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流水養魚是利用自然流水增加池塘中水的溶氧量,進行高密度養魚的一種方法,能夠達到小面積魚塘養殖高產的效果。#三農生活#
怎樣才能建成流水養魚呢?手把手教你三步搞定!
第一步|修建溝渠
山區的河流沿著坡度自上而下流出,在河流的上遊開挖一條溝渠,在修建溝渠時要了解上下遊農田用水情況,避免天旱時上遊截水,養魚的池塘水不夠,也避免洪水時,排水量太大,對池塘造成衝擊。
流水沿著溝渠進入魚池前,需要修建一個沉沙池,減少流水中得過多泥沙對魚塘中魚的危害,也有效地減輕了泥沙在魚塘底部的堆積。水流進入魚塘的方式選擇廣口式,可以設置2~3個進水口,進水口的寬度為魚池長度的1/3~1/2,進水口的口底離魚塘底距離以0.5~0.7m為宜。保證飲水與魚塘水位基本一致,進水口流水平緩進入魚塘。
如何增加魚塘的進水量?加寬進水口。如何降低魚塘中水的流速,避免水流湍急和魚群鬥水現象?增大過水斷面面積。第二步|修建魚塘
修建魚塘時,魚塘的位置應選在洪水水位以上的地方,便於引流和自動排汙。魚塘的形狀可以因地制宜,最好是長方形或者橢圓形,因為這兩種形狀利於魚塘裡的水流暢通不會形成死角,建長方形魚塘時,長寬比應控制在3~2.5:1。池梗高度在1.8m適宜。
若是培育魚苗,魚塘的面積在30~50㎡適宜,魚苗的培育初期,池塘水深應控制在0.4~0.5m左右,隨著魚苗生長,魚塘的水深逐漸加到0.8~1米若是養成魚,池塘的面積在60~80㎡。魚塘的水不宜太深,池塘深度在1~1.3m較為適宜。魚塘的池壁最好用磚頭、石塊、水泥砌成,要保證魚塘的池壁光滑平整,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池底要儘量挖得平坦,以水泥硬化底為宜,形狀類似於瓦塊狀,兩邊高,中間低,進水方高於排水方,坡度以1°~2°為宜。
第三步|注意進出水口
進水口的設計要增加魚塘的溶氧量,在進水口設置兩道閘欄,寬度在0.6~0.8m,第一道柵欄放置在未到魚塘的溝渠處,第二道柵欄放置在魚塘進水口處。
出水口的位置要在進水口的位置對面,一般出水量要大於進水量,避免排水不暢和溢水逃魚的現象。出水口一般設在魚塘池底,在池底設排水孔,孔的長寬慰0.8*0.5m,孔上可安裝不同孔徑的攔魚柵。排水孔傳過池底池壁,在池塘外側修建一個抽水井,井口向魚塘的出水口開一個能控制魚塘水位的翻水口,在井中的暗溝部位安裝一個控制魚塘最低水位的石栓,井中同時設置3~4個階梯式石栓,這些石栓能夠控制和調節魚塘中水位的深淺,當石栓全部塞上時,魚塘的水位與井中水位高度一致,當這個石栓被全部取出時,魚塘的水將被放空。
在氣溫和水溫較高的季節,為了達到池塘中魚生長的溶氧需求,池塘中的新舊水體交換要達到5次/小時。
喜歡本文可以右上角點波關注~
對本文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可以留言評論~【原創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