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 高路
責任編輯 程永高
2016年03月03日 12:18:55
山東淄博的南太合村從1978年開始就立下規矩:甭管什麼樣的紅白喜事,份子錢限額五毛。
這個傳統一直堅持了30多年,也讓南太合村清靜了30多年。而我們很多人說起份子錢都是一把辛酸淚。大學同學中學同學甚至還有小學同學找上門的,催討紅包的事也發展出了「人可以不到,但錢不能不到」的厚顏無恥的版本。一些地方總是喜事不斷,婚姻之事,百日宴周歲宴謝師宴,甚至殺頭豬也能成為辦酒的理由。大家迎來送往,流水宴一個接著一個,看起來熱鬧非凡其樂融融,其實人人都咬牙切齒,苦不堪言。為了份子錢的事,一些地方沒少下文件,有的地方甚至鬧出過制止村民大操大辦的政府工作人員被打的事。
一個人在這樣的所謂習俗上的拒絕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大家一起做,就會有扭轉社會風氣的力量。把大操大辦跟面子脫鉤,把感情和金錢脫鉤。社會應該提倡一種健康的文化,這種責任是大家的,而不是一家的,而受益的也會是大家。
該不該有份子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贊同山東這個村莊的做法;有人則認為這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要不過分就好。問題是,任何事只要跟錢掛上鉤都難免變味,想不過分都難,社會會形成一種慣性將份子錢的事往陋習的溝裡帶,比如別人家這個那個喜事,份子錢一次次地給,但怎麼收回來成了個大問題,無計可施,無喜可賀的情況下辦個殺豬宴也就成了心照不宣的事。
惡俗的蔓延有時候是風氣使然,但更多的時候其實是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是利益使然。沒了份子錢的這張皮,吃喝風的毛也就不存在了。現在不比以前,以前喝喜酒吃是主題,現在大魚大肉的有幾個人還能狼吞虎咽的,吃不下只好倒掉,實在是個非常浪費的事情。沒有了份子錢,生活負擔降了一截,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而更濃了。沒有攀比,也沒有所謂的面子,大家都按照最自然的方式辦事。沒有了算計也沒有了送禮回禮的糾結,一句最簡單的祝福反而更親切更自然也更發自肺腑。事情原本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有喜事,親朋好友之間聚一下,互相祝福一下,何必弄得雞犬不寧的。份子錢衡量不出感情的深與淺,更無法承載美好的祝福。
山東的事說明,份子錢的事不是絕症,惡俗並沒有想像中的生命力;也說明,國人是非分明,不缺乏靈活應變的智慧。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由此說來,一些地方用政府文件的形式為民間辦酒立規矩,其實是想推動民間移風易俗,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雖然略顯粗暴,但總歸不失為一種辦法。而更關鍵的恐怕還在於民間,村民之間可以約定,同學之間可以約定,同事之間可以約定,親朋好友之間更可以約定,某種程度上說,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的村規民約比行政命令更有效,山東的這個村莊的成功實踐值得大家借鑑。
一個人在這樣的所謂習俗上的拒絕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大家一起做,就會有扭轉社會風氣的力量。把大操大辦跟面子脫鉤,把感情和金錢脫鉤。社會應該提倡一種健康的文化,這種責任是大家的,而不是一家的,而受益的也會是大家。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