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許多人都@我們看一場脫口秀
說是裡面的人用段子形式
講出了一些讓人不舒服的話
什麼「就是要購買代替領養」、「要買貴的貓」
還有「貓生病了,價值不如再買一隻」等等
OK,畢竟領養代替購買我們從來都不強求
你希望買貓當然是可以的
不過說完這句大家開始當做了笑點,鬨笑一堂
其實我不是很有get到笑點
可能就是和現在較傳統的宣傳相比
有點逆反而違之的感覺
所以好笑吧?(個人猜測,不做評判)
最讓人感到嚴重不適的還是這一段話
別慌,這才剛開始
本場脫口秀中言論:要買貴的貓,不然生病了
醫療費超過貓的價值,那可就十分不划算了
醫生,我這貓花那麼多錢才能治好,要不就...
——前言
PART.1
其實我還挺喜歡看脫口秀的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
有時候忙碌了一天放鬆一下
看看吐槽,那個代入感
不過這個段子,我卻是絲毫笑不出來
就像看抖音某些比較極端的玩貓視頻一樣
看著貓在受苦受難,自己卻在一旁哈哈鼓掌
那麼這個按價值養貓的段子
為什麼會引起我們的不適呢
我覺得是因為忽視了一些挺重要的東西
很久之前我們說過一個花25萬元克隆貓的事
主人花高價克隆了自己的貓
一隻小藍白貓,和自己之前的貓咪一模一樣
並且花了整整25萬元
我們當時說樣貌可以克隆,感情始終沒法複製
不過這隻貓始終也是主人感情的寄託
那這種情況就可以說和脫口秀說的完全不一樣了
(當時花費了25萬元克隆的貓)
因為25萬,都可以買滿滿一房間這種貓了
那這個主人為什麼要為這個付款呢
人是具有感情的,人是有回憶的
是很多事情都會拿出來反覆回味
(不過關於克隆貓這個本文不多說)
這樣的段子追根究底來說
就是把貓當做了一種沒有附加價值的純商品
思考起來就會
「哦,我的布偶1w塊,陪了我1年多了,
但是現在生病醫生告訴我需要可能1萬2才能治好
讓我算算這筆帳,兩萬塊可以買只品相更好的了
不划算,丟了吧醫生我不治了,任其死活」
(新都那隻帶著寶寶,向我們求助的流浪貓媽在新家照片)
或者是
「這是我撿到的流浪貓
雖然陪了我小半年,但現在治病要花1000塊
1000我應該差不多能買只品種貓了吧
沒必要沒必要,丟棄也不管死活」
那這種態度下,對領養來的流浪貓
是不是就完全沒必要治呢?
PART.2
我們經常說藝術
是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的
例如北京的德雲社相聲藝術
例如四川的李伯清散打評書等
你能發現他們的段子
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十分真實,並且往往都有所升華
經常弄得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笑中帶淚,效果十分好,印象也深刻
然後我們前面說到的這個脫口秀演員
他除了這一場「生病再買一隻貓」的發言
還有一場吐槽流浪貓領養的
這是一場關於貓咪領養的脫口秀
前面的內容是他說上海領養阿姨問他
有沒有房、戶口、經濟能力等
其實我生活中遇到過不少
幫忙流浪貓們的救助阿姨
都十分有愛心,溫柔大方
可能有時候領養審核這一塊
部分領養人擔心遇到壞人
說不定會多問幾句多了解一下
但是「你就吹吧」、「臭渣男」這種話
我是從來沒有聽說過
就算有時候我們覺得現在領養人不合適
我們都是會採用極其溫柔,不傷害對方的言語
各位做救助的小夥伴看到這裡一定是會有同感的吧
「你就吹吧」、「臭渣男」這種詞讓我對
這場脫口秀講述的事情的真實性存疑
說在最後
(有人領養,被疼愛的流浪貓)
脫口秀是一種讓人娛樂的方式
本身沒有任何錯
但是所展現表達的東西
一旦脫離了實際,為了娛樂效果
為了點擊量而不惜去誇大、去抹黑
這樣無疑是對本來就很慘的流浪貓生存狀態
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地步
(請把垃圾放入桶內,多諷刺)
在舒服的室內裡調侃著說
「就要購買代替領養」這種話的時候
可否看見過流浪貓在外翻垃圾桶呢
購買當然可以,不過也請不要妖魔化領養了
這條路,真的不好走
最後其實關於貓貓生病了
要醫的金錢不如再買一隻
這種想法其實一旦想出來就挺可笑的
很多東西是錢沒辦法能夠準確估算的
比如每一個午後在你被窩慵懶的陪伴
每一個在你離家時坐在門口的等待
每一個你情緒崩潰時貓貓的陪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