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類早已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建造家園,但其實我們真正佔領的地球區域並不多,其中沙漠、雨林、海洋、極地都不太適合我們居住,往往也地廣人稀。
海洋不必多說,沙漠和極地以極端的環境讓我們望而遠之,大部分生物也都難以在這兩種環境下生存,但是雨林卻很不一樣,它是生物的天堂,卻對人類不是很友好。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總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佔據世界一半的雨林面積,被稱為「地球之肺」(其中大部分雨林面積在巴西境內,佔該國40%的土地)。
這裡是數百萬植物、動物、昆蟲和單細胞生物,以及大約400個土著部落的家園,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
目前已知的10%物種來自亞馬遜雨林,還有一大堆的新物種有待發現。
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美景和巨大的生物多樣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熱愛冒險的遊客,然而,這個地區既美麗又危險。
熱帶雨林危險的野生動物
亞馬遜雨林最吸引遊客的一個原因是,在這裡能夠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而野生動物也是該地區主要威脅之一。
和電影裡描述的不太一樣,大多數動物(別的地方也一樣)不會刻意去傷害人類。然而,雨林中到處都是為了自衛而攻擊的生物。
如果看過貝爺的《荒野求生》,你就知道在熱帶雨林裡行走,最好不要去招惹哪些攻擊性很強的大型動物(比如美洲虎、水蟒都是)。
這些動物是它們各自領地的霸主,如果不小心進入它們的領地,它們會發起攻擊。
但是,可怕危險的動物往往不是這些體型巨大的傢伙,而是一些不起眼的、有毒的小動物。
比如子彈蟻,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螞蟻(體長約3cm),也是全球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它們主要生活在樹的基部。
如果在樹下休息,被它叮一下可不好受,它的毒液進入人體的感覺就像被子彈擊中一樣痛(子彈蟻名字就是這麼來的),比蜜蜂蜇傷要痛30倍,是最疼的昆蟲刺痛。
另外,還有比子彈蟻毒性更強的可怕動物,比如巴西流浪蜘蛛、南美響尾蛇等等。
其中最危險的還是箭毒蛙,它是公認的亞馬遜雨林中最致命的動物,它用鮮豔的顏色來警告潛在掠食者不要靠近它。
相對於陸地,沿著河流可能不太容易迷路,但是亞馬遜河裡同樣生活著世界上最危險的淡水動物。
我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個大巴車因事故不小心掉進了亞馬遜河裡,一夜之間車上的乘客都消失了。
該紀錄片在尋找水裡的元兇,調查了許多水裡兇猛的食肉魚類,包括紅腹食人魚、電鰻等等,即使你在船上也不一定安全。
亞馬遜雨林天氣和疾病
危機四伏的亞馬遜雨林除了野生動物之外,一般人不好直接進入的另外兩個原因是天氣和疾病。
亞馬遜地區的雨季高峰從10月持續到次年5月,尤其是3月和4月的暴雨,雨水會衝毀道路,導致亞馬遜河,以及數百條相連支流的水位急劇上升。
這將導致湍急的水流和洪水,很容易使船隻沉沒。同樣是《荒野求生》裡的一個知識點,沿著雨林的河流行走時,當河水變得渾濁,就要馬上離開河流,因為這說明上遊下雨了,河水將要迅速上漲。
如果要把熱帶雨林的生存挑戰進行排名的話,那麼危險係數最高的還是疾病,熱帶雨林裡的蚊子往往攜帶瘧疾和黃熱病。
這兩種疾病都很嚴重,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在去亞馬遜之前最好要接種適當的疫苗。
另外,在亞馬遜雨林裡,水和食物往往也是不安全的,即使是相對乾淨的食物和水,有時也會含有不同種類的細菌和微生物,而外來者很難免疫這些病菌。
如果不小心感染,可能會導致發燒、腹瀉和脫水,在荒野求生的情況下,這些簡單的疾病也是致命的。
要是沒有精良的裝備,以及過人的求生技巧,去亞馬遜熱帶雨林只有死路一條。
最後:雨林的碳儲備
說到亞馬遜熱帶雨林,最大的新聞可能不是荒野求生或者當地土著,而是大火,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的報導。
關於「地球之肺」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人們普遍認為它向全世界輸送氧氣,其實亞馬遜熱帶雨林對全球氧氣的貢獻不大,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源是海洋藻類。
但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確實存儲了大量的碳,這對減緩氣候變化很重要,但是大火正在威脅森林儲存碳的能力。
如果這些碳被釋放,將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這是誰也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