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最吸引人的亮點,就是金頂主峰天柱峰形同一隻昂首的巨龜,徜徉在群山拱衛的山叢中。
武當山勢奇絕,有「七十二峰朝大頂之說」,周圍的群山圍繞天柱峰,呈包圍的蓮花狀分布。聚合的蓮花遠觀似同火焰,因此武當山又是一座火形山。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相合,山勢為火,需「水火既濟」方能調和,於是,代表北方的玄武神自然成為武當山守護神。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的玄武,主北方水地,最初的形象即是「龜蛇同體」,武當山天柱峰形似巨龜的山形無疑為玄武神的入駐提供了良好的地利。
為了給自己登基尋找「君權神授」的理由,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大修武當,主要工程之一就是修建完善天柱峰上的「紫金城」。
「紫金城」蜿蜒曲折,繞峰而建,建築群分布在海拔850米至1612米之間,金頂作為建築物的精華,位於天柱峰之巔。
從空中俯瞰,昂首的巨龜身纏巨蛇傲立於天地間,天造龜形峰與人造紫金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構成武當山最震撼的奇景!
有這樣的奇景,自然有古往今來的名人駐足。
據說,最早到武當山修行的是老子的學生,請老子寫出《道德經》的尹喜。
唐代時,武當山在天下72福地中排名第9。宋代推奉水神真武大帝為「社稷家神」。宋徽宗更是因「一個夢」而建武當紫霄宮。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夢見「火神」。一方士為他圓夢,說要派水神到南方鎮壓才能無憂。
文獻記載,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因為最初紫霄宮是天界眾仙之祖——盤古的化身「鴻鈞老祖」在混沌中開闢的。這一夢讓宋徽宗覺得要在人間建一座與天上相應的紫霄宮,建立天人之間的溝通。
於是,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始建紫霄宮,名「元聖紫霄宮」。紫霄宮位於主峰天柱峰東北,背靠武當奇景「展旗峰」,山形同一面迎風招展的大旗,昭示著武當道學千年文明的傳承。
展旗峰與周圍山勢呼應,巨大而方形的旗形山峰與周圍群山相合,又似一把天然座椅,紫霄宮靜坐其中,佔盡地利。
對於這樣的靈山寶地,元代帝王們也信奉,加上真武大帝本來就是北方神,元代帝王尤其是元仁宗也格外重視武當,多次請武當道士祈雨,皇太后更是拿出體己修建太乙真慶宮。
明成祖朱棣就更不用說了,他是營建武當最賣力的人。明代除朱棣外,還有一位皇帝也大力營建武當。與朱棣的政治目的不同,嘉靖皇帝的營建更多是出於對家鄉的眷戀和感激。
嘉靖本非皇子,他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照無子,他由藩王的身份進京稱帝。所以,他認為,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護佑讓他有了意外之喜。因此,他特批白銀十一萬餘兩修復武當山,著名的治世玄嶽牌坊正是此次修復工程的產物。
如今,漫步武當山,在紫霄宮仍能感受厚重的歷史傳承,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築群。大殿正中神龕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為明代泥塑彩繪貼金,高4.8米,是武當山現存最大的古代泥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