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香港導演用自己的「紅色」作品獻禮了即將到來的「國慶70周年」。9月18日,由香港導演呂小龍執導的抗戰紅色題材電影《楊靖宇》將登陸內地大銀幕。影片根據抗日名將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改編而來,選在「九一八」正好也對應了楊靖宇抗戰史詩的開篇,同時也紀念了九·一八事變,從時間上就先聲奪人,給人留下印象。
楊靖宇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是國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楊靖宇將軍即於1932年受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軍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屢銼強敵,威震敵膽,被日軍稱為「山林之王」。
可由於先後兩位得力幹將叛變,導致他被日軍以數十倍軍力圍剿於山林中,最終彈盡糧絕,犧牲時年僅35歲。據悉他死後,日軍解剖時,發現他胃裡僅殘存草根和棉絮,卻還以此抵抗了數日,令日軍都忍不住驚呼「英雄」。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在長達14年的艱難歲月中,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軍與裝備更勝一籌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熔鑄成偉大的、英勇不屈的東北抗聯精神。導演呂小龍拍攝《楊靖宇》就是為了將這股精神延續和發揚。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澳門的導演呂小龍在70年代就到香港打拼,因為擅長洪拳,得到了進入邵氏的機會。在選拔功夫巨星李小龍接班人的時候,呂小龍因為形象與李小龍有幾分相似,又是他的狂熱崇拜者,而被幸運地選中,此後拍攝多部功夫電影。後期,他自導自演了多部電影,這是呂小龍首次指導抗日戰爭題材電影。功夫是中國對外輸出的重要文化之一,曾經作為功夫明星的他完成了這一夢想。
而今,作為導演的他希望用更多作品引導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激發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需要強調的是,呂小龍的《楊靖宇》作為「獻禮片」,除了熾熱的愛國情懷,具有抗戰商業片屬性的它,同樣有不俗的觀賞性。
預告片裡不但呈現了楊靖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英雄氣概,同樣也表現了他被圍困後吃樹皮充飢的慘烈過往。最值得一提的是,呂小龍頗具想像力的在戰鬥場景中加上了雪崩的宏大特效,還特意加上了東北虎這一元素來隱喻「英雄不死」的深層文本。
群虎出山,飛躍殺敵, 電影中的隱喻和諸多象徵意義讓這部抗戰英雄片更加富有傳奇色彩和戲劇性張力。
傳統的抗戰英雄片僅僅著力於人物本身,很容易忽視人物關係,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潛在文本聯繫。
楊靖宇在長年大雪瀰漫的東北山林中禦敵十四年之久,他與這片山林的關係並非常人可以理解。雪地、叢林、高山、猛虎,從地理環境到自然環境,既可以成為他與敵人周旋的優勢,也是他寄情於祖國江山的心理表現。
另外,猛虎出山,無疑是將東北密林象徵為祖國山河,而猛虎就是楊靖宇精神的延續和表徵。預告片中,楊靖宇進退失據,死戰卻不能脫逃後,仰天長嘯,英雄墜落。下一個鏡頭是猛虎怒吼,反攻擊敵,楊靖宇與猛虎成為了相互對照的隱喻符號。
在9月18日全國公映前,《楊靖宇》在不少具有意義的地方進行了點映。
9月3日,由呂小龍任總監製、總改編兼導演的電影《楊靖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點映儀式。在南京,楊靖宇的名字就刻在紀念館的烈士名單牆上。儀式中,呂小龍導演向紀念館捐贈了拍攝電影《楊靖宇》時的戲服。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高度認可了電影《楊靖宇》對於英雄的刻畫。「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記我們的英雄,只有這樣才有未來發展的底氣和勇氣。」觀影結束後,小學生代表在採訪中表示,「看完電影後覺得楊靖宇將軍才是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為國犧牲,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同時,呂小龍還在現場與觀眾分享了電影的創作故事。他介紹道,為了還原真實歷史情節,攝製組在全國輾轉多地,冒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到中國的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海林市進行拍攝;輾轉萬餘公裡,辛苦製作,歷經4年。
影片不僅激發了小學生的愛國情懷,也讓大學生們為之感動。9月6日,《楊靖宇》在常州大學紅色文化主題教育館舉行了點映。300多位常州大學的師生觀看了這部紅色影片。
導演的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令人動容,點映所到之處反響熱烈,大家自發表達著自己的愛國情懷,點映結束後還激動地集體唱起了國歌、朗誦《楊靖宇將軍賦》、為英雄紀念碑獻花。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大一學生張婧睿觀影后說,這部電影讓自己對抗戰歷史和楊靖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民族英雄是當代青年要追逐的英雄,他們所展現的精神也是青年人要傳承的精神。
通過連續幾場點映,從現場觀眾的反饋來看,《楊靖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的偉岸形象,傳遞了英勇不屈的東北抗聯精神,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是頗具觀賞性的紅色「獻禮」之作。另外,《楊靖宇》已經榮獲第12屆中美國際電影節入圍獎和最佳新晉男演員獎、第14屆俄羅斯軍事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充分證明了其不俗的成色。
抗日東北將領的傳奇故事被一位香港導演搬上大銀幕,而且將在9月18日抗戰紀念日這天上映,這證明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文化傳承,同時對於增強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具有重大意義。9月18日,讓我們跟著電影,走近民族英雄楊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