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地宮已遭焚毀,這是真的嗎?

2021-01-09 騰訊網

秦始皇陵以其宏偉的規模、神秘的地宮、豐富而令人遐想的陪葬品聞名於世。可是人們卻被皇秦始陵究意是否被盜、是否真的如《漢書》所記載的那樣,已經被火焚毀了等問題,困惑了兩千多年。

如果說秦皇陵的確曾被人盜掘,那麼其損毀程度究又如何?這些都關係到這座偉大陵墓的發掘價值的問題。

自從一九七四年發現了兵馬俑坑之後,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大量的鑽探,科技工作者又對秦始皇裝地宮中的汞含量 進行了測量和鑑定,依據已有的 考古資料,再結合歷史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為解決這一歷史懸案提供一些有力的旁證。

過多年考古研究,專家們認為雖然秦始皇陵還沒有發 掘,對秦始皇陵盜焚的問題,還不能做出結論,但大多傾向於其地宮並未遭嚴重破壞。

在典籍中第一個記載秦始皇陵曾被項羽 盜掘的是成書於西漢武帝時期的《史記》。

司馬遷 在《史記 高祖本紀》中記載了公元前二O三年, 劉邦和項羽率在河南廣武對峙的時侯,劉邦曾歷數項羽的所謂的十條罪狀。其 中的第四條是「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 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

其次,記載秦始皇陵被盜掘,並且被火焚毀 的是成書於東漢初年的《漢書》。

班固在 《漢書 楚元王傳》中說:「項籍燔其宮室屋宇,往者成見發,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牧者 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 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 牧豎之忠,豈不哀哉。」

這種說法又與《史記》有所不同,只說是「項籍燔其宮室屋宇」、「外被項籍之災」,並未明確項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而是「往者鹹見發掘」,並又增加了牧者「失火燒其藏槨」的記載。

第三個比較完整地記載秦始皇陵被盜掘焚毀的是成書於北魏時期的《水經注》。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楟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這裡明確記載了秦陵地宮被盜掘一空並遭徹底焚毀的情況。相比《漢書》還增加了「關東盜戴銷槨取銅」的記載。

第四個記載秦始皇陵被掘的是成書於唐代的《晉書》。

由房玄齡等人主編的《晉書 載記》說石季龍「使掘秦始皇塚,取銅柱,鑄以為器。」這是說後趙國主石虎也盜掘過秦陵,目的是為了取銅。

另外,明代工部主事都穆撰寫的《驪山記》中亦寫道:「項羽、黃巢皆嘗發之。」沒有提及石虎盜掘一事,但增加了黃巢掘陵的情節。

如上所述,秦始皇陵從秦末到唐末先後四次遭遇劫難,即項羽盜掘、關東盜賊銷銅取槨、石虎掘塚取銅柱、以及黃巢的發掘。

客觀分析這四種記載,應首先從《史記》入手。《史記 高祖本紀》中講:「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是借用劉邦之口講的,而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卻隻字未提項羽掘秦始皇帝陵一事。只談到了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婦女貨寶而東。」

劉邦一共指責項羽十條罪狀:

其罪一,「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日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

其罪二,「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

其罪三,「項羽己救趙,當還 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

其罪四,「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 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

其罪五,「又強殺秦降王子嬰。」

其罪六,「詐院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

其罪七,「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

其罪八,「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自多予。」

其罪九,「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

其罪十,「夫為人臣而試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

其中,除第四條外,其餘皆有實據,並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都有記載。唯獨第四條中「掘始皇帝家,私收其財物」卻無法找到旁證材料。所以司馬遷對項羽是否盜掘了始皇陵並盜走了其中的珍寶,無法確定,因此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對此事避而不談,只是在《史記 高祖本紀》中如實記錄了劉邦對項羽的指責。

《漢書 楚元王傳》亦未記載項羽盜掘始皇陵,只談到「項籍燔其宮室屋宇」,「外被項籍之災」,這些說的是項羽對秦始皇陵園地面建築物的破壞。考古調查證實,在秦始皇陵封土的北側和西北側有大片的建築遺址,在這些遺址內又有大量的紅燒土和成堆的殘磚破瓦,這說明秦始皇陵園地面建築物確係毀於火焚。

頂羽之所以一入關中,就要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對秦始皇陵園地面建築物肆意破壞,是源於秦楚兩國的歷史恩怨。

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範增如此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返,楚人憐之至今。」

在秦昭襄王十四年,秦將白起「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秦攻破了楚國都城郢,迫使楚國遷都於陳。最令楚人憤恨的是白起燒了楚國的王陵。而且項梁父親項燕被秦將王翦所殺,項羽的叔父亦被秦少府章邯所逼殺。作為楚國貴族後商的項羽在進入關中之後,他的行為被強烈地報復衝動驅使。掘開地宮,將秦始皇焚屍揚灰,將其中的財物劫掠一空是他最迫切地願望。

但項羽從入關到離開關中,這段時間很短,因此,項羽無法派三十萬人以三十日的時間去掠奪秦始皇陵中的財物。秦始皇陵的修建,尤其是地宮的建造無疑是採用了當時最好的建築材料,使用了最優秀的工匠,應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要進入秦始皇陵地宮極其困難,但摧毀地面建築要容易得多,因此項羽在無奈之下選擇了焚毀秦陵地面宮殿屋宇來洩憤。

如果說秦始皇陵真的如《水經注》所記載的那樣,被項羽盜掘一空,為何距離秦始皇時代只有百餘年的《史記》中並未明確記載,而到了其後五百餘年的北魏時期卻被記載得如此詳盡,猶如作者親眼所見一般?

漢朝建立後,劉邦在公元前一九五年派人為秦始皇守陵,這一做法,除了穩定人心、顯示其仁義外,也說明劉邦認為秦始皇陵有保護的價值,否則派百餘人守一座空墓還有什麼意義呢?

《史 記 秦始皇本紀》明確記載了秦始皇陵地宮中有防盜的「機矢」,並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輒射之」。如果秦始皇陵被盜,必然會有盜墓者被機矢所傷,但歷史文獻中從沒有盜墓者被努矢所傷的記載。

《史記 秦始皇本紀》又明言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如有人盜墓,必然會被水銀散發出來強烈的毒氣所傷而死,可史料中也從無這種記載。

後世對秦陵已被盜掘也不相信,否則數百年的石虎、千年後的黃巢為什麼還要去掘秦始皇陵呢?

對項羽是否派人掘陵進入墓室,宋代人亦持懷疑態度,如宋人盧氏在註解張華的《博物志》時說:「秦氏奢侈,自知葬用珍寶多,故高作山,從難發也,高則難上,固則難攻,項羽爭資之時,發其陵,未詳甚至棺否?」

明代的 學者李贄也說:「秦亡而項羽掘始皇陵,浩劫三月,未可信者,無一字言其始皇棺木之事。」

古代歷來有以盜墓為業者,那麼這些人是否盜掘過秦始皇陵呢?據《呂氏春秋 安死篇》記載:「憚耕採薪之勞,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移食之樂,知巧窮屈,每以為之,於是乎群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數,撲擊過奪,又視名丘大基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微抇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與分之。」

《陸判手卷》中說:「有人自關中來者。為言奸人,率於古貴人旁,相距數百步外為屋以居,人即於屋中穿地道以達於所,故從其外觀之,未見有發據之形也,而藏已空矣。熟知今人之巧,古已先有為之者。小人求利,無所不至初無古今之異出。」

《史記 貨殖列傳》也說:「中山地薄人眾,民俗環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驚慨,起則相隨椎剽 ,休則掘冢作巧奸治。

從這些記載中可見,古時一直有好吃懶做又貪圖一夜暴富的人打古墓的注意,盜墓早已成了風氣。

始皇陵隨葬品之豐富珍貴,必然使這些仰機利而食之徒垂涎三尺 ,但秦始皇陵修建之豎固,連擁有數十萬軍隊的項羽黃巢大張旗鼓地發掘都無可奈何,何況這些雞鳴狗盜之輩。因此,這些人偷偷摸摸地盜掘行為成功的可能性 幾乎不存在。

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 土周圍進行了大量細緻的鑽探工作,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青磚包砌起來,並且找到了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為擾動的跡象,只在泰始皇陵封土西側,銅車馬陪葬坑的通道部位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足9米的盜洞。這兩個洞橢園形,根據其形狀與遺物判斷,似為宋代人所據,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說明盜墓者並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

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更是其未遭受大規模盜的有力證據。對《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人們歷來持半信半疑的態度。現在,經過現代先進探測儀器的測定,這一記載已經得到證實。

經過多次取樣分析的結果表明,在位於秦始皇陵地宮正中上的封土中,大致在12,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汞含量高出其它土填280倍,其分布的密度呈有規律的幾何形狀。科技工作者還對當時挖封土形成的魚池土壤進行了取樣分析,並沒有發現汞異常,這就排除了泰始皇陵封土中出現的汞異常是從魚池的土中帶來的可能性,證明了始皇陵封土中的汞含量異常是地宮中水銀蒸發形成的,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宮中的盜洞,水銀早就順盜洞揮發掉了,如今不會檢測到這種異常。

日本人足立喜六曾於1906年親身考察了秦始皇陵,他也認為《水經注》中的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等記載「全屬空漠之想像,殊難憑信也」。

以上材料完全可以說明,秦始皇陵地宮沒有被掘開。不論是項羽、石虎,還是黃巢都不可能進入地宮之中,他們只是實施了對墓室的發掘,但並未成功。因此,關於牧者進入墓內求羊,火燒地宮之說不能成立。即使牧者能進入墓內,也未必能火燒其楟。歷史文獻雖然對秦始皇所用棺槨之質材的記載有兩種不同說法,但兩種說法都認為棺槨用的是不易點燃的質材。一說是石槨,如《漢書 楚元王傳》中說「石槨為遊館」,另一說是銅槨,如「關東盜銷取銅」,顯然石和銅都不可能燃燒,只有木槨才可能燃燒。但《漢舊儀》又說秦始皇陵的深度已經「燒之不燃」,說明地宮中空氣稀薄,含氧量極低,即使是木槨也難以燃燒。故火燒藏槨之說不可信。

唐代以來,有不少文人騷客都曾吟詠過秦始皇陵,對秦始皇陵被盜焚發出了惋惜的感嘆。如唐代詩人張九齡在《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中道:「始掘既由楚,終焚乃因牧。」唐代杜牧在《過驪山作》中寫道:「牧童入火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結。」李白在《登高丘而遠望海》中嘆曰:「君不見,麗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唐代詩人鮑容在《經始皇陵》中寫道:白晝盜開陵,玄冬火焚樹」。清代詩人袁枚在《始皇陵詠》中則感嘆:「生則張良椎之荊軻刀,死則黃巢掘之項羽燒」。這些詩文都認為秦始皇陵已被盜掘,地宮已被火焚。他們的根據就是來源於《漢書》和《水經注》,但這些都是文學作品,不能當做考古史料。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秦始皇陵終有一天會得到科學合理地發掘,那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先秦文物寶庫,秦陵發掘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的考古發現,全世界都將飽覽中國先秦時代的科技成果和文化藝術瑰寶。

相關焦點

  • 揭秘:秦始皇陵地宮飛雁真的存在嗎?看完《魔鬼聖經》你就知道魔鬼...
    採編:欣奇博士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能挖?地宮飛雁真的存在嗎?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開創了我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疆土統一。秦始皇的陵墓據說也是巨大無比。
  • 秦始皇陵墓地宮內部大曝光《配圖》
    這是秦陵地宮展覽館裡展示的秦陵地宮復原場景 至於秦始皇陵地宮究竟長啥樣,是待到日後科技手段發達再挖掘,還是永遠不要打擾這位千古一帝,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 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裡,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裡的一切。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掘,出土了著名的兵馬俑。而後數次規模不等的發掘也是對陪葬坑的揭露。雖然古代文獻中,記載了秦始皇陵被數次盜掘的情況,但是在現代,地宮部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被考古發掘過。我國是個非常注重喪葬的國家,在秦朝的時候陵墓建造技術就已經非常高了。
  • 秦始皇陵地宮是否有九層妖塔?是鬼吹燈看多了還是盜墓筆記看傻了
    秦始皇陵地宮是否有九層妖塔?是鬼吹燈看多了還是盜墓筆記看傻了經過這麼多年各種科技考古研究發現,上層的夯土下面是一個近30米高的九層高臺建築。而地宮就位於九層建築之下,地宮裡面現在可以基本上確定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江河湖海。
  • 秦始皇陵墓未解之謎:地宮究竟有沒有埋「水銀」?
    神秘的地宮曾引起了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的興趣。他利用現代高科技與陳明等三位科學家研究撰文,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儘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
  • 秦始皇陵竟藏十六個驚天秘密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
  • 秦始皇陵是一個水銀世界?周圍植物都含有劇毒,專家至今不敢發掘
    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秦始皇陵來展開的。而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陵墓必然會受到人們的關注。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座陵墓,由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大將軍章邯監工,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總共徵集了72萬人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 傳說中地宮裡有水銀 宮深千尺水銀遍地
    6月28日消息,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能挖,地宮深千尺水銀遍地。秦始皇是我國古代第一個統一六國、封疆建地的皇帝。秦始皇陵到現在只挖了三個坑,卻還不到整個陵墓的三分之一,已經出土了不少奇珍異寶。也正是如此,人們都對秦始皇陵的地宮更加好奇,但是官方卻沒有再挖的意思了。為什麼不繼續再挖掘了呢?
  • 秦始皇生前說這一句話,震懾後世幾千年,至今無人敢動他的陵墓
    事實真如秦始皇所言嗎,陵墓是在中華龍脈之上,陵墓開挖之時,就是中華災難之始嗎?是秦始皇這翻話震懾了千年,沒人敢動他的陵墓?這些傳說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不過現在有很多的技術難題沒能解決,致使我們不能挖掘秦始皇陵墓。秦始皇墓裡含有大量的水銀。
  • 秦始皇地宮中的人魚膏燈號稱千年不滅,這種人魚到底是什麼魚
    前言:說起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秦始皇統一全國的豐功偉績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秦始皇地宮裡的長明燈可就要神秘多了,也叫人魚膏燈,之所以叫長明燈,因為這種燈號稱能夠千年不滅,一直能夠燃燒發亮。很多書籍中也有對這種長明燈的記載,但是由於秦始皇的地宮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我們也無法求證這盞千古長明燈是否就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千古不滅。始皇地宮,人魚膏燈,千年不滅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始皇陵被數次破壞,為何至今不開挖?周圍有「五爪金龍」是主因
    目前我們熟知的旅遊勝地——秦始皇陵兵馬俑,本質上只是這座陵墓的陪葬坑其中之一,卻已經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稱。目前,秦陵兵馬俑坑只發現了四座,其面積就已經超過一萬四千平方米,深達5米,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對於總面積達到56.25平方公裡的秦始皇陵來說,這顯然只是冰山一角。
  • 大雁塔還開了個地宮?還可以「八卦算命」?奇葩景點的路子太野了
    他們來到大雁塔以後,看到旁邊「大雁塔地下宮」的招牌,很有可能信以為真,以為這個「假景區」是真的大雁塔地宮。只有進去了之後,才發現「不對勁」,難免大失所望。這些「假景區」本來也沒想過做回頭客的生意,「忽悠」來一個遊客就是一個。
  • 秦始皇祖母陵發現現已滅絕的長臂猿新種類
    新華社華盛頓6月21日電(記者周舟)一個國際團隊21日報告說,他們在據考證為秦始皇祖母陵的中國古墓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長臂猿種類,但可惜這種長臂猿現已滅絕。由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中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長臂猿遺骨本世紀初出土於中國陝西一個距今2200年到2300年前的墓葬,該墓葬據考證屬於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陪葬坑中發現大量的動物骨骼,其中包括這種長臂猿殘缺的面部骨骼。研究人員指出,當時長臂猿被認為是高貴的動物,地位高的人將其當作寵物。
  • 「秦始皇還活著,只是走不出地宮」,這句話到底有無根據?
    霍金在生前曾多次造訪過中國,在霍金去世的時候給後人留下了一句讓人非常震驚的話:「秦始皇其實還沒有死,而是沒有走出地宮罷了」。我們知道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就算是長壽一點的人也就活個一百多來歲,而秦始皇離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難道秦始皇真的找到了長生不老藥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句話相信很多人是不相信的,畢竟這是一件非常反常理的事情。
  • 揭秘:秦始皇煉丹之謎,長生不老藥到底有沒有煉出來!
    秦始皇明顯知道自己等不到長生不老藥,於是死後建造的秦始皇陵,成就了世界奇觀。03秦始皇陵的神秘之處,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正是由於這些神秘之謎,讓人們對秦始皇陵多了許多猜測。更有甚者,秦始皇讓徐福求仙后,又找了許多方士為其煉仙丹,以求能使自己得長生,然後永世安居於此君位,不得不說,秦始皇是貪心的,但他的目的也是虛幻的,或許他自己也不太相信,但心中仍存有一點希望。然而,究竟這仙丹究竟是煉成不成,還不得而知,是否像傳說中的那樣,埋藏在始皇宮中,還是秦始皇受騙,這還有待考證,我們只能讓考古專家給出最準確的答案。
  • 秦始皇陵裡竟然有個「動物世界」
    秦始皇陵裡竟然有個「動物世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秦始皇陵博物院總工程師周鐵日前表示,在對秦始皇陵最新鑽探工作中,通過對道路系統的局部發掘,考古人員已基本了解陵區的大體結構。專家還發現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積甚至達幾千平方米。
  • 霍金去世前稱「秦始皇還活著,只是走不出地宮」,這是怎麼回事?
    霍金去世前稱「秦始皇還活著,只是走不出地宮」,這是怎麼回事? 導語: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離開人世。各國物理學家紛紛舉辦了追悼儀式。作為享譽世界的頂尖學者,他曾經給出了諸多預言。其中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更是驚豔了全世界。21歲那年,他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症。
  •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為啥沒有被發掘?3個原因決定
    秦始皇陵的整個建設,是經過39年幾十萬民工夜以繼日的辛勤勞動才完成的。自1974年3月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以來,秦始皇陵自發現以來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考古學家和文物工作者一直對秦始皇陵念念不忘。他們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多次勘察但始終無能為力,也從來不敢進行深入挖掘。那麼問題來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專家還不敢開秦始皇陵呢?觀看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秦始皇祖母陵發現已滅絕的長臂猿新種類
    據新華社華盛頓6月21日電(記者周舟)一個國際團隊21日報告說,他們在據考證為秦始皇祖母陵的中國古墓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長臂猿種類
  • 史記提到秦始皇陵墓中用人魚膏點燃的燈,那麼秦始皇殺過美人魚?
    秦始皇陵已經發掘研究了三十多年,可是到現在也沒有能夠研究清楚,關於人魚膏更是沒有人見過,根據傳聞,人魚膏顧名思義是用人魚熬製成的油膏,放在地宮中供照明之用。但是真正的地宮沒有人真正進去過,即使是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也已經過去了100多年,史記中記載的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