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僅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及西南地區的高山密林中,而且在華北及南方廣大丘陵山地也有分布的棕熊,現在由於人類活動造成森林急劇減少,導致它們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絕跡,只在少數區域內還有分布(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目前野外存活數量也不多,而且由於棲息地減少和盜獵導致野外存活數量急劇下降。
棕熊主要產於北半球的森林地帶,為喜冷的環北極類型,遍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屬於典型的全北界(包括古北界、新北界)物種。在我國青藏高原演化成特有的地理亞種,該亞種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見於海拔4500~5000m的高山寒漠和高山草甸草原,北自阿爾金山,南至大雪山及喜馬拉雅山北麓。除了青藏亞種外,我國還有東北亞種: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天山亞種:分布於新疆天山和帕米爾山地。
棕熊[zōng xióng]
學名:Ursus arctos
英文名稱:Brown(英[bran]美[bran])bear(英[be]美[br])
棕熊屬食肉目,熊科。體形粗壯,肩背隆起。成語「虎背熊腰」是指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也就是說熊的腰圍是非常肥壯的。
它們四肢粗健,能爬樹也能遊泳。雖然聽覺、視覺較遲鈍,動作笨拙,行走緩慢,但嗅覺十分靈敏。身上毛色多變,由棕黑色至棕紅色,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毛色是棕褐色的,只有四肢近黑色;還有就是棕熊胸部毛較長,長度大於10cm。體長約2m,體重可達200kg以上。主要棲息於山區的森林地帶,過著獨居的生活,冬季在洞穴內冬眠。
很多人相信這種說法:當人遇到熊的時候,只要躺倒裝死,就會很安全,因為熊一般不吃死人。遇到熊只要裝死就會安全嗎?其實不然,熊的食物較雜,食物組成包括青草、嫩枝、果實、漿果和螞蟻、土蜂、魚、蛙、鳥卵及鼠兔等,喜食蜂蜜,亦食腐屍。
所以熊吃東西從不挑剔,無論是動物、植物,什麼都吃,有時能咬死一頭牛。熊喜歡吃活的動物,但在飢餓時死的動物也吃。當人遇到熊,如果裝死,也有被吃掉的危險。所以遇到熊裝死是不安全的。如果你真的突然與熊相遇,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亂動,把隨身攜帶的東西慢慢地放到地上,如果什麼也沒帶,可以脫下衣服放在地上,然後慢慢地向後退,當退到熊看不見的地方時,趕緊逃走。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喜歡在深山露營的愛好者,千萬不要在露營地附近堆放垃圾,因為垃圾對捕食者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每年的6-8月是棕熊交配的季節,母熊懷孕期為7-8個月,最後會在在冬眠洞中產崽,每胎產1-2崽,亦有3-4崽。幼仔特別喜歡直立行走,頸部常有一圈白色領斑,活潑可愛,互相之間常常遊戲、打鬧。它們會和母熊一起待到兩歲半至四歲半,學習生存所需的一切本領,之後它們必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地。
目前國內棕熊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無危(LC)。
*小知識:
世界動物(陸地)地理區劃通常劃分為7個主要地區(界),即古北界、新北界、衣索比亞界(舊熱帶界)、東洋界,新熱帶界、澳洲界(大洋洲界)和南極洲界。動物地理界之間大都存在動物分布的自然屏障,如大陸的邊界、巨大的山脈和沙漠等。界線的形成和變遷與大陸漂移,地形改變以及同步發生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