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連結看詳情)
天氣炎熱,雨水充沛
又到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大暑
而酷暑正是蛇出沒的旺季
這不
不少居民家中
又被蛇光顧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別以為蛇跑家裡只是串門!
福建已經發生多起
「蛇咬人」事件!
目前,福建已進入蛇傷發病高發期
據報導,僅在龍巖,6月以來就有近100人
被蛇咬傷入院!
一患者被蛇咬後的瘀斑
點擊播放 GIF 0.0M
2019/07
福建南靖一村民家門口乘涼被蛇咬傷。
2019/06
家住福州長樂皇庭名郡的住戶爆料,該小區近期常有蛇出沒。
點擊播放 GIF 0.0M
2018/10
泉州安溪連續發生兩起蛇咬人事件,有人被咬後2小時後死亡。
2018/05
廈門一居民發現5隻養了很久的鸚鵡隔天不翼而飛,原來是被溜進家裡的一條王錦蛇全吃了!
面對層出不窮的「蛇患」
小編覺得一定要給大家提個醒!
如何避免被蛇咬?
蛇類喜歡生活在陰涼潮溼的地方,如雜草灌木叢、亂石堆等地。外出遊玩時應儘量避開這些地方。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何區別毒蛇和無毒蛇
據統計,全國蛇類有209種,其中毒蛇就佔了四分之一。最毒的蛇是眼鏡王蛇和銀環蛇。
眼鏡蛇
患者被眼鏡蛇咬傷處可見大片紅腫,有滲液,甚至周圍皮膚發黑,中間有壞死,劇烈疼痛。
銀環蛇
被銀環蛇咬傷的危險性最大,蛇傷患者到醫院時雖然神志尚清,但呼吸急促,隨時可能因為呼吸衰竭死亡。
圓斑蝰蛇
被圓斑蝰蛇咬傷者會出現全身的凝血功能障礙,口腔出血不止,大便、小便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將危及生命。
如果被蛇咬傷,千萬不能慌張
1
記清楚蛇的模樣,以便醫生判斷是否為毒蛇,以及是什麼種類的毒蛇,並有針對性地採用專門的抗蛇毒血清;
2
應該保持鎮定,不要劇烈跑動,以免加快毒素在體內的循環;
3
可以採取擠壓、擴大傷口的方法,將毒血排出,再通過綁紮的方式,儘量阻止毒素流向體內其他地方。
被蛇咬傷後的急救三部曲
1
用針頭把毒蛇牙痕挑開。
點擊播放 GIF 0.0M
2
用無頭注射器負壓吸出毒液。
點擊播放 GIF 0.0M
3
用1/1000高錳酸鉀溶液(稀釋至紫黑色)1-2毫升進行傷口內衝洗。
4
為了減慢蛇毒從皮下靜脈及淋巴管吸收,可以用彈力紗布或布條在傷口上方大面積包紮。
點擊播放 GIF 0.0M
小編帶大家來認一認
福建地區常見的毒蛇
大家要是不小心偶遇了
千萬要躲開呀!
竹葉青蛇
福建地區常見別名:青竹蛇(閩南)、青竹絲、焦尾巴(福州、福清)、金線蓮(建陽)
生態習性:生活於山區樹叢或竹林,常棲息於山谷溪澗邊灌木雜草或山區稻田埂雜草中,也發現於山區住宅附近的瓜棚和柴堆,垂直分布於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和山區,晨昏性蛇類,多於陰雨天活動,晴天傍晚亦可見到,以傍晚及夜間活動最為活躍。
圓斑蝰
福建地區常見別名:古錢窗(閩南)
生態習性: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垂直分布可高達海拔2100m,主要棲息在開闊的田野草叢中,茂密的林木中極少發現。炎熱時躲在陰涼通風處,秋收時可在稻田活動,活動範圍在夏季,晝夜都活動,閩南地區多見。
眼鏡蛇
福建地區常見別名:扁頸蛇(閩北)、蝙蝠蛇(福州)、飯匙倩(閩南、閩西)
生態習性: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或竹林中、山坡墳堆、山腳水邊、溪溝魚塘邊、稻田、公路和住宅附近。屬於晝行性蛇。
尖吻蝮蛇
福建地區常見別名:五步蛇、棋盤(格)蛇(閩北)
生態習性:生活於海拔100-1300m的山區或丘陵等林木茂盛的陰溼地區,大多棲息於300-800m的山谷溪澗附近的巖石、落葉間或路邊草叢中,在瀑布下的巖縫中、茶山、玉米地、草棚內堆糞上及稻田均有出現,晚上遇火光有撲火習性,屬晨昏性蛇類,早晚活動為主,夜間多於白天。
銀環蛇
福建地區常見別名:顛簸甲(閩南、閩西)、手巾蛇(福州)
生態習性:常棲息於平原及丘陵地帶多水之處,特別是長有稀疏樹木或小草叢低矮山坡、墳地、田埂、魚塘處、石頭堆下、路旁、倒塌較久的泥房子下、石頭堆下,也可見於住宅附近和菜園。多於夜間在水邊活動,常在公路上或農村小路上出現。
最後,小編還要提醒大家~~
一旦被咬
千萬不要模仿電視劇用嘴吸出毒血
因為嘴巴裡面的黏膜
也可能吸收蛇毒!
整理自東南網
編輯/瑒陽
責編/繼成 賢雲
廈門廣電微信矩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小心天熱「蛇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