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誌巡禮二:連環湖鱅魚

2021-01-21 港媒看龍江

【香港商報黑龍江訊】記者付彥華張曉磊報導11月份的黑龍江大慶連環湖美麗而靜怡,極目遠眺,湖湖相連,雁陣接天際,秀色含冰香,優越的生態環境為淡水魚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連環湖鮮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連環湖鮮鱅魚」被評為黑龍江省地理標誌十大區域品牌;被農業部授予「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榮獲「黑龍江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連環湖鮮鱅魚」等六類水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成為了一張黑龍江特色農產品的「金名片」。

大慶連環湖冬捕出魚現場

證書持有人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漁業協會

保護地域範圍

黑龍江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之一——連環湖,由18個湖泊相連,總面積55608公頃,83萬畝。

區域基本情況

氣候條件:連環湖水域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135-144米,湖底高程135.5-136.9之間,百裡坡降僅有1米,湖底平坦。無霜期148天左右,年平均降雨400毫米,年平均氣溫3.6-4.4℃,年平均日照2852.3小時,是黑龍江省熱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水文條件:

連環湖由18個湖、兩條溝、三條人工引水渠組成,總面積55608公頃。湖內庫容12億立米,最高防洪水位海拔13920米,興利水位海拔13850米。超庫容時,南端長發閘門可以下瀉月餅泡,東吐莫閘可以向嫩江瀉水。這裡水域寬廣,水質優良,pH值在7.9-8.3之間,適宜水生動植物生長。湖內盛產尤以鯉、草、鰱、鱅、鯽等40種淡水魚類,其經濟價值上乘。湖內水生動植物豐富,浮遊植物有7門85屬,硅藻等營養型,藻類蘊含量豐富,漂遊動物有25屬,底棲動物以日本沼蝦和中華長臂蝦,秀麗白蝦為主,可直接回捕,水生植物40餘種,有24科以蘆葦為盛產。豐富的水生物植物為淡水魚繁衍生息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又由於湖岸線長,雨水入湖帶進大量有機質,為水生動植物生長帶來源源不斷的養料,水生漂遊動物又成為魚蝦的天然餌料,湖內生態呈良性循環態勢。

連環湖上鱅魚肥

品質特色

連環湖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胡,下咽齒勺形,齒面平滑。鱗小,腹面僅腹鰭甚至肛門具皮質腹稜。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鱅魚肉質肥嫩,皮若海參,黏糯膩滑,肉色雪白細嫩。連環湖鱅魚獨特的生長環境,成就了連環湖鱅魚獨特品質。肌肉的營養成分為粗蛋白含量大於16%、粗脂肪大於5%、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大於70%、鈣大於330毫克/千克、鐵大於120毫克/千克、磷大於1100毫克/千克、鋅大於8毫克/千克、鎂大於150毫克/千克,鈣、磷含量比較突出。

魚肥人歡冬捕忙

人文歷史

連環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北方少數民族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以漁獵為主要生活方式。白金寶古人類遺址中發現的魚骨、骨魚鰾,陶網附等已證明了遠古時期松嫩平原上的人類漁事活動。《後漢書》中所記「北有弱水,地方兩千裡」,說的就是嫩江及沿岸泡沼。北朝時期,夫餘「為勿者所逐」,後遺人渡那河(嫩江)因居之。元代烏古滴烈部融於蒙古族中,遂為成吉思汗之弟斡赤斤封地。明洪熙年間,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十四世奎蒙克塔期哈喇部遊牧於嫩江流域。愛納嘎率部遊牧於嫩江東岸,烏裕爾河南,以其分牧次序為「四」,自稱「杜爾伯特部」。「杜爾伯特」為蒙語即「四」。自稱「青石投魚,以供其餐」的語句。說的就是連環湖一帶遊牧的蒙古族用石塊擊魚,用鞭打魚的事,可見當時自然魚類之豐厚。清朝時魚品交易稅收有「捕得魚出售時,由王直接派人徵稅」的記載。到民國,本地魚產品「行銷東三省及日俄兩國」成為出口產品,有「冬則鑿冰下網,每年得魚皆十多萬斤」的記載。

「收網嘍!出魚嘍!」連環湖冬捕現場熱鬧非凡

連環湖鮮鱅魚品牌企業

大慶市連環湖漁業有限公司,企業的鱅魚、鯉魚、鱖魚、河蟹、大銀魚、麻鰱魚、草魚、秀麗白蝦、青蝦、黃顙魚10種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頭魚拍賣現場

相關焦點

  • 太平湖鱅魚、馬寨生薑……安徽地理標誌農產品破百個
    日前,在由農業農村部組織的2020年第二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中,安徽9個農產品參加評審並全部通過,至此我省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到101個。此次參評的9個產品分別是太平湖鱅魚,花亭湖鱅魚,馬寨生薑,淮南麻黃雞,三口柑桔,西澗春雪,五合茶葉,鳳陽貢米和店集貢米。
  • 農產品地理標誌及文昌椰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和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資源,以提高本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農產品地理標誌作為地域特色農產品的代名詞,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或證明商標保護和管理,已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
  • 莆田市仙遊縣實施文旦柚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
    摘要:莆田市仙遊縣深入推進文旦柚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提升度尾鎮名優農特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打響區域特色品牌,助力脫貧攻堅。
  • 農業農村部: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
    新京報訊 11月28日,第六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推介會在重慶舉辦。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並講話。會議指出,發展地理標誌農產品對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經濟、弘揚農耕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
  •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獲批 涉食品、農產品、酒類等275種地理標誌...
    摘要:11月23日,中歐雙方籤署的《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歐盟理事會獲批,據了解,第一批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100個地理標誌將於協定生效之日起開始保護。
  • 青田田魚、慶元香菇入選農產品地理標誌
    近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對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序和條件的178個產品實施登記保護,特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其中,浙江有23個產品入選,包括我市青田田魚和慶元香菇。  青田田魚產自世界農業遺產「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的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是青田縣的著名特產。
  • 崑山「張浦黃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
    日前,在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張浦黃桃」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成為崑山市第1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張浦黃桃」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面積217.3公頃,覆蓋10個行政村,年產量4000噸。  黃桃是張浦鎮的傳統特色農產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
  • 貴州中藥材新增6個「國字號」農產品地理標誌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對貴州省31個農產品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其中有6種來自中藥材,它們分別是:黔西南州的興義山銀花、興義生薑,安順市的板當苡仁米、鎮寧小黃姜,黔東南州的黃平白及、凱裡生薑。至此,貴州中藥材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數累計達56個。
  • 「民勤茴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通過終審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組織的2020年第3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由民勤縣香辛料產銷協會申報的「民勤茴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正式通過農業農村部最終評審。2019年,「民勤茴香」通過歐盟有機認證;2020年,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民勤縣「中國茴香之鄉」。
  • 上虞有個農產品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近日,農業農村部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對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序和條件的312個產品實施登記保護,特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其中,浙江有26個產品入選。
  •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典型
    聚焦天然綠色健康&nbsp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黑龍江生態漁業建設示範縣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典型近年來,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發揮大水面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及農業農村廳關於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把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 地標品牌專題丨開篇:關於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2019年,胡老師受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委託,開展「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研究課題」。日前,胡老師團隊一行赴北京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地標處處長孫志永深入交流課題研究情況,並與中國首部地理標誌紀錄片《源味中國》導演及團隊深入溝通中國地標農產品的影像化傳播。
  • 海南新增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兩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海南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9個,涵蓋熱帶作物類、水產養殖類、畜禽養殖類、中藥材等。近年來,海南省高標準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對三亞甜瓜、興隆咖啡、屯昌黑豬、五指山蜘蛛實施保護,打造農產品地理標誌精品工程;推進「三品一標」企業入駐國家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和海南重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創新實施「優質農產品出口免於出具檢驗檢疫證書和備案」監管模式,為特色產業發展和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打造代表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的亮麗名片作出積極貢獻。
  • 「漳墩小白」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前期資質審定與感官品質...
    1月14日,由省綠色食品辦發展中心組織的「漳墩小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前期資質審定與感官品質鑑評會在省農業農村廳召開並通過專家推薦,漳墩小白茶有望成為我區第一個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登記的農產品
  • 「文成楊梅」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溫州累計9個農產品入選
    溫州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0年第二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公告,我市特色農產品「文成楊梅」榜上有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第378號)公告發布2020年第二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根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全國178個農產品實施登記保護,並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 三亞甜瓜等6個海南農產品獲頒國家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在「2019年海南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發布會」上,向外界發布三亞甜瓜、瓊海油茶、陵水聖女果、陵水荔枝、保亭益智、五指山蜘蛛等海南6個特色農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登記,海南省目前已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達到34個。
  • 特產早知道——丹江口鱅魚
    丹江口鱅魚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特產,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據介紹,丹江口鱅魚俗稱麻鰱,也因其頭體色較黑,其體側扁,魚頭大而肥,佔體長的三分之一,也被稱為胖頭魚。據了解,丹江口鱅魚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魚類,經權威檢測,每100克鱅魚中含蛋白質15.3克、脂肪0.9克,營養成分和無機鹽類均高於其它地方的鱅魚。另外,丹江口鱅魚還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物質,富含磷脂及改善記憶力的腦垂體後葉素,特別是腦髓含量很高,常吃能暖胃、祛眩暈、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潤澤皮膚,並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
  • 城口這五種農產品上榜《重慶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地圖》
    說起城口地理標誌產品 你會想到什麼 近日 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 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推出 《重慶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地圖》
  • 黑龍江饒河:保護「饒河東北黑蜂蜂蜜」標誌產品,地理標誌專用標誌...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擴大黑龍江省饒河縣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饒河東北黑蜂蜂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東北黑蜂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力度,進一步提高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的管理和保護水平,自2020年5月份開始,雙鴨山市饒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申報工作。
  • 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廣元黃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中期檢查
    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廣元黃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中期檢查12月2日,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廣元黃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李永隆帶領相關科站一行,對委託廣元市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的「廣元黃茶核心示範區生產能力提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