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分享養魚知識,傳播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
新手初次養魚經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在各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魚卻一次性全部買到位,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少數。
通常最後的結果就是,魚全部死光,魚缸扔到了一邊,變成了擺設。為什麼呢?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養魚,不會養魚,徹底放棄了養魚。
偶爾有兩個運氣好的,還剩那麼一兩條沒死,其實也是得益於魚缸的水體大,魚的密度小的好處。
其實並不是他不適合養魚,是魚不適合在你手裡生存。為什麼呢?因為你給魚創造的生存條件太艱苦了,魚不可能活很久的。
在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某些無良商家和魚店的老闆,他們明明知道你是今天剛買的魚缸,明明知道你是個新手,還一次性的賣給你那麼多魚。他們知道你這波魚肯定養不活,還故意把魚賣給你,關鍵還賣那麼多。太壞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第一波魚團滅呢?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
1 心態不到位
心態不到位,所以才著急買魚缸,買魚。
養魚講究的是穩,心態穩,手法穩,水質穩。好多新手都是看別人的魚即好看又漂亮,於是一時興起,吵吵著去買魚。
買什麼魚?就買我剛才看見的魚。連名字都不知道就要買。說難聽點,這些新手以為養魚就是一個缸,一缸水,一群好看的魚。
殊不知,新手初期最好養一些耐活,皮實的魚才是上策,而不是看見覺得漂亮的魚。往往你覺得漂亮的魚,都是不太好養活的魚。
心態到位的魚友肯定不會著急買自己喜歡的覺得漂亮的魚,而是先了解哪些魚適合新手養,做好失敗的準備,才去買魚。因為他們明白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的道理,不會有整缸魚死亡就放棄養魚的想法的出現,這才算是心態先到位。
2 能力不到位
養魚肯定需要一些基本能力。拋開餵食,調理水質等專業性比較強的操作來說,最起碼也得明白:養魚先養水,知道怎麼去養水,知道怎麼才算是養好了水,然後再入魚這些道理。要不然就等著第一波團滅吧。
早些時候,一個朋友興衝衝地跟我說,他買了一個魚缸。我一看,好傢夥,一米二的上濾魚缸,魚缸還湊活。問題在於朋友給魚缸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水,裡面密密麻麻地養著一百多條鳳尾和瑪麗球。
我那個時候也剛開始養魚,也是啥都不懂。我說你這新缸,剛開始就養這麼多,能行嗎?他說沒問題,他前後跑了三四趟才買到這些魚,老闆說了,這魚可好養了。我一看,確實是,目前狀態還不錯,確實漂亮。
過了幾天,我問他,魚怎麼樣了。他說,魚缸送回老家了。一問才知道,他的那些魚沒幾天就基本團滅了。現在看來,當時我們根本連養水,換水,餵食,都不明白,就養了這麼多魚,魚能不出問題嗎?
這就是典型的基本能力不到位就養魚的例子。新手們以後可別這麼玩,既浪費錢,又浪費感情。買魚缸沒問題,買魚也沒問題,問題是千萬不要同時買魚缸還同時買了很多很多的魚。
3 濾材不到位
養魚需要用的東西很多,但不都是越多越好,只有濾材是越多越好。包括物理過濾用到的濾棉和培菌用到的生化棉或者細菌屋等等。
濾棉就別說了,最起碼得鋪滿濾盒,鋪兩三層最佳。生化棉和細菌屋之類的培養硝化細菌的濾材越多越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它們上面得有硝化細菌附著。
剛開沒兩天的缸,裡面的濾材再多也沒用。因為,濾材上還沒有建立起規模的硝化細菌呢。等濾材上面有了足夠規模的硝化細菌之後,濾材才算是到位。
這個時候你買魚入缸,最起碼心裡有底了。可以理解成,只要你的手法沒問題,魚基本就能夠養活了。因為水體中自我免疫系統已經建立起來,不怕魚造成的水質汙染了。
很多人買了魚就入剛,從不考慮濾材上硝化細菌的生長情況,他的魚不死才怪呢。
4 水質不到位
新買的魚缸,新加的水,新的濾材,一切都是新的,包括養魚的人也是新手。這個時候,水質就是一個問題了。
這個新手可能都沒考慮水質的問題,就把魚,很多魚,入缸了。水的酸鹼度、水的硬度、水的溫度等等都到底適合不適合所養的魚,根本拋到腦後了。魚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呢?
這還沒說魚每天製造的糞便和餵食產生的食物殘渣引發的氨氮等毒素問題呢!如果把這些因素也考慮進來,那這缸水簡直不能要了。
其實倒也沒那麼嚴重,我的意思是說,養魚先養水,這個過程必須要有。必須等水的溫度,硬度,酸鹼度都穩定了,等硝化細菌基本成規模了,也就是說等水質好了再放魚入缸。這樣,魚就穩了,不會有團滅之類的慘案發生。
新手養魚的心態、能力、濾材、各種器材都可以一次到位,唯獨魚不能一次到位,您看明白了嗎?
養魚其實並不難,多動腦,多動手,總有一天你也是養魚達人。更多養魚技巧,知識分享,討論交流,還請關注,謝謝!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