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行者李家振先生送別追悼會在上海舉行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致悼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先生宣讀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先生發來的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發來的唁電(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代表李家振先生生前好友講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李家振先生外孫翁奕平代表家屬致答謝詞(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各界致送花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各界致送花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追悼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負責人、顧問李家振先生,於2020年1月18日19時零5分在上海安詳舍報,享年84周歲。

李家振先生是一位智者、仁者、覺悟者。他生前常說自己是「三無」老人,沒有學歷,沒有職稱,沒有工作單位,但是,幾十年來,他在趙樸老的引導下,為佛教事業、尤其是佛教文化事業所做的工作,使今天所有與佛教文化有因緣的人沒有不知道中國有一位智慧、幽默、不居功、不圖報、全心全意為佛教事業努力奮鬥的李先生。

2020年1月22日上午9時55分,李家振先生送別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演覺法師、聖輝法師、宗性法師,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慧明法師,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鳳凰網副總裁兼鳳凰網總編輯鄒明,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董事長、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吳國平,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等致送花籃,靈堂內遍布素馨鮮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李家振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沉痛悼念李家振先生」,兩側飾有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撰寫的輓聯詞「赤子誠心為菩薩侍傳佛教文化」、「天花爛漫具功德藏振三時家風」。

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董事長、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吳國平,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盧洵,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上海玉佛寺寺務處副主任慧覺法師,上海圓明講堂住持崇林法師,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鳳凰網佛教總編輯崔明晨,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中西書局總經理、辭海編纂處主任秦志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西書局總編輯、漢語大詞典編纂處主任張榮等各界代表,李家振先生夫人陳莉娟女士、女兒李巧、女婿翁衛民,外孫翁奕平,及李家振先生的親屬、生前好友、學生等,共計100餘人出席告別追悼會,在這裡向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智者、學者,菩薩行的踐行者,做最後的告別。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致悼詞。田青教授在悼詞中簡要回顧了李家振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系統介紹了李家振先生的學養、人格魅力和突出貢獻。

1989年,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之命,到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用他的話說,是在趙樸老身邊「跑腿打雜」。其實從始至終他都做著一個常務副所長的工作,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使當時的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為全國佛教文化學者心中的聖地。1994年,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等知名人士在香港建立了「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佛教資料庫,出版佛教叢書,舉辦佛教文化展覽。在趙樸老的關懷指導下,該中心本世紀初,就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中文佛教數字資源庫。2001年鳳凰網將「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的豐富資源整合上線,創立了網際網路時代最早的佛教文化頻道 「佛藝博覽」。2007年4月,「佛藝博覽」改版為「華人佛教」頻道,升級為鳳凰網一級頻道,在華人世界中產生了深廣的影響。2001年,發起成立北京古今慧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具體負責香港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在內地的運營。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在趙樸老引領下,參與了大量佛教事業與文化建設,如海南島南山寺和佛教文化苑,無錫靈山大佛、梵宮及相應的大型演出,還參與了中國第一部佛教交響樂《東方慧光》和佛教文化專題片的製作和拍攝,其中的《寺院一日》、《趙樸初》等片,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在海內外、教內外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好評如潮,一直到臨終前他依然為拍攝「鑑真」、「倉央嘉措」、「蓮花盛開」等影片和舞臺劇費盡心血、設計籌劃。為弘揚包括佛教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送別追悼會上,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劉威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唁電,中國佛教協會在唁電中寫到:李家振先生是著名的佛教文化人。少年時積極參加進步活動,青年、壯年主要從事文化藝術活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以弘揚佛教文化為己任,協助我會原會長趙樸初居士從事佛教文化工作,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並發起創立佛教多媒體資料庫、鳳凰網華人佛教頻道、慧海佛教資源庫,為佛教學術研究、佛教文化藝術傳播、佛教人才培養、佛教文化對外交流付出了辛勤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國佛教協會在唁電中發表了沉痛哀悼之情,提出:李家振先生的辭世,是佛教文化界的一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長者。

1994年,李家振先生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等知名人士在香港建立了「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佛教資料庫,出版佛教叢書,舉辦佛教文化展覽。在趙樸老的關懷指導下,該中心本世紀初,就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中文佛教數字資源庫。2001年鳳凰網將「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的豐富資源整合上線,創立了網際網路時代最早的佛教文化頻道 「佛藝博覽」。2007年4月,「佛藝博覽」改版為「華人佛教」頻道,升級為鳳凰網一級頻道,在華人世界中產生了深廣的影響。

鳳凰網高級顧問喬海燕先生宣讀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劉長樂先生發來的唁電。劉長樂先生在唁電中寫到:家振先生為佛教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嘔心瀝血,為佛教經典及文化、藝術資料數位化建資料庫鞠躬盡瘁,為弘傳中華佛教文化建立殊勳。家振居士之離去,實為佛學文化之憾!吾與家振先生殊勝佛緣,同受趙樸老所邀共襄佛教文化事業。感佩先生之赤忱,為拍攝佛寺資料,不辭辛勞,踏遍神州大地,其對佛教弘法文化事業的高度熱情,值得永遠銘記。得益家振先生教誨,鳳凰網華人佛教現已成為華語世界佛教文化傳播第一品牌,此成績可告慰先生之英靈!

追悼會上,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全柏音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發來的唁電。

追悼會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雷泉教授代表李家振先生生前好友講話。作為李家振先生相知相識幾十年的老朋友,王雷泉從「通三界」「通事理」「通情理」三個方面,回憶了他與李家振先生的點滴,表達了對老朋友的思念之情。王雷泉回憶說:李家振先生常說,不論是非,光看因緣,我們因因緣而相識,也因因緣而暫時告別,將來我們到底在哪裡相聚,是在淨土,還是回到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依然靠因緣。

李家振先生最疼愛的外孫翁奕平代表家屬致答謝詞,他感謝感謝大家百忙之中來參加外公的追悼會,並分享了李家振先生最後這幾年常在嘴邊的話,翁奕平說,如果這些話,能如明燈一般,成為陪伴大家的精神價值,那我想外公也就不曾真的離開我們。

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李家振先生離去了,但他的赤子之心、天地情懷,會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勇猛精進!

至誠祈願三寶慈光加被,祈願先生往生淨土,蓮品高增;不舍眾生,乘願再來。

相關焦點

  • 李家振先生追悼會悼詞 :先生是一位智者、仁者、覺悟者
    編者按: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負責人、顧問李家振先生,於2020年1月18日19時零5分在上海安詳舍報,享年84周歲。2020年1月22日上午9時55分,李家振先生送別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佛教協會特邀顧問田青教授致悼詞。
  • 六小齡童灑淚送別父親 六齡童追悼會徒弟被打
    原標題:六小齡童送別父親灑淚明志 著名紹劇表演藝術家、「南派猴王」六齡童章宗義1月31日去世。昨天,追悼會在紹興殯儀館舉行,其親友、徒弟,以及眾多市民都趕來送猴王最後一程。六小齡童在念追悼詞時泣不成聲,他稱將努力繼承父親遺願,把紹劇藝術發揚光大。
  • 上海「東傳軒」舉行「崇恩尚德」紀念書畫展開幕式
    上海「東傳軒」舉行「崇恩尚德」紀念松江佛教落政開放三十周年書畫展開幕式(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妙若/攝)合影留念(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妙若/攝)2016年6月26日,上午9時33分,在上海「東傳軒」隆重舉行「崇恩尚德」----紀念松江佛教落政開放三十周年書畫展開幕式。
  • 體育評論員「大仙」王俊追悼會舉行,讀者到場送別
    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攝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吳淋姝)著名足球評論員王俊(筆名「大仙」)12月24日離世,今日(12月28日)上午8時,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前來悼念他的人從告別廳排到走廊外。 據在場工作人員介紹,王俊的追悼會原本安排在梅廳,但因今日來的人太多,追悼會改到了更寬敞的東禮堂。
  • 千人今天送別考古界泰鬥宿白,敦煌與龜茲人眼中的先生
    2月5日,我國佛教考古研究事業的開拓者、北京大學教授宿白先生的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千餘人到場送別。澎湃新聞特選圳敦煌研究院和新疆龜茲研究院的紀念文章,以緬懷宿白先生。宿白先生追悼會現場敦煌研究院:《紀念宿白先生》考古學家宿白先生是我國佛教考古研究事業的開拓者,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與宿白先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宿白先生就到敦煌進行了系統的調查。
  • 「老娘舅」王雙柏追悼會昨天舉行·都市快報
    地點:杭州  事件:滑稽明星王雙柏的追悼會  「王伯伯」這個稱呼,在上海人眼裡是「不牢靠」的意思,但在播出長達十多年的《老娘舅》裡,王雙柏演的居民小組長王伯伯早已深入人心。4月17日,85歲的王雙柏因肺癌在杭州第三人民醫院去世,昨天下午,他的追悼會在杭州殯儀館天下第一廳舉行,杭州、上海的戲迷都趕去為這位滑稽巨星送行,閉門的追悼會大廳裡擠滿了人,而大廳玻璃門外,還有戲迷紅著眼眶默默站著為他送行。  前杭州滑稽藝術劇院院長劉笑聲說,王雙柏是杭州滑稽院團的創始人之一,當時他在杭州演滑稽戲「是絕對的臺柱子,掛牌演出,是角兒」。
  • 高以翔去世第19天,遺體告別會低調舉行,親友揮淚送別
    高以翔去世第19天,遺體告別會低調舉行,親友揮淚送別12月15日,高以翔的告別會在臺北第一殯儀館的景行廳舉辦!高以翔的遺照掛在景行廳,追思會現場以白色為基底,主題寫著:「放心高飛以翔追思會」,還印有高以翔打籃球的英姿,兩旁放滿白蘭花和五彩斑斕的千紙鶴!
  • 霍英東先生今天將在香港柴灣佛教墳場安葬(圖)
    >     中新網11月9日電 10月28日在北京病逝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今天中午時分將在香港柴灣佛教墳場安葬  據香港報章早前報導,霍英東的墓穴闊七呎,長二十呎,總面積一百四十平方呎,與其它四個墓穴為鄰,位處佛教墳場的正中間位置,附近葬有多位名人,據悉,當中包括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的外父莊靜庵,大生銀行及大生地產創辦人馬錦燦、廖創興銀行創辦人廖寶珊等。  11月7日,霍英東追悼會在香港殯儀館隆重舉行,多位中央領導人、香港各界名流以及霍英東生前友好出席。
  • 上海萬佛寺、廣慈功德會舉行2014年新春普茶會
    上海萬佛寺、廣慈功德會舉行2014年新春普茶暢敘會 嘉定區佛教協會會長、萬佛寺住持慧禪法師在茶話會上致辭茶話會上文娛表演莊嚴殊勝的「廣慈功德會、上海萬佛寺2014年春節茶話會吉祥延生普佛」法會佛教在線上海訊 2014年1月19日,上海市萬佛寺、廣慈功德會於萬佛寺多功能廳舉行了「同心·同願·同行——2014年度新春普茶暢敘會」。
  • 送別先生、2020卡塞爾文獻展策展方案、藝術遭破壞性修復、天上多...
    【一周藝術事件】送別先生!田鏞、李振盛、陳佩秋、萬庚育逝世在這一周,我們先後送別了四位藝術大家。6月20日,著名工筆花鳥畫家、北京畫院畫家田鏞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6月24日,徐悲鴻入室弟子、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萬庚育先生在蘭州逝世,享年99歲。她從事敦煌藝術臨摹、研究和弘揚工作60餘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我國在敦煌藝術臨摹、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的畫家之一。6月27日凌晨3點,著名中國書畫大師陳佩秋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9歲。
  • 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在德國送別地位崇高的藏傳佛教上師
    德國倫興2014年6月23日電  /美通社/ -- 送別儀式在黑森林地區的倫興村舉行/噶瑪噶舉派首領第十七世噶瑪巴大寶法王泰耶多傑來到德國,將陪伴老師遺體回到印度 交叉參考夏瑪仁波切是地位較高的噶瑪噶舉派上師,僅次於噶瑪巴大寶法王泰耶多傑,而且是藏傳佛教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代表。他在全球範圍內弘揚佛法,並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建立了眾多人道主義慈善基金會。 上師圓寂後,藏傳佛教的許多高僧和不丹王國王室都發來了弔唁信。
  • 沈力追悼會現場,倪萍現身面色凝重,短片最後寫的一句話很暖心
    沈力追悼會現場,倪萍面色凝重,敬一丹現身悼念,短片最後寫的一句話很暖心7月28日沈力老師因病去世,作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大家對沈力老師內心充滿了不舍!8月3日上午,沈力老師的追悼會舉行,娛樂圈中一眾老藝術家紛紛現身,倪萍、敬一丹、李瑞英等人紛紛現身悼念,送沈力老師最後一程!
  • 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舉行
    「七彩雲南·相約臺灣」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舉行  中新社高雄2月5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具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的《牛角舞》、民樂組合《竹林深處》、雜技《阿細跳月》……以「孔雀開屏·諸事吉祥」為主題的雲南民族文化藝術表演活動5日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
  • 佛教飲食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髓
    佛教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在華夏子孫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佛教的飲食文化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例如,素齋是中國佛教最有特色的傳統之一。除了不能吃肉,就連食素的食材都要有所講究,取材是佛教素齋區別於天下菜系的另一大特色。佛教的素齋,不僅僅要求「素」,而且還要求「鮮」,要求營養,所以山上遍地的野菜、山珍、土菜、菇類、豆類等,都是素齋的必備。這樣做出來的菜餚,清新撲鼻,又不乏營養,所以向來受到僧俗的歡迎。五臺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五臺縣東北隅。
  • 11月23日至11月27日常州天寧禪寺舉行中韓佛教體驗修行活動
    11月23日至11月27日常州天寧禪寺舉行中韓佛教體驗修行活動2018年11月23日到11月27日,應中國佛教協會的盛情邀請,第十一次中韓佛教體驗修行活動在常州的天寧禪寺隆重舉行。本次中韓佛教體驗修行活動由江蘇省佛教協會與常州天寧禪寺共同承辦。
  • 能行長老追思荼毗法會 四眾弟子含悲送別
    上午10時,原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第七屆理事,北京法源寺知客、監院、西堂,山東博山正覺寺法主和尚能行長老圓寂追思暨荼毗法會在博山正覺寺舉行。博山正覺寺方丈仁炟法師主持追思荼毗法會,統戰和民族宗教系統的有關領導、來自天南海北的四眾弟子及社會各界人士在正覺寺,送別能行長老。
  • 渭南社會各界人士沉痛送別「秦腔皇后」餘巧雲(高清組圖)
    6月23日上午,秦腔表演藝術家餘巧雲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渭南市殯儀館舉行。記者 楊青山 攝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陳冰娟)藝德雙秀名伶正氣響三秦,痴戲一生梨苑餘音傳百世。6月23日上午,渭南市有關領導,社會各界及親屬在渭南市殯儀館參加告別儀式,沉痛送別秦腔表演藝術家餘巧雲先生。
  • 金剛結——西藏文化藝術展獻給上海的禮物
    圖片說明:每位持票進入西藏文化展的參觀者都會得到一個金剛結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12月16日報導:上海文化藝術展此間正在上海東亞展覽館舉行,每位持票進入的參觀者都會得到一份紀念品――這是一個用五彩繩纏繞製成的「金剛結
  • 著名佛教學者方立天教授今日上午逝世
    訃 告 著名哲學史家、宗教學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方立天先生於2014年7月7日九時二十六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告別儀式將於2014年7月11日(周五)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特此訃告。
  • 救火烈士追悼會:戰友強忍淚水 烈士兄弟情義令人動容[圖]
    戰友列隊為烈士送行  東方網記者徐程、劉歆5月5日報導:救火烈士錢凌雲和劉傑的追悼會,今天上午10點在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在追悼會現場,戰友們都哀傷不語,強忍淚水。  錢凌雲,23歲,上海閔行區人;劉傑,20歲,上海閔行區人。兩人同於2012年12月應徵入伍,成為消防戰士,隸屬上海徐匯消防支隊關港中隊,上等兵警銜。   因為在之前的消防練兵競賽中表現出色,錢凌雲被上海徐匯消防支隊關港中隊獎勵在五一節安排兩天休假。戰友回憶,他原本的計劃是陪著妹妹去買一部手機,但考慮到節日期間任務繁重,他主動提出放棄休假,留在中隊戰備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