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稻盛和夫,或許大家有些陌生。他是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曾一手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即便在晚年依舊在僅用一年時間的情況下帶領宣告破產重建的日航做到了利潤世界第一。也是馬雲和任正非都尊重的企業家。
在日本航空瀕臨破產之際,78歲的他受日本首相的邀請,出手拯救這家搖搖欲墜的企業,結果出山一年半扭虧為盈,獲取了1884億日元的利潤。
稻盛和夫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他的兄弟姐妹人數很多,所以經濟上並不寬裕。父母本來希望它初中一畢業就能立刻開始工作,但是我卻渴望升入高中繼續學習。
他的初中班主任也很贊同我的這個想法。在得知我想要繼續讀書的強烈意願後,父親賣掉了從祖父那裡繼承的土地,為我籌措了讀高中的教育經費。
因為他知道進入高中學習的機會是如此的來之不易,因此一有空我就會儘量協助父母打點生意。雖然日子清貧,但是努力一下也還算過得去。但是稻盛和夫在很小的時候就感染了肺結核這個在當時看來的不治之症,險些為此丟了性命。
在經歷過諸多打擊之後,稻盛和夫的內心也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已經沒有什麼困難能讓他能夠放棄,畢竟他的心態已經相當成熟了。也正是憑藉著這種心態,他的事業也慢慢的有了好轉。
他27歲時創辦了京都陶瓷,這家企業在他多年的苦心經營下,最終成了以陶瓷技術為主,手機業務為輔的世界500強之一。
52歲的時候,創辦了名叫「第二電信」的公司,這家電信公司是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家公司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最終也成了世界500強之一。到了2010年,78歲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又再度出山,因為「日本航空」公司破產了,這家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因為經營不善,陷入了絕境。日本政府為了阻止這家公司的徹底消失,首相出面邀請已經歸隱的他再次出山。在他的鐵腕政策和鐵血經營下,僅用了一年日本航空就扭虧為盈,一年盈利1800億日元,又重回世界500強的懷抱。
在今天的年輕人中,有許多人熱衷於股票買賣,憧憬於輕輕鬆鬆發大財。很多人創辦風險企業,其目的也只是想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後年紀輕輕就脫離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作為無能,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
稻盛和夫的成功就是一個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典範,他曾是普通人,所以他給如今普通的年輕人一些工作上的忠告肯定是很受用的,畢竟他曾經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有過同樣的心理。
第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讓工作成為興趣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浮躁,老是想著能夠一夜暴富或者說是升職加薪,所以對自己的工作都提不起什麼興趣,每一天都生活在幻想當中。然而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投入與否,對於往後的收穫起著很重要的關係。
也就是說,只要肯努力,願意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就會有一定的收穫。這種收穫或是成就多了,慢慢的你就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興趣,這時候工作也就不再是工作了,它成為了你的一種興趣。
第二、面對困難的錘鍊,我們要勇於迎難而上
很多人在面臨困難挫折時,一開始會想辦法,但是反覆以往發現無法解決時,就開始想著另闢蹊徑,甚至「放棄」。然而這一點就是這就是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之間的最大差別。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自身的韌性也會隨著堅定的意志力爆發出來,不斷和這些挫折磨難抗爭,最終勝利的會是那顆永不言敗的心
第三、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平凡中不斷突破
很多人總是苦惱於自己的平凡和不被重視,甚至還會因此產生怨懟情緒,抱怨同事,埋怨領導。但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想一步登天,而是只要每天能進步一點點,就能在無數個平凡的日子裡不斷突破自己,最終成就自己。
長此以往,積累一年、兩年再來看,就會發現質的飛躍。
第四、絕不將就,要把任何工作都做到完美為止
稻盛和夫認為,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極致,力求最高質量,完成無可挑剔的完美作品,才是工作的終極目標。
「錯了沒什麼大不了,改一下就好」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我們平時做事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精益求精,不論是職場老手或是新人,就算面對一份最基礎的工作也要盡全力做到完美。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事事做到完美這個理念刻在你的腦子裡,這種觀念對我們以後的生活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作為一代傳奇,稻盛和夫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優秀的哲學家,他的一切經驗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並不單單局限於告誡年輕人的這幾句話。
就像在1979年的日本事件中,面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這種糟糕透頂的事情,稻盛和夫是什麼態度呢?
日本雖然曾經是一個親美國家,但是稻盛和夫在1979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發表了一篇文章警醒企業:如果有一天,歐美那些先進國家不再給我們轉讓技術了,我們日本企業該何去何從?
這一問題在當時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效果,當時很多企業都享受著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所以,稻盛和夫的這一發問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發問過後,稻盛和夫就為大家指明了方向:《賭在技術開發上》,這一觀點很明確,我們企業一定要做到「自主研發」!
這和我們中國現在的經濟立場不謀而合:有自己的技術,自主自強,才不怕別人的技術封鎖!
而後不久,美國果然加緊了對日本企業的經濟制裁,稻盛和夫靠著搶佔了科技制高點,帶著團隊躲過了這一劫,一舉躋身世界五百強!
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世界上總共只有500家,而稻盛和夫一個人的名下就有3家。不僅如此,馬雲一直以來運用的「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就是當年不遠千裡飛到日本去,和稻盛和夫先生取經帶回來的。
稻盛和夫信奉中國的佛教,所以他始終會讓自己保持平和、仁愛的心態。
60多歲時,即便查出身患癌症,這位老人也只是輕描淡寫了一句「哦,是癌症啊。」接著就做出了把財產捐贈給社會的決定。
而後,不知是不是這位老人一生的善舉感動了上天,稻盛和夫至今已經88歲,仍用自己的精神,回饋著企業家和社會。
馬云為了請教稻盛和夫的經驗,前後往日本飛了不下4次,只為和稻盛和夫說說話。回看稻盛和夫的生平,堪稱傳奇而輝煌的一生,無數人都想學習他寶貴的人生經驗。
在馬雲眼裡,不能放過任何和稻盛和夫交談的機會!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普通人,稻盛和夫寫了很多書,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幹法》、《活法》《心法》三部曲,三本書分別從工作,人生和精神三個維度,講述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驗和智慧,沒有雞湯,全是乾貨。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