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1教師招聘備考之古代文學經典選擇題(三),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1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微信號】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5202602573
今天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教師招聘備考中古代文學方面的經典選擇題!一起來看看!
1.自創「無題」詩的詩人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商隱 D.杜牧
2.晚年自號「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
A.曾鞏 B.歐陽修
C.王安石 D.梅堯臣
3.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是( )
A.孤高幽僻 B.平淡自然
C.清逸明麗 D.清剛爽朗
4.《詩經》最基本的句式是( )。
A.四言 B.五言
C.雜言 D.七言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述孔子的言行,內容涉及哲學、整治、倫理、道德、文學、教育等方面。
B.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深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是對莊子的高度評價。
C.騷體是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於春秋時期,這類作品,富於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提出來的。
6.關於先秦著作,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語錄體是《論語》的文體特徵,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語,都比較短小簡約。
B.長於論辯,是《孟子》散文的特徵。
C.《莊子》的創作方法以寓言為主。
D.《左傳》的體裁是議論性散文。
7.岑參邊塞詩的特點是( )
A.善於描寫戰爭場面 B.善於描寫邊地風光
C.表現軍中苦樂 D.表現徵人思鄉
8.下列詩句出自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是( )
A.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C.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D.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9.李商隱詩歌的風格特點是( )
A.剛健爽朗 B.清冷峭拔
C.深情綿邈 D.高華俊爽
10.下列關於李賀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詩作戛戛獨造,硬語盤空 B.偏愛描寫鬼神而有「鬼才」之稱
C.詩歌風格冷豔怪麗 D.詩歌意象虛荒誕幻
古代文學經典選擇題(三)參考答案
1.C
【解析】無題勝有題,之所以用「無題」作題目,是因為作者不便於或不想直接用題目來顯露詩歌的主旨。這樣的詩,往往寄託著作者難言的隱痛,莫名的情思,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等。「無題」詩始於唐代李商隱,他的《無題》(共17首)是唐代有名的詩篇,後人作詩也常常沿用此題。
2.B
【解析】歐陽修,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
3.B
【解析】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園隱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詩人,與王維並稱為「王孟」。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
4.A
【解析】《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
5.C
【解析】「騷體」指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於戰國時楚國,以大詩人屈原所作《離騷》為代表,並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於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6.D
【解析】《左傳》是記敘文散文,而不是抒情性散文。《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7.B
【解析】岑參,唐代邊塞詩人,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
8.C
【解析】A項「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選自王昌齡的《出塞》。B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選自《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D項「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出處」選自高適的《燕歌行》。
9.C
【解析】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10.A
【解析】李賀,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有「詩鬼」之稱。李賀詩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他的想像神奇瑰麗、旖旎絢爛。他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而韓愈、孟郊等崇尚雄奇怪異之美,硬語盤空,戛戛獨造,李賀、賈島諸人或悽豔詭激,或幽寂清冷,均力闢新境。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則重寫實,尚通俗,以家常語、眼前事入詩,重視詩歌的諷諭、教化功能,將杜甫已有展露的此一傾向推向極致。
更多考試諮詢,備考資料,請關注寧夏教師網
(編輯:maxiao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