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33隻野外朱䴉幼鳥

2021-01-12 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6月27日電(記者劉高陽)記者從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的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隨著朱䴉年度繁殖季結束,該保護區2020年野外朱䴉繁殖巢數和繁育數量都較去年有所增長,目前已有33隻朱䴉幼鳥順利出飛。

據介紹,2019年該保護區共有29隻朱䴉幼鳥順利出飛,2020年該保護區共發現朱䴉巢22個,15個窩成功繁殖35隻幼鳥,其中2窩是4胞胎,有2隻幼鳥受蛇攻擊死亡,其餘順利出飛。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䴉監測工作站副站長蔡德靖表示,今年繁殖數量比往年增多,主要原因在於野外成年朱䴉數量基數大、配對多,同時保護區食物來源豐富,社區群眾保護意識強,人為幹擾少,野外朱䴉繁殖的外部環境較好。

今年朱䴉繁殖期間,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中科院動物所聯合對野外自然繁育的11巢29隻小朱䴉進行了環志,並採集了相關研究樣本。環志即為野外自然繁育朱䴉佩帶具有唯一編碼的金屬環和彩環,對於掌握和了解朱䴉譜繫結構、棲息範圍擴散及研究朱䴉種群復壯具有重要意義。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䴉遷地保護及種群復壯」屬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拯救工程,目前,該保護區朱䴉野外種群數量已有約200隻。(完)

相關焦點

  •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添33隻野外朱䴉幼鳥
    新華社鄭州6月27日電(記者劉高陽)記者從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的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隨著朱䴉年度繁殖季結束,該保護區2020年野外朱䴉繁殖巢數和繁育數量都較去年有所增長,目前已有33隻朱䴉幼鳥順利出飛。
  •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對朱䴉連續3年孵出4胞胎
    新華社鄭州6月7日電(記者劉高陽)記者從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朱䴉繁育站工作人員在對野外朱䴉繁殖巢穴進行監測巡護時,發現一窩4胞胎朱䴉幼鳥。這窩朱䴉的「父母」已經連續3年孵出4胞胎,創下該保護區一對朱䴉繁育數量最多的紀錄。該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朱䴉的窩卵數一般為2到3枚,一窩4枚卵較少見,連續3年窩卵數均為4枚更為罕見。
  • 信陽董寨自然保護區第三次放飛朱䴉(圖)
    首席記者何正權記者餘淼通訊員汪星晨祝文平文記者洪波攝影  本報信陽訊臉頰呈朱紅色,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下側和圓形尾羽閃爍著朱紅色光輝……18隻有「吉祥之鳥」和「東方瑰寶」之稱的朱䴉,昨日上午在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飛
  • 「英雄」朱䴉連續3年孵出4胞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通訊員祝文平6月2日,河南董寨保護區朱䴉繁育站人員在對野外的朱䴉繁殖巢穴持續監測巡護時,在靈山鎮內的一個繁殖巢區,看到一窩4胞胎朱䴉幼鳥在巢旁邊的側枝上活動,開始練習飛翔能力。據負責監測的蔡德靖副站長介紹,這4胞胎是一對「英雄父母」的後代,「兄弟姐妹」已達到12隻。
  • 陝西朱䴉保護區今年累計救助朱䴉158隻
    新華社西安7月28日電(記者劉彤)隨著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日前放歸17隻人工救助康復的朱䴉幼鳥,今年以來,這個保護區共組織了11次救助放歸活動,共放歸救助朱䴉51隻。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躍明說,截至目前,保護區今年累計救助朱䴉158隻,與往年相比,今年救助任務明顯增加,救助範圍涉及漢中、安康兩市。
  • 洋縣救治的17隻朱䴉幼鳥重回大自然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護飼養中心日前在漢江邊放飛近期救治的17隻野生朱䴉幼鳥。這也是今年該中心收治的160多隻受傷野生朱䴉當中,放飛的第12批野生幼鳥。自6月份以來,因飛翔能力、覓食能力等不足,今年許多剛繁育的新生個體被群眾發現,經過朱䴉保護區管理局的救治,他們的身體得到治療和康復。為保持這些鳥的野外習性,對已經健康的救助個體進行野外放歸。 這批幼鳥經過工作人員小心捕捉後,再進行稱重、登記、更換野化放歸的環志標識後,分別被裝進木箱。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河南信陽董寨,實拍黑冠鵑隼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北麓,距信陽市32km。2001年6月,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總面積4.68萬公頃,區內分布有植物1879種,獸類37種,兩棲爬行類44種,鳥類23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9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名錄的有95種,被譽為「鳥類樂園」,是一個集自然保護、生態旅遊、鳥類觀賞、科學考察、教學實習、休閒娛樂、避署療養於一體多功能綜合性的自然保護區。
  • 浙江首次放飛33隻國寶朱䴉 戴腳環可監測其行蹤
    6年前,5對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朱䴉,千裡迢迢從陝西來到浙江,在德清下渚湖國家溼地公園安了家。6年來,通過浙江大學(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專家的精心繁育,朱䴉家族成員已達146隻。  今年是野生朱䴉被發現33周年的日子。昨天,33隻經過野化訓練的朱䴉被放歸大自然,這也是朱䴉在我國南方地方首次放飛。
  • 朱䴉乘風破浪 科研保駕護航
    1986年,陝西省朱䴉保護觀察站成立;2001年,陝西朱䴉自然保護區成立;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幾代科研人的努力,陝西洋縣、北京動物園、河南董寨、四川峨眉山、浙江德清等朱䴉基地的種源相繼引入後,朱䴉的MHC基因單倍型組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極大提高了具有正常個體完整的基因單倍型結構的個體數量。
  • 陝西城固縣:朱䴉幼鳥落單 眾人及時救助
    近日,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一隻朱䴉幼鳥從樹上跌落下來,當地群眾發現後及時進行了救助。在位於城固縣原公鎮的漢中奇峰果業公司的會議室裡,記者見到了這隻出生剛剛兩個月的朱䴉幼鳥,它不喝水也不願進食,但勉強能站立。
  • 千陽朱䴉家庭再添新成員 已有7隻小朱䴉破殼而出
    西部網訊 自4月28日一對朱䴉寶寶出殼後,千湖流域迎來了又一個朱䴉繁殖期。4月28日至5月14日,千陽朱䴉家族相繼喜添7名小成員。新生命的順利孵出,為朱䴉保護工作者帶來了收穫的喜悅,增加了信心。
  • 朱䴉 從秦嶺起飛
    2006年3月,3對釋放的朱䴉在華陽開始繁殖,放飛試驗表明,人工飼養的朱䴉個體經過適宜的野化訓練後,可以在野外生存並成功繁殖。雖然中國在朱䴉野生種群和人工飼養種群的保護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朱䴉並沒有擺脫瀕危滅絕的境地。為增加種群數量,擴大其分布區,國家在陝西、河南、浙江相繼實施朱䴉的再引入項目。
  • 德清新聞網丨 野外放飛朱䴉成功孵化出三隻幼鳥 今年朱䴉繁育趨勢喜人
    據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邱國強介紹,這三隻小朱䴉的父母是在自然環境中自主結合的一對,它們是2014年下渚湖野外放飛33隻朱䴉的子代。「野外自然孵化成活率是很高的,像這個巢裡的三隻小鳥基本上100%可以長大成年,然後離巢。」每年3月到7月是朱䴉的繁育期,往年朱䴉的孵化季都是在3月15日前後。
  • 朱䴉幼鳥突遭意外事故
    這隻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的 朱䴉幼鳥被救助後 不喝水 也不願意進食 但勉強能站立行走
  • 陝西朱䴉保護區今年累計救助朱䴉158隻 放歸51隻
    中新網西安7月27日電 (記者 阿琳娜 通訊員 趙俠 段文斌)記者27日從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保護區管理局7月22日放歸17隻人工救助康復的朱䴉幼鳥,這是今年以來該保護區第11次救助放歸活動,目前共放歸救助朱䴉51隻。保護區高級工程師張躍明介紹,截至7月20日,保護區今年累計救助朱䴉158隻。與往年相比,救助任務明顯增加,救助範圍涉及漢中、安康兩市。
  • 野外放飛朱䴉成功孵化三隻幼鳥 今年朱䴉孵化數將創歷史新高
    小朱䴉在鳥巢內依偎在成年朱䴉身邊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邱國強介紹,這三隻小朱䴉的父母是在自然環境中自主結合的一對,它們是2014年下渚湖野外放飛33隻朱䴉的後代。「野外自然孵化成活率是很高的,像這個巢裡的三隻小鳥基本上100%可以長大成年,然後離巢。」每年3月到7月是朱䴉的繁育期,往年朱䴉的孵化季都是在3月15日前後。相比較以往,今年的氣候較為暖和,考慮到繁育期可能會提前,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針對野外朱䴉,早早安排了兩組工作人員尋找它們的巢穴,並對有條件的巢穴安裝攝像頭,安排人員24小時實時監控。
  • 安陸村民打柴撿只怪鳥 原是瀕危珍稀鳥類朱䴉
    前日下午3時許,安陸市趙棚鎮林業站站長鄧少武在趙棚鎮聯星村一帶巡檢時,遇到一位村民攔車求助。他也認不出這隻鳥為何品種,但從其雙腳上各有一隻金屬腳環和一隻彩色腳環推斷,此鳥並非尋常鳥類,遂將其送到安陸市林業局野保站進行救治。  野保站工作人員初步的鑑定結果令所有人倍感驚喜:「怪鳥」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鳥類——朱䴉。  接到安陸市林業局的報告後,孝感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馬上與北京的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取得了聯繫。
  • 陝西寶雞野外放飛朱䴉成功孵化四隻幼鳥
    近日,在陝西省寶雞市千湖溼地鴻溝朱䴉繁殖區一對朱䴉產下了4枚卵,這是2014年朱䴉在千陽千湖溼地放飛以來產卵首次一窩4枚,打破歷史紀錄。5月16日至5月20日,這4枚卵陸續破殼而出。新生命的順利孵出,為朱䴉保護工作者帶來了收穫的喜悅,增加了信心。
  • 野生動物保護典範:從7到3000,朱䴉保護之路
    洋縣的朱䴉生態園、保護站只是朱䴉生活的基地之一,除了這裡,在陝西華陽、寧陝、銅川、寶雞、河南董寨、浙江德清等地還有多個朱䴉分布點。截至2018年,中國朱䴉野外種群規模已經達到2000餘只,人工種群規模也超過1000隻。發現「秦嶺一號」生態園內最大的網籠面積約為12畝,裡面住著20多隻朱䴉。單這隻網籠中的朱䴉數量,就超過了40年前全球朱䴉數量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