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火爆的動畫片應該說非《熊出沒》莫屬了。不光電視上隨處可見熊大、熊二的影子,就連商場裡的卡通畫、遊樂場的玩具等,也到處都是這哥兒倆的形象。小朋友們喜歡這部動畫片,也喜歡這兩個主人公,這本身無可厚非。可很多媽媽卻慢慢地發現,這部動畫片除了生動有趣之外,竟然還包含著很多暴力的元素,甚至一些道德導向也存疑,孩子看久了動畫片,在現實生活中盲目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語言和行為,罵人的話常常脫口而出,而且模仿的行為有時候會危及自己的生命!
「熊孩子」跟光頭強學會了罵髒話
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虞涓在論壇上跟大家說起自己的擔憂——「我家寶寶是從去年開始看這動畫片的。至此之後,我才漸漸發現這部動畫片正在影響我家孩子。」虞涓家的孩子首先是學會了罵人的口頭禪——「你這隻臭狗熊!」 只要寶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是惱怒的事情,她都會罵這句。有一次,她犯了錯誤,媽媽說了她幾句,她就氣惱地對媽媽吼道「你這隻臭狗熊!」虞涓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時說:「我當時真是滿臉黑線啊,心中頓時有千萬隻神獸奔騰而過。說真的,那時候就有點不想讓她再看這動畫了,但那時候閨女喜歡得不得了,我也不好斷了她的喜愛,只有板著臉責罰了她幾句就了了。」
可是沒想到,更讓大人擔心的還在後面。後來,學校的老師跟虞涓反映,孩子在學校裡拿玩具敲打同學的後腦勺,有時候還帶著那句臺詞「你這隻笨熊!」 有時候同學惹她不高興,她就會直接抬起手,抓起玩具,甚至是那種挖泥沙的小鐵鍬,朝著對方的後腦勺拍下去!而這些動作,都是曾在《熊出沒》當中出現的畫面,女兒潛移默化當中就學會了這個動作。虞涓回去以後教訓了「熊孩子」,並決定不再讓女兒看那部動畫片。
模仿主人公動作導致花生米堵住鼻孔
虞涓的婆婆沒能經得住孩子的哭鬧撒嬌,周末幫忙帶孩子時,還是讓她看了動畫片。這回的後果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動畫片裡面有個情節:有隻動物拿著類似花生米的小豆子砸光頭強,有幾顆就飛進了光頭強的鼻孔。但是光頭強用手按著鼻子往外用力一充氣,那些小豆子就都衝出來了。孩子覺得這樣很好玩,也想試一試,就把花生米塞進了自己的鼻孔,誰知道,這花生米一塞進去,就弄不出來了,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媽媽被嚇得不行,趕緊和奶奶送孩子去醫院。在那裡,聽醫生說,前幾天也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小男孩來取塞在鼻子裡的花生米,他也是看了動畫片,學著裡面的動作情節做的。
虞涓還特意去看了幾集動畫片,感覺裡面追著別人打的情節很多,什麼拿槍打、用電鋸對著別人、拿石頭砸別人……虞涓說:「個人覺得這些不好。裡面有些動畫情節太過誇張、暴力。比如其中追打摔鬧的情節太多,不適合年紀偏小的寶寶觀看,一般這個時期的寶寶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強,而且還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又強。那些太過誇張、不切實際的動畫動作情節,會使得寶寶去模仿,從而讓寶寶受到傷害。」
實際上,虞涓的孩子還不是個例,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深受動畫片的影響。有家長曾質疑《熊出沒》中10分鐘裡有21句髒話,並指出,片中光頭強整天就叫囂「臭狗熊,我要砍死你」,拿著電鋸到處揮舞。而片中光頭強的「槍」也成為小朋友們喜愛的「玩具」,也有小朋友觀後喜愛揮舞著光頭強伐木用的電鋸玩具。有家長表示,孩子班裡有個小朋友很痴迷這個動畫片,每天都要帶著那個玩具電鋸去上幼兒園。
《喜羊羊》全集灰太狼被砸近萬次
成為家長們抱怨對象的不僅有《熊出沒》,還有另一部同樣火遍中國大受歡迎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在這部動畫片中,暴力因素同樣無處不在。很多家長都反映,灰太狼幾乎每一集都要被紅太狼的平底鍋狠狠地砸一次,喜羊羊常常被灰太狼放到鍋裡煮、而羊羊們報復灰太狼時使用的也都是暴力手段,這有可能導致少年兒童誤入暴力的歧途。甚至有人統計過,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44次,被抓過1380次,喜羊羊被煮過839次,被電過1755次。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這部動畫片的另外幾宗「罪」——羊羊們總是捉弄村長,這種不尊敬長輩的行為會影響到少年兒童的禮儀教育;紅太狼經常對灰太狼施以家庭暴力,這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惡劣的影響;懶羊羊的懶惰和貪吃會使一些兒童效仿,從而會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沸羊羊喜歡美羊羊,這涉及了小學生早戀,是十分惡劣的描寫等。
孩子盲目模仿變成血的教訓
家長們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因為一些動畫片中涉及的語言低俗和行為暴力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展,一些孩子缺乏判斷力,盲目模仿,有些甚至已經演變成血淋淋的現實。
據媒體報導, 2013年,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榴街道3個男孩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劇情,其中的兄弟倆被另外一個孩子用繩子捆在樹上,隨後點燃兩人腳下的雜草,結果哥哥全身40%特重度燒傷,弟弟全身80%以上特重度燒傷。2014年,類似一幕在宿遷上演,徐州7歲的男孩琪琪看到光頭強為了對付兩隻狗熊改裝風扇的情節,趁著家人睡覺的時候,用工具拆下家裡的電扇外罩,接通電源,沒想到整隻手被絞進了高速旋轉的扇葉。2016年大年初八那天,漢中西鄉縣,10歲的姐姐和5歲的妹妹在院子裡玩,姐姐突然間就翻出了一把電鋸,學著光頭強在妹妹臉上鋸了過去,結果,妹妹的鼻子被電鋸鋸傷,治療後仍然留下很深的傷疤……
民間出臺兒童影視分級制度
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學者的關注。2014年底,和思兒童研究院曾經推出了中國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1.0版本)。這一分級標準被媒體稱為我國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制度考量了美國等多個國家已有的兒童影視劇標準,由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陳忻和知名電影專家李多鈺等諸多專家指導,按照年齡和心理等指標制定,並通過了《兒童發展心理學》已有研究的驗證。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的分級制度,將兒童影視劇分為五級:TV-K(2至6歲)、TV-G(6至7歲)、TV-7(7至10歲)、TV-PG(10至14歲)、TV-14(14歲以上)。令人驚訝的是,兩三歲的孩子經常看的《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洛克王國》等動畫片都被劃為大孩子們才能看的動畫片。比如說,《喜羊羊與灰太狼》適合7歲及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含有大量喜劇形式的暴力行為。《熊出沒》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常常有粗俗的語氣和詞彙;角色之間有一些暗示性的表情和對話;有中度的暴力行為,例如使用炸彈和槍械,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而《洛克王國》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有中度暴力行為,常常出現電擊、打鬥、欺負動物的情節,情節中常常有角色的眼神暗示行為。觀看這類節目時,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