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紅色旅遊景區活動形式更多元
國慶長假期間,廣州各紅色旅遊景區紛紛推出獨具特色的紅色旅遊活動,這些特色活動走出了簡單陳列和講解的傳播模式,開創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交流、互動方式,推動了廣州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假期期間,形式多樣的紅色旅遊活動也吸引了不少親子家庭,部分活動的體驗名額一經推出就被迅速搶光。
假期期間,中山紀念堂南門入口處的「祝福祖國」節日花壇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駐足留影,花壇兩側以嶺南特色的簕杜鵑大型盆景襯託,其中兩隻白鴿造型栩栩如生,花壇周邊環繞著各色花卉,視覺效果立體而又豐富。國慶期間,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築內還特別推出《紅旗頌》燈光秀,讓建築和展館內圖片聯動起來,當《紅旗頌》樂聲響起,光影交織間,建築內部閃耀出多彩的燈光,場面非常震撼。
和以往靜態的展示不同,國慶假期市內紅色旅遊景區紛紛「動起來」,以燈光秀、音樂會的方式,將聲光電融合,展現獨特風採。據介紹,10月7日,61位古箏演奏家和流派傳承人還將在中山紀念堂演繹超時長的古箏音樂會,共21首傳統經典箏曲、17首近現代箏曲、12首現代箏曲。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樣準備了豐富的節目,有重磅回歸的「沉浸式」話劇,也有親子手工活動,還有音樂沙龍和非遺粵語講古,所有的活動都是免費預約參與,讓紅色文化能以最方便、最直接的形式讓大家親近和體驗。其中,10月1日的廣州起義主題沉浸式話劇甫一推出,35個名額就迅速全部約滿。
在從化區,紅色文化旅遊熱度不減,許多家庭青睞紅色主題,紛紛到蓮麻小鎮黃沙坑景區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文化,探尋紅色遺蹟,而紅色景區人氣旺,也帶動周邊農特產品銷售增長。
10月3日,一場「舉家歡樂——團扇刺繡體驗活動」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舉行。有的家庭,爸爸帶著女兒報名參加,跟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項目廣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展鵬、黃敏健老師學習穿針引線和傳統刺繡工藝。雖然活動只有短短兩小時,但參與者都意猶未盡:「能在一場活動裡同時接觸到團扇和刺繡兩種傳統文化,心裡感到雙倍的快樂。」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舉辦猜燈謎活動
與此同時,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將重啟夜間活動,10月8日「家國情 悅讀情」農講所奇妙夜研學活動將讓學員們充分了解當年革命先烈們在農講所學習、生活、戰鬥的情景,通過參加「國旗下幸福成長」紅色小課堂、美術創意課和十米畫卷創作活動,在專業老師指導下一起畫下長布畫卷。
最近幾天,記者在各大博物館、紀念館現場發現,許多年輕人穿著漢服等服裝來參觀,有些還是媽媽和孩子一起穿著過來。
有漢服愛好者表示,國慶和中秋,都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日,是凝聚家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的重要時刻。而漢服等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對人們的內在情感產生影響。讓孩子們穿著傳統服飾,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也能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讓孩子們思考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