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000年
在喜歡養魚的別人家看到了一缸異常豔麗的魚兒,真是驚-住-了!
首先,它的外表讓10000年我驚豔:像美洲紅䴉一樣的美豔無匹(詳見10000年文《比甄嬛還美!極品珍䴉一身羽緞或高調或低調,生來奢華》),似乎紅度更勝,個頭不大不小,遊弋起來紅光閃閃爍爍,亮瞎眼睛。
其次就是它的名字,讓我驚呆:血鸚鵡?血鸚鵡!
由於觀賞魚品種繁多,而我所知有限,對「鸚鵡魚」不甚了解。但是「血鸚鵡」我知道啊,這不是青少年時期迷戀的武俠小說大師古龍的一部書名嗎?當時看古龍的《血鸚鵡》,真有看驚悚片的感覺,這……美麗的觀賞魚,為什麼要起這樣的一個名字?
好在,血鸚鵡魚還有非常中國特色的、口彩很好的其他名稱——發財魚,這才對嘛。
中國人繁育出來的非自然品種
1986年,臺灣省的養魚人蔡建發將兩種熱帶觀賞魚品種「紅魔鬼」和「紫紅火口」一起養在了漁場裡,沒想到二者結合產下了一群特別的新生魚種——血鸚鵡。
顧名思義,血鸚鵡就是顏色血紅的鸚鵡魚品種,因為鸚鵡魚像自然界的鸚鵡鳥一樣絢麗多彩,但血鸚鵡的紅色卻宛若紅寶石中最頂級的色彩——鴿血紅。寶石要經過切割和打磨拋光才更完美,魚也是。
所以,這真的不是一個自然的品種,而是觀賞魚市場探索行為的神奇產物。
靈魂是個大吃貨
血鸚鵡太美了,又物以稀為貴,在誕生之初就受到觀賞魚市場的歡迎。可惜外形和靈魂常常不相匹配,在血鸚鵡的意識中,吃才是第一位的,美不過是順便的事。
不愧是美食大國的產物,靈魂也是個吃貨。
血鸚鵡身體強健、胃口很好,什麼都想吃:小魚、蝦類、水蝨、水蚤、麵包蟲、蚯蚓;人工餌料、顆粒、薄片……餵啥吃啥,吃啥啥不剩!
有人形容血鸚鵡是個食物的「垃圾桶」,誒,雖然不雅,倒也寫真。它就是喜歡吃啊,倒是好養活。可貪吃,一天餵2-3次也撐不壞。
當然,正常的餵養不必餵這麼多,血鸚鵡的體型不大不小,成魚達到15-20釐米,橢圓形的身體胖胖但不滾滾,一天餵食一次足矣。
保持豔美的訣竅
血鸚鵡的色彩是它最大的賣點,所以保持它的紅度就是餵養的重頭戲。餵養不當,它真的會褪色!而保持血鸚鵡紅豔外表的訣竅,主要就是適當多餵蝦食或專門的增紅飼料了。飼料的成分添加了蝦紅素和β-類胡蘿蔔素。
這倒不是什麼宣傳噱頭,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在自然界,紅色的鳥類如火烈鳥、美洲紅䴉也是如此,由於身體內無法合成蝦青素,所以必須通過使用蝦、蟹、食用藻類和浮遊生物等方式獲取蝦青素,以保持羽毛的紅豔。
水族專輯——血鸚鵡本文原創,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