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除草技術也在隨著技術而更新。但是不管我們怎麼進步,雜草還是一直伴隨著整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而且還在不斷表現出品種混雜、抗藥性增強和侵染範圍擴大等一些特點。近年來我們雜草難除產量下降和糧食價格低的一些原因,有些地方出現了拋荒和放棄冬小麥的現象,對於那些主要依靠小麥收成的農民是不能放棄的,關於除草我們建議冬前除草,主要原因有幾點:一、冬前小麥群體結構小雜草裸露。冬小麥從播種到收穫需要經過秋末到冬季和春季以及初夏,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它劃分為三個階段:冬前生長期、越冬期和冬後生長期。安徽淮河兩岸10月中旬前後播種到12月底進入越冬期,冬前80天左右的時間一般小麥可以達到6-7片葉和2-3個分櫱。這個時期小麥田禾本科雜草基本上全部出齊而且可以達到了4-6片葉和1-3個分櫱,其實雜草一旦達到3葉後生長速度就會超過小麥的生長速度。如果在播種後40天左右小麥三葉一心後雜草2-3葉期進行藥劑防治效果最好,所有的禾本科雜草基本上都出齊了而且小麥沒有封行,藥劑很容易就噴到雜草上,除草效果很好。如果等到春季小麥封行,雜草在小麥下邊,藥劑很難達到雜草的葉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二、越冬期之前的雜草抗藥性和耐藥性都很低,上邊我們說的播種後40-45天左右除草,雜草2-3葉期,這個時期也是植物的「斷乳期」,雜草也是一樣,「斷乳期」也就是它一生當中最脆弱的時期,三、冬小麥從播種到收穫需要經過秋末到冬季和春季以及初夏,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它劃分為三個階段:冬前生長期、越冬期和冬後生長期。安徽淮河兩岸10月中旬前後播種到12月底進入越冬期,冬前80天左右的時間一般小麥可以達到6-7片葉和2-3個分櫱。這個時期小麥田禾本科雜草基本上全部出齊而且可以達到了4-6片葉和1-3個分櫱,其實雜草一旦達到3葉後生長速度回超過小麥的生長速度,而且小麥在平均溫度3度左右就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但是雜草需要0度左右才會完全停止生長。
四、藥劑殘效期長,對下茬作物安全:這個問題比較好理解,我們說任何一個除草劑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持效期,對土壤和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也有一定的危害,這些藥劑殘留期短的十幾天或者一兩個月,長的可以達半年以上。所以如果下茬作物是敏感型作物在藥劑持效期內種植就會產生危害。如果我們冬前使用除草劑,經過一個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季,一般至少有五六個月的時間,對下茬作物也更加的安全。
五、對小麥安全性高:這裡面牽扯到小麥抗藥性和用藥量的問題,首先冬前除草雜草小耐藥性差,我們除草劑的用量就會降低,當然除草劑用量少對小麥也安全。又因為冬前小麥處於三葉後到分櫱期,也是營養生長期,對除草劑藥害和其他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一旦到了開春小麥很快就進入拔節孕穗期,對除草劑就變得比較敏感,所以冬前除草對小麥安全性更高。
六、封閉除草效果更好:由於我們連續多年的使用除草劑,有些雜草就產生了耐藥性和抗藥性,我們的農民朋友就加大用量和盲目的亂混亂用,這就更加快了雜草對除草劑的抵抗力。當前我省有些地方抗性的看麥娘、菵草、早熟禾等基本上無藥可治,出現了農民朋友許多的撂荒田。但是這些雜草對封閉除草劑沒有抗性,因此我們近年在試驗推廣封閉除草技術。
總而言之,我們提倡冬前除草是正確的也是科學的,但是冬前除草也要具備響應的條件,冬前除草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點:1、溫度必須合適:最低溫度0度以上,日平均溫度8度以上,而且施藥後7天左右不能有大的溫度變動。2、田間溫度很關鍵,不能積水。3、不要盲目加大用量,不能重噴。4、弱苗黃苗病苗不要施藥。5、激素類藥劑必須在小麥四葉後拔節前使用,比如二甲四氯唑草酮等藥劑以及含有類似成分的復配藥劑都要遵守這個原則。6、打藥時間:冬春季節打藥要選擇在一天當中溫度最高的時候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