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新聞網訊(文/記者 洪冬玲 圖/傅定一)「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一曲廣為流傳的《鴻雁》就能觸動無數聽眾心底最柔軟、美好的繾綣,體現出民族音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的強大力量,也讓大家對鴻雁產生諸多情感。聽著悠揚的歌聲,遙想蒼茫天地間,一群鴻雁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划過蔚藍穹頂,是怎樣的壯麗。當它們駐足邛海溼地,曬著太陽,安逸覓食,又給西昌的暖冬增添了幾多生趣。
沒錯,鴻雁就是邛海溼地鳥類家族中增添的「新成員」。早在今年9月,就有不少市民遊客已經發現這種類似「家鵝」的鳥類。此鳥性喜結群,善遊泳,飛行力強,警惕性也高,行動極為謹慎小心。休息時群中常有幾隻「哨鳥」站在較高的地方引頸觀望,如有人走近,則一聲高叫,隨即而飛,其他鳥也立刻起飛。
據了解,鴻雁是鳥綱、鴨科、雁屬的大型水禽。體長90釐米左右,體重2.8-5千克。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到後頸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起來頭頂和後頸黑色,前頸近白色,黑白兩色分明,反差強烈。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
鴻雁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不過,在西昌邛海國家溼地公園內發現的鴻雁並非遷徙候鳥,而是屬於養殖放生的。
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資源管理和政策法規股負責人李俊榮介紹,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家林草局發布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於鴻雁等45種野生動物,《通知》明確要求,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戶在年底前徹底禁養禁食銷售。根據相關要求,冕寧縣一鴻雁養殖戶籤訂了退養補償協議,將43隻鴻雁交予有關部門。考慮到生態平衡穩定問題,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在9月中旬,於青龍寺和西昌市委黨校兩個地點,分批次將鴻雁放歸自然。自此,43隻鴻雁成為邛海溼地公園「常住居民」。
邛海豐富的水生植物足以讓它們在這兒安逸地覓食棲息,在藍天白雲下,鴻雁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時而飛揚翅膀、時而低頭尋食,給冬日寂靜的湖面增添了一抹生機。
由於西昌獨特的氣候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邛海溼地成為我國南方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鳥類在邛海溼地過冬。監測數據顯示,邛海國家溼地公園及周邊邛海流域307平方公裡的鳥類記錄共有190餘種。其中,種群數量最大的是骨頂雞,其次是紅嘴鷗、普通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等。這些飛往西昌越冬的遷徙候鳥多數來自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川西高原等地,每年冬季11月前後到來,次年3月以後陸續離開。隨著氣溫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候鳥已飛抵邛海溼地,西昌市民再度迎來熱鬧的觀鳥季。鳥兒們萌態、自然的生活,不僅讓大家感受到邛海的美景,也增強了大家愛鳥護鳥、愛護環境的意識。為方便廣大市民遊客了解各類鳥兒,觀鳥島溼地內還設置有一個鳥類觀測站,圖文並茂地講述了各類鳥兒們在邛海的生活,同時,今年全新提升打造的溼地宣教中心,也專門開闢了一個展館——「鳥兒的鳴響」,向遊客詳細展示邛海溼地的水鳥生活景象。
來源:涼山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