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養殖場一角 (本報記者 李茂奎 攝)
看不見雞跑,也聽不到雞叫,更看不到滿地狼藉,只見一排排整齊的蛋雞標準化養殖廠房。近日,筆者慕名走訪了凱裡市忠勇蛋雞養殖場——凱裡市目前最大的標準化蛋雞養殖基地。
凱裡市忠勇蛋雞養殖場位於三棵樹鎮格衝村距離「二臺線」1000米,目前總投資1000多萬元,佔地面積43畝,已建成2900平方米的高標準蛋雞舍,購進自動化設備1套、引進一批青年蛋雞45000隻。蛋雞養殖場設有蛋庫、飼料庫、配電房、藥房、消毒通道等設施配套一應俱全。忠勇蛋雞養殖場創辦人楊秀勇簡單地介紹了養雞場情況後,熱情地帶著我們參觀了他們的生產區,換上工作服,戴上口罩,進入一個封閉的消毒室,「這是最新的噴霧式自動消毒器,不像以前那種噴水式的需要手工噴灑,殺菌率達99%。」走進「生產雞舍」,上萬隻蛋雞安安靜靜地呆在一排排大雞欄裡,吃的吃料,喝的喝水,對訪客的到來一點都不驚慌。
「自動飲水系統、自動餵食系統、還有風機和溼簾通風降溫控制系統,全是自動的,雞蛋也是自動化篩選的,只需要幾個工作人員站在集蛋庫收蛋就行了。自動排糞系統把雞糞輸送到發酵灌進行發酵,糞便分離後的汙水也進入發酵池,48小時後自動生產出有機肥料,養殖場生產車道與汙水道完全分開,養殖場嚴格按照國家環保要求設計建設,再也不擔心雞糞汙染到周邊環境,同時還給雞場帶來一些收益。」楊秀勇說,自己平時只要密切關注電子監控值班室分析各項生產數據,足不出戶便能對養雞場內的情況了如指掌。
楊秀勇介紹,他的養殖基地建成後,聘請了6名貧困戶到基地工作,貧困戶到基地上班,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學到一定的標準化養殖技術,成為一名產業工人。養殖場每年還將拿出9萬元幫助周邊貧困戶。在2017年底的老鴉「三變」改革村集體分紅儀式上,楊秀勇還為23名貧困戶每人分紅1000元。
在整個生產經營中,公司推行「五統一」的工作模式,即統一管理標準,按照國家關於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對蛋雞養殖各個環節制定統一生產管理辦法進行飼養;統一購雞;統一採購飼料,實行科學飼養,提高雞的免疫力,豐富雞蛋的營養成分;統一防疫,定期聘請專門技術人員進行雞病免疫接種,實行強制免疫;統一出欄,實行每棟全進全出便於雞場消毒管理。楊秀勇說:「雞場剛投產引進一批青年雞,我們養殖1個半月即可進入高產期,45000隻雞每天最高可產蛋42000多枚。以10000隻雞為例,一批雞從購進到售出可產生利潤20~30萬元,行情好的時候經濟利潤可達30~35萬元。」
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銷路也必須相應拓寬。楊秀勇從事蛋雞養殖已經10餘年,目前他已經和凱裡市各個大型超市、學校建立起了固定的供銷渠道。為了讓公司雞蛋達到食品安全標準,他對蛋雞飼料及用藥把控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生產要求執行。由於本地玉米均為曬乾,容易產生黴菌,達不到無公害農產品安全標準,楊秀勇從東北地區採購優質安全的玉米和正規廠家生產的豆粕調配雞飼料,雖然成本上去了,但是雞蛋的品質上來了,相比普通的雞蛋,忠勇蛋雞養殖場生產的舟溪牌農家雞蛋,無論從口感、安全標準、營養價值、銷售價格都優於前者。經過多年的努力,楊秀勇申報並成功獲得了「舟溪」牌雞蛋商標,「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和「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先後被評為「凱裡市養殖大戶」「凱裡市優秀養殖企業」「黔東南州級農產品龍頭企業」「貴州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成為凱裡市該行業中僅有的獲此殊榮的企業。
在採訪中,楊秀勇感嘆道,從事多年的蛋雞養殖,他估計黔東南州本地雞蛋佔黔東南州的市場份額只有50%左右,市場提升空間還很大。下一步,他還將繼續擴大規模,將忠勇蛋雞養殖場規模擴大到18萬隻,進一步提升本地雞蛋的市場份額,吸收更多貧困戶到養殖場工作,為三棵樹鎮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