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活中
肯定都會有這樣一個超級愛乾淨的人
冬天也要堅持天天洗澡
不過洗澡太勤
也可能造成一些皮膚問題
有人會經常感到皮膚癢
皮膚表面呈魚鱗狀
去摳時會掉下大量的白色皮屑……
那麼,冬季多久洗一次澡最科學呢?
洗澡時要注意什麼?
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多久洗一次澡為宜呢?
多久洗一次澡不能一概而論,具體還是要看不同的地區和個人體質。
在氣候炎熱潮溼的地區,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量較大,洗澡次數可以相對多一些,而在寒冷乾燥地區洗澡的次數則要相應減少,因為過度清潔皮脂層反而會對其造成損傷。
如果要看具體數據,由中國皮膚科協會發布的《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可以給出科學的建議:
通常情況下每2-3天洗澡1次,夏季或者運動量大的人群可以每天洗澡。而在乾燥地區、或者寒冷乾燥的冬季則建議老年人5-7天洗1次,年輕人3-5天洗1次即可。
洗澡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
很多人認為,洗澡時從上洗到下,從頭洗到腳就完事了,但是事實上更科學的洗澡方式是先洗臉,再洗身體,最後洗頭。
面部附著了最多空氣中的汙染物和髒東西,它們會在毛孔中「根深蒂固」,洗面奶也不能完全地將其去除,只有在洗澡時,溫熱的水流可以讓毛孔張開,把藏在臉上的各種有害物質徹底清潔,讓洗完澡的你宛如出水芙蓉。
至於為什麼要最後洗頭,這是因為頭部的血管豐富,剛開始洗澡就直接熱水衝淋頭部,有可能會誘發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應該最後洗頭,等到頭部完全適應浴室溫度,再仔細衝洗頭部,這樣洗頭既乾淨又安全。
洗澡要避免哪些誤區?
1. 水溫不當,過高或過低
洗澡水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心臟負擔,使人感到不適。通常情況下洗澡水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比較合適。
洗完澡之後要做好保暖工作,及時換衣服,披上厚實的毛巾,或者在浴室裡就把衣服穿好。因為洗完澡一出來,溫度驟降會使血管受冷而收縮,血壓升高,這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2. 搓澡只有搓出泥才算洗乾淨
洗澡次次都要搓出泥,對於我們的皮膚並沒有好處,頻繁搓澡不僅會使皮脂層變薄,還會給角質層帶來損傷,這會導致皮膚變薄,還可能給皮膚表面造成細小的傷口,從而削弱人體皮膚作為「屏障」的功能,還有可能使傷口感染。
所以要關愛皮膚,拒絕過度搓泥。
3. 洗完澡馬上睡覺
洗完澡之後,全身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速度相應加快,這時候身體進入一個比較清醒的狀態,所以洗完澡並不適合馬上入睡,可能反而會失眠。
合理的時間應該是,洗完澡後等待1-2個小時後入睡,這時皮膚表面的水分已經完全蒸發乾淨,皮膚溫度降至平時的狀態,此時入睡將擁有很好的睡眠質量。
4. 沐浴乳抹遍身
有人洗澡時會覺得用越多沐浴乳洗得越乾淨,一定得把全身上下塗遍才行,殊不知對於皮膚清潔來說,這一舉動完全是不必要的,洗澡時清水足以衝乾淨皮膚表面的汙濁和各種分泌物了。我們只需要針對腳部、肩部、腹股溝和臀部褶皺等這些最容易藏汙納垢的部位,多用沐浴乳進行清洗,這樣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也可以保護皮膚表面天然具有防禦能力的皮脂層。
5.勤洗澡可以滋潤肌膚
不管你是淋浴還是泡澡,雖然身體一直被水流包圍,但是這些水分並不能為皮膚所吸收。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洗完一個熱水澡後,皮膚溫度升高,蒸發散熱加快,皮膚表面的水分會很快揮發乾淨,角質層中的部分水分也會流失,因此常常感到洗完澡皮膚反而更乾燥了。
要想滋潤肌膚,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在剛洗完澡時,趁皮膚表面水分未乾塗好身體乳,給皮膚上一層鎖水層留住水分,減少蒸發,這樣皮膚就會變得越來越滋潤啦。
洗澡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洗完澡,要儘快用幹毛巾把身體擦乾,穿好合適的衣物,做好保暖以防感冒。
2、洗澡後在身體上塗抹身體乳,可以有效鎖住皮膚表面水分,緩解冬季皮膚容易乾燥瘙癢的現象。特別乾燥的部位,可以擦一些尿素或凡士林保護肌膚。平時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及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3、洗澡時可以穿防滑拖鞋,避免積水使人滑倒摔傷。
4、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體發燒的時候,身體的能量消耗會比平時高20%,這時候整個人都會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此時不建議洗澡,很容易出現頭暈、體力不支等現象。
5、洗澡時水溫高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會蒸發掉身體的大量水分,因此洗澡之前先多喝一杯水。
洗澡這件小事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多加注意,損傷皮膚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