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新裝一臺電腦,微博上曬了幾張理線圖,好幾位眼尖的粉絲一下就發現我把風扇裝反了,冷排上的風扇怎麼能吸風呢,都是吹風啊,是的所有散熱器都默認是吹風安裝,也就是風扇對著散熱片吹,吸風的情況很少,除非兩面都安裝風扇,一吹一吸。
冷排靠外,風扇在內,由外往內吸風
然後就有粉絲給我發圖,說NZXT官微都推薦從外向內吹風,這樣散熱效果好。
其實在安裝之前我就問一朋友,他建議我從內向外吹風,沒有任何人推薦吸風。
依然是吹風,但這種方法比較非主流,由內向外排風。既然意見如此不統一,我就發揚玩家精神,抽空挨個試一遍,看看到底哪種方案效果最好?
我當然知道,在裸機平臺下,散熱器風扇吹風的散熱效果比吸風好,原因有二:
1、吹風正壓,吸風負壓,正壓空氣密度略大,熱交換效率略高一點;
2、如果風扇與散熱器之間的密封不夠好,或者散熱片本身就是開放式的風道,那麼吸風就會浪費很多風量,而吹風的浪費很少,因為順著散熱片流動的風道依然是完整保持的。
我裝機時之所以安裝成了吸風的結構,主要是由於位於顯卡正上方的SSD發熱太大了,想著風扇離顯卡和SSD近一點,這樣就可以直吹SSD輔助散熱。NZXT的海妖X53冷排密封還挺好的,所以吸風的話CPU溫度應該差不了幾度,其它就沒多想。
那麼就廢話不多說了,直接來看看實測結果吧。
測試環境:空調房25°C恆溫
機箱:NZXT H510,全封閉測試
CPU:AMD Ryzen 7 3800XT,全默認,AIDA64烤機
散熱器:NZXT海妖X53,性能模式,兩個12CM原裝風扇最高轉速運行
一、風扇安裝最裡側,吸風,空氣由外向內
CPU溫度:80°C
水冷液溫度:32°C
機箱噪音:70db
二、風扇安裝最裡側,吹風,空氣由內向外
CPU溫度:86°C
水冷液溫度:40°C
機箱噪音:64db
CPU溫度明顯提高,原因也不難解釋,機箱內的空氣溫度被顯卡、主板、SSD加熱過,明顯高於室外冷空氣,進風溫度就高了好幾度,散熱效率自然下降。但噪音卻大幅下降,原因最後再分析。
如果所有風扇全部向機箱外排風的話,機箱內就毫無風道可言了,冷空氣只能是哪裡空隙比較大就從哪裡鑽起來,也就是從PCI插槽處的縫隙進來,這樣前面板的過濾網就成擺設了,機箱內部更容易吃灰。
三、風扇安裝最外側,吹風,空氣由外向內
這是把風扇安裝在夾層裡面了,與前面板挨得挺近,這樣有一個額外好處,就是不佔箱內空間,可以安裝更長的顯卡了。
CPU溫度:80°C
水冷液溫度:31°C
機箱噪音:74db
溫度和第一種吸風式差不多,都穩在80°C上下。但是,注意了,噪音真的是大幅提高,夾層中的那兩個風扇噪音十分明顯,是呼呼的風嘯聲,並不刺耳,感覺是由於風扇距離前面板太近了,導致進風風道受阻,形成了擾流。
四、風扇安裝中間靠外側,吹風,空氣由外向內
CPU溫度:80°C
水冷液溫度:30°C
機箱噪音:66db
這其實就是NZXT官方推薦的安裝模式,溫度和第一種第三種其實一樣,散熱效率並沒有更強,但噪音卻要遠低於這兩種,略高於第二種。
總結
現在可以給標題的問題作出回答了,當進風方向都是從外向內靠外界冷空氣散熱時,吸風與兩種吹風的散熱性能其實基本是一樣的,沒有明顯差別。
但吸風與吹風的噪音差距很大,影響噪音最大的因素是,其實是風扇表面有無遮擋物。吸風模式風扇葉片緊挨著冷排散熱片,導致噪音較高。而把風扇安裝在夾層裡的吹風模式,由於風扇葉片與前面板距離太近,進氣產生擾流,噪音最大。第二種從內往外吹風雖然散熱性能最差,但由於風扇附近最空曠,噪音反而最小。
所以綜合下來,最後一種把風扇夾在機箱與冷排中間,從外向內吹風的安裝方式,是最佳方案,散熱性能最佳,噪音也較小。
當然,本質原因是H510這款緊湊型ATX機箱空間較小所致,全塔E-ATX機箱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但我就是不喜歡太大的機箱,H510結構設計合理、顏值高、拆裝方便,我還是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