不同的觀賞魚品種合理的混養在一起,這樣確實整個魚缸會比較好看一些。但是請大家注意觀賞魚的混養需要合理,千萬不能盲目的混養。
  • 清道夫魚身上有秘密,會危害魚缸其他觀賞魚,想清潔魚缸養這兩種
    在大家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魚缸裡面的缸壁有一些髒東西或者說是,魚缸缸底有一些藻類或者青苔,都讓我們覺得非常煩惱。因此我們就常常會在市面上買清道夫魚,來幫助我們清潔魚缸。但是清道夫魚,其實大家有沒有發覺它們身上有一個秘密呢?
  • 闢謠:魚缸看上去水清乾淨,觀賞魚就能養好?真相可不是這樣
    水,清澈透亮,魚歡騰遊弋,這是每個養魚人都夢寐以求的。很多人為了打造空氣缸,採用各種手段讓水變乾淨,變清澈,變透亮。用各種棉,用各種細菌,頻繁的換水。不過,如果太過火了,或許水清澈了,魚也就隨之歸西。那麼多人追求空氣缸,究竟是何因何故?
  • 魚缸過濾分這兩類,弄清楚後魚缸水質養好了,再養好觀賞魚就不難
    如果你的缸水體不大,而且水草挺多的,沉木和造景石底砂什麼的都有,我覺得這可以不用加過濾和增氧泵,但一定要有充足光照,才照樣可以運行。因為,即使沒有細菌屋為細菌提供住所,魚缸裡面的造景石和沉木及其他多孔結構的景觀物,都為細菌提供了居住的地方,代替掉了生化濾材。而魚缸中的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會釋放氧氣,給裡面的觀賞魚提供充足的氧氣,同時也代替了增氧泵的作用。
  • 這兩種藥物,針對觀賞魚的體表疾病問題,療效還是很好的
    就像我們使用適度的鹽水來洗鼻,用來治療鼻炎一樣,其目的就是消除水腫,同時剝離黏膜,黏膜洗掉了,細菌真菌就沒有了大量的增值基礎條件了。實踐出真知,我認為,鹽應該是治療各種魚病炎症最高效的了。因為任何藥物想要穿透魚的體表黏膜防禦體系,進入到炎症部位,都是有難度的,但是鹽就沒有這個障礙。
  • 觀賞魚身上長紅色一塊別小看,它是一種病的表現,常見於細菌感染
    但是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對這種病一知半解,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錦鯉一點一點潰爛,最後直接死掉。這種病其實叫做「列印病」,一般都是發生在錦鯉身上,或者金魚身上。但是不代表其他魚不會患上這種病,一個魚友養的食土鯛最近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所以其他魚也不是不會患病的,只不過相比錦鯉患病率更加高一些。列印病是一種細菌感染的病態。
  • 白色系的觀賞魚身上出現紅血絲,其實是最難治療的!
    一位魚友問到了,自己飼養的一缸金魚,其他的觀賞魚明明狀態都很好,魚缸的水質看起來也相當的不錯,為什麼單單就是鶴頂紅金魚的身上出現了大量的紅血絲,而其他的魚兒幾乎都沒有呢?一、觀賞魚體色的問題,也會佔到很大的原因1、為什麼養魚老道一直在強調,如果我們在魚缸開缸初期,喜歡放置闖缸魚的,我們可以選擇白色系的觀賞魚,比如鶴頂紅、招財、接吻之類的等等來作為闖缸魚。
  • 養觀賞魚基本都用這玩意兒,魚糞都在上面被分解掉,你魚缸用了嗎
    在養魚的時候,很多魚友為了美觀會把魚缸鋪上一些底砂,覺得這樣會更好看。但是鋪底砂真的就只是為了美觀就沒有別的用處了嗎?其實不然,魚缸鋪底砂存在著一些弊端是不可以忽略的,對觀賞魚非常的重要。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底砂是什麼?以及鋪底砂的弊端。
  • 養觀賞魚時魚缸硝化細菌系統崩潰原因解析,以及魚缸渾水解決辦法
    有的魚友跟我說他家魚缸的水突然一夜之間就混了,經過了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後還是沒有一點好轉,似乎中了邪,水一直那麼混。其實這不是什麼水髒了,只是細菌們突然由於某種因素全部死亡,死亡後就漂浮在水中,形成了水混。細菌是硝化細菌系統的拆分,如果這些拆分都沒了,硝化細菌系統也就沒了,這樣的現象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硝化系統崩潰」。
  • 魚缸觀賞魚為何跳缸自殺?從這4點入手預防,避免觀賞魚無辜損失
    凡是養過魚的人,應該都遇到過觀賞魚跳缸的現象。觀賞魚跳缸對於一些魚友來說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看著自己的愛魚這樣無緣無故的跳缸死去,誰會高興得起來呢?難道觀賞魚真的是不想活了才選擇跳缸自殺的嗎?如果這時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比如說被缸裡面的舊魚啄了一下,或者是突然有水流了,剛入缸的新魚就會上躥下跳,躍出水面,出現自殺的現象。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新魚跳缸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加蓋子。但是一些魚友由於條件限制,沒法加蓋子,那麼我們就可以採取其他的措施。我們可以儘量將環境調整到最安靜的程度,不要有太大的噪音。最好是單養,不要有水流。
  • 液體硝化細菌和乾粉硝化細菌,哪個更靠譜?這是觀賞魚玩家的難題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寵物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大約兩個月前的一個晚上,熊掌問我:譁仔啊,你說是乾粉硝化細菌更好用,還是液體硝化細菌更好用?譁仔一聽,瞬間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題,經過一番並不太嚴謹的實驗,譁仔得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心得。
  • 還在用圓形魚缸養觀賞魚嗎?看和方形魚缸比較,拿它養魚哪裡不妥
    現在市面上的養魚容器大致分為「圓形」和「方形」兩大類,先拋開異型魚缸不說,這兩種容器究竟哪一種適合用來養魚呢?方形魚缸VS圓形魚缸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兩種魚缸同樣也存在著兩種不一樣的性質,缺點與優點兼具。在這,我們先說說兩者同時都是玻璃材質下的比較。
  • 這小型熱帶觀賞魚,是魚缸油膜的殺手,有了它,跟魚缸油膜說拜拜
    相信很多養魚的朋友,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在我們的魚缸養了一段時間的觀賞魚之後,水面出現了一層粘稠的油膜。原本漂漂亮亮的一缸魚出現了這麼一層粘稠的油膜,確實非常影響觀賞性,而且也容易把水和空氣隔絕,導致魚缸的水裡面含氧量太低。
  • 這東西裝飾魚缸很好,對觀賞魚也有利,做好這4步讓魚缸靚麗
    魚友們都喜歡將浮萍養進魚缸,但是浮萍卻不見長,怎麼辦?浮萍生活的水質一般都是野外湖泊或者是江河,那種含有泥沙的水體,而且裡面通常有魚,所以水體的營養物質含量非常多,浮萍就依靠吸收這些營養物質來生長,繁衍,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