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居民嫌吵竟用這方法報復,樓上不堪其擾報警求助

2021-01-08 今日滄州

「大半夜樓下響聲不停,讓人睡不了覺,幸虧你們來得及時,幫我們化解了糾紛。」前不久,滄州市巡警支隊五大隊民警經過耐心勸解,化解了一起因噪音引發的鄰裡糾紛。

據了解,報警人竇女士家住運河區某小區12樓。當晚,11樓不時傳來嗡嗡聲,剛開始她以為響聲過一會兒就會消失,可是一直到凌晨2點,樓下的嗡嗡聲依然沒停。無奈,竇女士只好下樓敲門,可對方並沒有開門理會。由於嗡嗡聲一直不斷,竇女士及其家人無法入睡,情急之下報警求助。

接警後,508車組民警冒著嚴寒趕到該小區,經了解,11樓住戶稱因為樓上太吵,吵得他家睡不著覺,所以才在屋頂處放了一個音響不停放音樂。民警告知11樓住戶故意製造生活噪音已經違反相關法律,不聽勸告的可以對其進行處罰。隨後,該住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經民警勸解,雙方握手言和。

來源:燕趙都市報 通訊員左添偉 王寶航 記者代晴

原標題:滄州:樓下嫌吵安裝音響報復 樓上不堪其擾報警求助

相關焦點

  • 女子嫌樓上彈鋼琴聲吵 凌晨用震樓器"報復"擾四鄰
    (原標題:嫌鄰居鋼琴聲吵女子用上震樓器) 9月20日凌晨4點多鐘,
  • 樓上太吵,除了報警和報復以外,裝修也可以解決
    但是如果樓上太吵,別說鄰居,就是親人都不好使。怎麼辦呢?敲門提醒。沒用的話就拍門喊話,甚至大吵一架。這樣以後估計樓上會報復你,吵得更加厲害。然後你忍無可忍之下報警,警察來了,教育下樓上的,然後讓他們給你賠禮道歉。然後聲音就……很有可能還有。於是你決定報復,購買了震樓器。
  • 嫌樓上吵 樓下住戶被指每天用震樓器「音樂轟炸」
    兩三天之後,902室方女士便找上了門,「抱怨」陳女士一家實在太吵,影響了他們正常休息。  由於是新鄰居打照面,對方又是來「提意見」的,陳女士只能不停地賠不是,雙方溝通得也還算融洽。  然而,過了沒兩天,方女士又按響了1002室的門鈴,提出「樓上太吵,打擾到自家正常休息」。對於對方再次上門,陳女士感到有些困惑:明明自己已經十分小心注意了,怎麼樓下又嫌自家太吵呢?
  • 嫌樓上太吵,樓下鄰居買來震樓「神器」報復……
    嫌樓上玩滑板車吵人樓下業主買來震樓器反擊事情發生在 4 個月前。一天晚上,住在武昌某小區 4 樓的王某家裡的大門被敲得咚咚響,打開門一看,門外站著一臉怒氣的樓下鄰居袁某。原來,袁某為樓上長期噪音不斷苦惱不已,這次王某的小孩玩滑板動靜比較大,上來理論,結果話不投機,兩人打了起來,都受了傷。
  • 樓上鄰居太吵怎麼辦?樓上噪音大如何解決?
    特別是樓上的,叮叮咚咚樓下肯定聽得見。那麼樓上鄰居太吵怎麼辦?樓上噪音大如何解決?這樣一來鄰居再吵和你都沒關係了,你也不用求著他保持安靜了。該方法省時省力,就是費錢。【直接提出要求讓對方安靜點】如果樓上鄰居比較吵鬧,那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敲他家的門,請他安靜下。如果人家的確不知道已經打擾到你了,那麼這招肯定奏效,有公德心的人都不會再吵你了。
  • 轎車警報聲連響了17小時 居民不堪其擾怒撥110
    本報訊 (記者張春健)從前天下午開始,停在裕民中路和裕民路丁字路口的一輛捷達轎車,警報聲斷斷續續響了17個小時,附近居民不堪其擾,撥打110報警。  與車輛百米距離報亭裡的郭女士說,8日17時許,那輛深藍色捷達轎車的報警器就開始響。「它大約間隔30秒到一分鐘響一次,每次持續10分鐘左右,晚上11時還在響。今天早上6時,我上班時它還在響!
  • 樓上長期發出噪音,廣州一女子很困擾!多次報警無果
    但樓上住戶卻否認製造噪音。期間,雙方多次因噪音問題產生爭執,甚至需報警處理。目前,所屬居委已介入溝通調解,並建議樓下住戶通過司法途徑維權。當時剛做完眼部手術的黃女士不堪其擾,選擇帶著糖果上樓與孩子外婆及父母溝通,且表示願意送給孩子地毯,讓她們有一個專門的玩樂區,但仍遭到拒絕。黃女士說,在協商時她表示如果小孩再跑的話,自己就敲一下天花板,希望樓上聽到了可以管一下小孩。當時兩戶達成了共識。
  • 大媽收養17隻流浪狗,附近居民不堪其擾,大媽:我是出於善心
    在城市裡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寵物,有些比較喜歡寵物的,還會從街上收留流浪的貓狗,本來這就是一個愛心之舉,但是城市都是小區式住宅,鄰居之間相隔很近,要是家裡的寵物養多了,很有可能就會演變成擾民之舉。在出現擾民的情況後,附近的居民肯定也會上門勸說,並向相關部門舉報,但是對於喜愛寵物的人來說,她們都是自認為沒有錯,自認為收養流浪貓狗是善心,因此也出現過許多的糾紛,今天要說的也是關於收養流浪狗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 小區流浪貓泛濫 居民不堪其擾給野貓餵食避孕藥
    小區野貓風流瀟灑小區居民不堪其擾給野貓餵避孕藥藥得天天吃!貓得天天抓?社工童正芳:我們真的沒轍了。只能打報告,向有關部門求助了。
  • 嫌樓上鄰居太吵 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 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僅僅幾個大泡沫箱子、數個擴音器、三根竹杆子和幾組線圈,加上簡單的組合拼裝,三隻震樓神器立馬製成,分別豎立在房屋的3個角落,妥妥製造出比樓上更為強大的噪音,「我就不信這次懟不死你!」家在杭州文一路某小區的住戶孫大伯美滋滋地想著。孫大伯今年68歲,杭州人。他為什麼對樓上那麼有意見呢?
  • 澳海岸城市遭蝙蝠「圍城」 居民不堪其擾患抑鬱
    不過,今年灰頭狐蝠數量突然大增,它們的糞便汙染環境,且叫聲刺耳,嚴重困擾居民生活。更有居民因為不堪其擾而患上了抑鬱症。據報導,灰頭狐蝠是澳大利亞最大型蝙蝠,每隻平均可重達1公斤,翼展最長可達1米。自2012年起,灰頭狐蝠每年都會成群飛至巴特曼斯灣暫居,但相比去年只有約5萬隻,今年數量急增至14萬隻,規模之大,當地居民稱前所未見。
  • 樓下嫌吵報復樓上 潑大醬 錘砸門 兩家曾經是好鄰居 兩個月來樓上...
    但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瀋陽市大東區一居民樓的 5 樓和 6 樓的業主,因為噪聲問題產生矛盾,兩個多月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6 樓業主稱,5 樓的女業主多次向自家門上潑醬,然後用鐵錘砸門,已經 4 次報警但問題還沒有解決。5 樓女業主的兒子稱,因為噪聲本就心臟不好的母親,多次犯病送往醫院治療。
  • 「怪鳥」半夜「喋喋不休」,小區居民深受其擾
    居民有話說噪音的源頭有很多,但是製造噪音的是動物該怎麼辦?近段時間以來,家住荷花街道碧景灣小區44棟的居民遭遇了一件煩心事,一隻鳥每天在樓棟旁的大樹上「喋喋不休」,吵得居民不得安生。「每天晚上8點至第二天凌晨5點,這隻鳥就叫個不停,覺都睡不好。」提起這隻鳥,居民施先生一臉無奈。一邊是需要保護野生動物,一邊又要照顧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 居民區二樓藏雜亂養狗場 居民不堪其擾投訴無果
    他說,這一個月來,他已經被狗吵得煩死了,起先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才知道對面1幢的樓上居然藏著一個養狗場,一個外地女子在這裡養了一群的狗,一叫起來就是「大合唱」。王先生說:「我女兒前幾天剛生了孩子,每逢狗叫,孩子就被吵醒大哭,其實在女兒懷孕待產時,曾多次反映過狗患,但無人出面管。」
  • 因樓上噪音無奈賣房,男子心有不甘播放「鬼哭聲」報復鄰居
    「嗚嗚……嗚……嗚……」午夜時分,王阿姨的家裡又接連傳來「女人」空靈幽怨的哭泣聲,斷斷續續、時強時弱,其中還夾雜著孩童的陣陣啼哭……被午夜「厲鬼」哀怨聲困擾多日的王阿姨,原本並不迷信,但不料「厲鬼」愈加猖狂,嚇壞了的王阿姨再也無法入眠,只能報警捉「鬼」,沒成想這「鬼」冥頑狡詐,竟傷了執法警察。
  • 孕妻被鄰居吵到失眠,丈夫開「神器」反擊!結果全樓的人都來了…
    日常生活中鄰裡之間發生摩擦在所難免一旦發生此類情況雙方一定要以冷靜、平和的方式處理糾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近日,蘇州太倉警方陸續接到同一小區同一棟居民樓居民的報警
  • 深夜狗吠擾民 律師建議可報警求助
    近日,市民陳先生反映:自己居住在開發區明景花園明朗軒,他家樓上住戶養狗,近日來每每深夜樓上狗叫不斷,陳先生及其家人作息受到影響。陳先生不堪其擾,告知物業,物業多次調解仍未解決問題。陳先生告訴記者,從3月5日開始樓上住戶常常傳來狗叫聲,有時候從早上8點就聽到狗叫,甚至有時候晚上12點過後狗吠聲依然不斷。
  • 樓上孩子跑跳太吵影響病母休息,樓下住戶裝震樓器回擊!效果明顯
    延伸閱讀:樓上玩滑板車吵人,樓下買震樓器反擊,鄰裡「以噪治噪」2019年5月12日訊近日,一起鄰裡糾紛在武昌某小區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小區一棟三樓的袁某嫌樓上的王某家太噪,竟買來震樓器反擊。雙方相持不下,事情越鬧越大,對於此事,周圍的鄰居看法不一。
  • 樓上噪音「屢教不改」 樓下鄰居竟用「震樓器」反擊
    樓上噪音「屢教不改」樓下一怒買來震樓器吳女士說,她所在的小區有一位業主,因為長期備受樓上鄰居家的噪音困擾,在多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買來了震樓器「對付」樓上。據了解,備受噪音困擾的業主反映說,自家樓上經常有孩子來回跑的聲音,自己一開始選擇忍耐,後來實在忍不住就上樓去找,結果,對方竟說樓上也是這麼吵的。
  • 武漢一男子嫌樓上鄰居太吵 天花板裝震動馬達反擊
    摔鞋、拖椅子、大聲吵鬧......如果你家樓上住戶經常動靜太大怎麼辦?近日,網上曝出了一款正在售賣的反擊用「鎮宅神器」,竟然是在天花板上裝震動馬達。  27日,有網友在武漢本地生活論壇上發帖稱,樓上每晚十點以後都特別活躍,叮叮咣咣的不知道在幹嘛,得夜裡一兩點鐘才踏實,找過幾次不管用。難道就這麼忍耐?NO,有一款「鎮宅神器」,全名叫「防樓上噪音超強100W震動馬達反擊神器」,根據網友的試用反饋來看,效果確實理想,「樓上說他們地板家具都在震動。」  對於這種「非常」手段,不少網友拍手叫好,也有不少網友擔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