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夜鶯」唱出最美的聲音
「我相信,無論今後的道路多麼坎坷,只要抓住今天,遲早會在奮鬥中嘗到人生的甘甜。」
日前,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同心縣夜鶯合唱團團長馬瑜著手「招兵買馬」,一面召喚老隊員歸隊,一面招募新隊員加入,並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這樣一句話與他們共勉。
2016年11月底,音樂教師馬瑜牽頭成立同心夜鶯合唱團時,這還是一支沒有任何合唱經驗的音樂團體,此後短短兩年間卻先後登上銀川、鄂爾多斯、香港等多地舞臺,頻頻在各項賽事中摘金奪銀,創造了奇蹟。
「為啥成立合唱團?這還要從一次銀川之行說起……」回首與合唱團一起走過的日子,馬瑜說,一路走來五味俱全。
一個弱女子的鄉土情懷
2016年10月,同心縣音樂教師馬瑜來到銀川市觀摩一場校園音樂比賽,在與其他縣區音樂教師交流時,得知不少縣區都已建立合唱團,別人一句「同心哪有合唱團」讓她感到尷尬。
回到同心後,不服輸的馬瑜作出決定:「自己就是搞音樂的,要回報家鄉,成立合唱團就是自己該做的事。」
萬事開頭難。成員、場地、經費等問題,都要她一人解決。
馬瑜家裡經濟條件優裕,可為了獨立闖出一片天地,她沒向家裡伸手,而是選擇了一條「化緣」之路,「靠自己一步步往前走」。
拉贊助過程中,馬瑜不知承受了多少誤解,但她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她的積極奔走努力下,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寧夏合唱協會會長劉陽生義務編曲並提供藝術指導,同心縣文化館無償提供了一間排練室,當地幹部捐款2萬元予以支持……
馬瑜終於建立起一支名叫「夜鶯」的合唱團。
「唱自己家鄉的紅歌」
合唱團成立了,卻是一支「零基礎」合唱團。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任何經驗,認為合唱就是簡單齊唱,絕大多數人還不識樂譜。
馬瑜從零抓起,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日前,記者來到同心縣文化館,看到馬瑜正打著拍子耐心指導隊員們練習自己獨創的「聲樂健康操」:拍肩、抓頭、揉耳、抬腿,並讓他們大聲說出「我最美」,把個人情感充分表達出來。
「嚕嚕……」接著,馬瑜帶領隊員們練聲,「提氣穩一點兒」「氣息不能太沉重」,她仔細聆聽並糾正每一個音調。
一切準備妥當後,馬瑜開始帶領學員們正式排練花兒情景合唱《豫海歡歌》。這組作品分紅色之歌、奮進之歌、脫貧之歌、騰飛之歌四個篇章,共計13首歌曲,反映同心近80年來的滄桑巨變,表達了同心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主人、脫貧奔小康的由衷欣喜之情。
「詞曲內容都是原創。」馬瑜驕傲地說,整組歌曲用花兒形式表達紅色題材,地方特色濃鬱。
建團以來,馬瑜一直採取「集體排練、單個上課」模式,劃分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四個聲部,針對性培養隊員音準、節奏及樂感。
隊員馬志軍參加夜鶯合唱團後,經過專業指導,感到「提高很大」。
隊員徐清霞自幼喜歡唱歌,由於沒有專業指導,只會扯著嗓子吼,如今在合唱團內專攻女高音,學會了用氣息演唱,能唱出優美的高音。
「愛祖國,愛家鄉。」馬瑜說,夜鶯合唱團堅持高唱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唱自己家鄉的紅歌」。
衝出同心走向全國
2017年年底,夜鶯合唱團在同心縣青少年文化中心舉辦首次公開演出,現場反響熱烈,「沒想到我們同心還有這麼一支專業的合唱團。」觀眾們感到既意外又驚喜。
2018年年底,夜鶯合唱團在香港參加「第二十九屆世界大舞臺中國文藝交流走進港澳」演出,在與15個省(區、直轄市)文藝團體的比拼中,憑藉《紅星照耀半個城》等演唱曲目贏得金獎。
「這種原創歌曲很有地方特色,用花兒形式演唱也很新穎。」香港評委們不吝誇讚。
載譽歸來後,夜鶯合唱團頻頻獲邀參加各種文藝演出,並負責開場、壓軸等重要環節演出。
作為夜鶯合唱團負責人,馬瑜做著導演、編導、劇務、服裝、化裝等多種事務,外出學習演出還要操心隊員們的食宿安全,事無巨細,高壓之下多次累倒住院。
談到「我的團長我的團」,隊員們表示十分心疼傾心付出的馬團長,在她的精心管理下,整個合唱團溫馨得「就像一個大家庭」。
在同心縣,馬瑜的很多同行從事音樂培訓,賺取著不菲的學費,她卻一直為合唱團隊員做無償培訓,堅守著內心的那份情懷。
「合唱團能發展到今天,我覺得值!」馬瑜表示,下一步夜鶯合唱團將要打造花兒歌舞劇,進一步擦亮同心這塊文化品牌,用「最美麗的聲音」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記者 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