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隻小貓頭鷹在綠意盎然的圓明園「落戶」。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萌萌的大眼睛特別可愛。可是,一些拍鳥人的不文明行為讓小傢伙不堪其擾。為拍到「好照片」,有人甚至用竹竿捅正在窩裡的貓頭鷹,還有人播放鳥鳴,強迫原本閉眼休息的貓頭鷹睜開眼睛。
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在北京棲息。觀鳥、拍攝鳥,從過去的小眾愛好變得大眾化、產業化,各大公園都能看見端著「長槍短炮」攝影器材的拍鳥人,他們這些人不是安安靜靜地拍鳥,而是不擇手段,誘拍行為時有發生。野保專家認為,用竹竿捅的做法屬於典型的誘拍,長此以往會導致貓頭鷹捕食、生存能力下降。
昨天,圓明園遺址公園管理處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對不文明遊園者給予及時勸阻。今天早上,記者在公園裡看到,來拍小貓頭鷹的人依然不少。
回放
拿竹竿捅樹上貓頭鷹
「用竹竿捅貓頭鷹」的視頻引發眾多網友聲討。視頻中,幾人聚在樹下,一人端著相機,兩人拿著細長的竹竿慢慢伸向高處,撥打貓頭鷹附近的枝葉。不一會兒,就聽有人喊「伸(翅膀)了、伸(翅膀)了」,負責拍照的人連忙摁下快門。
昨天,當愛鳥護鳥志願者來到現場時,發現拍鳥人又玩起新花樣,他們播放鳥叫聲,引誘貓頭鷹睜眼。聽到叫聲後,樹上的貓頭鷹立馬警覺地睜開了眼睛。於是,等候在樹下的人又「咔咔咔」地拍個沒完。
針對上述的惡劣行為,圓明園遺址公園管理處在附近設置觀察點並加強巡邏,發現類似情況,工作人員會及時勸阻教育,儘量杜絕此類現象的再次發生。
延伸
很多鳥類照片是誘拍的
貓頭鷹的習性是晝伏夜出。它們白天養精蓄銳,夜晚才能高效捕獵覓食。過多的人類幹擾,會給野生猛禽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北京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說,這將直接影響到它的捕食效率,導致其生存能力下降。頻繁被騷擾,還會導致它飛離繁殖地。2016年夏天,在頤和園繁育幼鳥的鷹鴞不堪拍鳥人的尖叫、大吼,帶著還沒有飛行能力的鷹鴞寶寶轉移了棲息地。「最近幾年,拍鳥的人越來越多,但一些人不願意在野外長時間蹲守,想出了各種歪門邪道。」李理說,有些美麗的鳥類照片,其實是誘拍、棚拍而來的。
野保人員在巡護中就看到很多急於拍出好照片的拍鳥人,朝著鳥群扔土塊、石頭,甚至把外衣脫下來掄,受到驚擾的鳥群騰空而起;有的拍鳥人用魚線將白鼠拴在樹杈上,捕食的猛禽怎麼都抓不走,拍鳥人就這樣拍到所謂的完美照片。
觀點
誘拍打了法律的擦邊球
據李理介紹,顏色靚麗的翠鳥是拍鳥人最喜愛的一類「模特」。這種鳥飛行速度極快,所以,平時想要拍到它們並不容易。一些拍鳥人找到翠鳥的窩,拿泥巴堵住窩口,外出覓食的大鳥停在窩邊進不去,急得團團轉,窩裡的小鳥可能因此而窒息。還有人會買來麵包蟲,用大頭針扎住蟲子釘在樹上,來捕食的鳥兒停在樹上時,翅膀會自然伸開,這也是拍鳥人喜愛的一種鏡頭,但扎有大頭針的蟲子被鳥吞進肚子,會對鳥造成傷害。
「其實,專業人士一看,就知道這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有沒有布景,有沒有誘拍,通過蛛絲馬跡,都能看出來。」 李理說,鳥類選擇築巢的地方時很挑剔,既要有隱蔽性,又要有適當陽光,一些照片中鳥兒站在乾枯的樹枝上,鳥窩邊沒有或只有零星幾片樹葉,這樣的照片一看就是假的。
正因為誘拍沒有導致鳥兒的直接死亡,所以,這種行為打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擦邊球。李理說,其實拍鳥人內部對此也有爭議。大多數人有責任心,所以,在這個圈子裡,因為價值觀不同,退群進群的現象也非常多。
昨天,海澱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接到愛鳥人士反映的相關情況,已與圓明園溝通,要求其加強宣傳工作和巡邏。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中,對於誘拍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執法部門對此事的管理有一定難度,他們平時只能以勸阻、宣傳為主。
本報記者 劉琳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