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白色連衣裙,一頭髮梢微卷的秀髮,一口流利而標準的英文,眼前的楊曉雲充滿了知性美。在日前舉行的我市首批英語和外事禮儀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作為培訓機構負責人的楊曉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來自香港,紮根樂山,收穫的不只是家庭,事業也經營得不錯,自主創業開辦的考拉英語培訓學校正發榮滋長。
網絡相識緣定樂山
楊曉雲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英語文學、英語教育,獲英語文學士學位。後留學英國Lancaster學校進修英語教育法。畢業後經考核合格持香港教育署註冊中學教員證書,具備中、小學教員資格,曾執教於香港頂級名校皇仁書院。
當年,為了幫助要到九寨溝旅遊的閨蜜問問門票多少錢,楊曉雲在網上通過QQ隨意加了個四川人,沒想到這個人今後竟成為了她的另一半。2002年3月,春暖花開,柳樹發芽,楊曉雲第一次來到四川樂山這座陌生的西部城市,樂山給她的第一印象是適合居住,很寧靜,很有人文氣息。在樂山的十天時間裡,她知道了峨眉山,知道了樂山大佛,也了解了那個「他」。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在四個月後,他們結婚了!用現在流行的詞語兩人屬於「閃婚」。2003年8月,楊曉雲辭掉了香港月入2萬元的工作,遷居樂山,成為了一名普通的中學英語教師。「很多人在問,為什麼不是他去香港,而是我來樂山,我想年輕人只要自己肯幹,有拼搏精神,在哪裡都可以獲得成功。」楊曉雲笑談道。
實現夢想開辦英語培訓學校
在樂山定居一年後,對未來滿懷信心的楊曉雲就決定發揮自己的所學之長,為樂山英語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辭掉了原有的工作,於2004年7月開始籌辦自己的英語培訓學校。時間一晃就是十年,如今楊曉雲的夢想得以實現。目前的她是樂山市市中區考拉英語培訓學校的校長,學校是經樂山市中區教育局、民政局認可的專業英語培訓機構,十年間先後為數千名學生提供了專業英語培訓。學校籌辦之初僅有三間教室,現在的教學場地已超過800平方米,每間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而且都用上了香港一流的英語教學輔助軟體。
「語言學習必須日積月累,而非一朝一夕所成。我希望能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為他們提供最適合的教學課程及指導。讓他們享受學習過程及成果,逐步打好英語基礎,學習正統英語。」楊曉雲將香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而非灌輸式的教育。她致力於建立一個輕鬆愉快及親切關愛的學習環境,引領學生尋找學習第二語言的樂趣,使學習英語事半功倍。
在英語教學中,考拉英語倡導自然拼讀法。楊曉雲組織學校的教學精英,成立課程研發小組,針對內地青少年兒童英語學科特點和發音習慣,結合自然拼讀法,自主研發、量身打造了《KoalaPhonics》自然拼讀法教材,為樂山英語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
另外,全職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文化沉澱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教師的資源共享是她提出的重要教學管理手段,也是考核任課老師的重要內容,不斷促進教師學習成長,目前學校已經有超過4000個老師們製作的教學課件。學校創辦以來,堅持以質量建校,以信譽立校,不靠商業廣告,以口碑相傳,學生人數逐年遞增,有的政府培訓業務也主動找上門來。2014年1月,考拉英語培訓學校榮獲市中區教育局「十佳培訓機構」稱號。
兩頭兼顧事業家庭雙豐收
「學校可以發展,我先生功不可沒。」談起自己的丈夫,楊曉雲顯得一臉幸福,「學校很多的規章制度都是他做的,我只管教學,其餘的他管。其實經營學校和婚姻是一樣的,我們想要的也就是這樣平淡,但是細水長流的生活。」
楊曉雲介紹,生活中先生對自己很好、很體貼照顧,有了先生的支持才使得她能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08年兒子出生了,增加了很多家庭事務。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她有時也會感到很累。在學校,楊曉雲是幹練的校長,她不僅要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新入學的所有班級,她還要親自為其上半個小時的拼讀,暑假裡面每周就有14次課。在家裡,她是慈愛的媽媽,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床,開車送孩子上學,然後去買菜,下班後再去接孩子,晚飯到孩子睡覺前都是陪伴他的時間,等孩子睡著後她才能抽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我覺得作為媽媽不能因為工作犧牲孩子。」楊曉雲說,「雖然我很努力,但是陪先生和孩子的時間還是少了點,尤其是周末,有時候覺得虧欠了孩子。」
「這麼多年來,口味和心境都在適應樂山這個環境。愛上了樂山的麻辣燙、燒烤、烤魚這些美食。」雖說事業發展不錯,她仍喜歡平淡的生活方式,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茶和咖啡,還有旅遊。「我很努力地做事,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讓香港的家人放心。」當年,楊曉雲的父母知道她要來樂山,十分不理解,傷心許久。看到女兒今天的生活和事業,父母也為之感到欣慰。
感受巨變在樂發展不比香港差
「樂山這十幾年的變化非常大,發展很快。」對於選擇在樂山生活創業,楊曉雲表示「也挺好的,因為樂山和香港都有各自的優勢。」在她看來,香港很擁擠,房價很高,生活節奏也比較快。而樂山有寬敞的房子,空氣很好,住得也比較舒服,購物、交通現在都很方便,有了高鐵後就更便捷了。
「樂山現在是我的第二故鄉。」當楊曉雲在樂山看到一些英語標識不規範的時候,就忍不住要幫忙指正,她也常常通過微信等方式向香港和國外的朋友宣傳推廣樂山,曾有香港公司要來樂山投資,她也應政府部門之邀參與洽談對接。「我覺得我有這樣的義務,因為我也是半個樂山人。」
對於樂山的教育培訓行業,楊曉雲希望將來能有一個協會,以行業自律的形式規範整個行業的辦學行為,強調培訓的質量與口碑,維護行業尊嚴,讓培訓行業有個良性的發展。「培訓學校不應是雜牌軍,應該像公立學校一樣規範、要求自己,才能越走越遠。」她談道。
「創業十年,一步一步地走過來,我沒有刻意想過要把學校做多大。教育本來就有別於其他行業,不能純粹地當生意來做。我也是一名母親,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怎樣的教育,就怎樣去做學校。」當問到未來的發展,楊曉雲的臉上充滿著淡定和自信:「我只想用心踏實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希望更多的樂山孩子能用流利的英語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