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玩家國度GX700VO是一款非常特殊的遊戲本,一來他配置了獨立的外置水冷底座,為業界首創;二來,他是搭載完整這桌面版GTX980旗艦顯卡的首批筆記本之一;三來,這款本本的國內售價達到了49999元人民幣的天價。高性能、高關注、高價格,這款遊戲本無疑是一款超級明星產品。
今天ZOL電腦事業部請來了同樣定位高端的雷霆臺式遊戲主機The One Plus,用以同GX700VO進行對比。雷霆遊戲主機同樣採用GTX980高端顯卡,其i7 5820K處理器部分採用了九州風神的一體水冷。在採用同樣的顯卡時,遊戲本距離桌面臺式機有多大的性能呢差距呢?我們今天就來為大家驗證一番。
GTX980平臺對決 ROG水冷本大戰臺式機
雷霆The One Plus 是基於H440中塔機箱的半DIY主機
GX700VO 帶有水冷底座的17寸混合散熱重型遊戲筆記本
我們整理了兩款GTX980高端顯卡平臺代表主機的信息為大家展示,下表就是他們的規格參數對比。
測試平臺基本參數對比
我們的對比測試平臺包括基於H440中塔機箱的半DIY定製主機——雷霆The One Plus,以及17寸混合散熱重型筆記本GX700VO。兩個平臺的顯卡部分採用了相同的GM204完整核心型號GTX980。兩者顯卡的區別在於,桌面版採用完整PCB 接通Pci-E X16通道,華碩則為筆記本OEM板載型號,且桌面為三風扇風冷散熱,筆記本為風水混合散熱。
作為半DIY遊戲主機,雷霆默認並未搭配內存,我們在選用海盜船白金統治者DDR4 3000型號進行測試。但是由於華碩X99與i7 5820K的體質原因,白金統治者的XMP 頻率DDR4 3000無法實現,只能以DDR4 2133基礎頻率四通道運行。同樣,華碩筆記本的32GB DDR4 內存雖然XMP支持DDR4 2800的規格,但也無法載入這個頻率正常運行,只能以DDR4 2400頻率雙通道運行。
補充海盜船白金統治者四通道內存 華碩X99 難以實現125外頻 故不能運行在3000Mhz
GX700VO 內部結構遍覽
在處理器方面,桌面臺式機選用i7 5820K 六核心Haswell架構處理器,打開增強睿頻以4.2Ghz運行;筆記本的處理器為Skylake架構四核心的i7 6820HK,以筆記本默認的極速模式超頻至4Ghz進行測試。
兩個測試平臺都未搭配機械硬碟,華碩GX700VO採用Pci-E通道的三星SM951 512GB固態硬碟,雷霆The One Plus 採用了普通的金士頓SATA 3固態硬碟。
本次測試我們統一在Windows 10作業系統,Nvidia 公版364.72驅動下進行。測試過程中,華碩GX700VO 手動控制風扇轉速達到七十五,以儘可能減少性能損失,桌面平颱風扇自動。
四代六核性能碾壓六代四核
i7 5820K與i7 6820HK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兩款處理器,前者屬於Haswell-E/EP的第四代酷睿高級處理器家族,22nm製程,六核心十二線程不鎖倍頻設計,擁有15MB三級緩存;後者屬於Skylake-H家族第六代BGA封裝移動I7 處理器,採用14納米製程,擁有完整的四個物理核心和額外的四個虛擬超線程,同時配備了完整的8MB L3三級緩存。
兩款平臺中,桌面i7 5820HK的散熱裝置為獨立的九州風扇120冷排一體水冷系統,華碩GX700VO則以內置的熱管風扇為主,輔助以外置的水冷底座。 我們的理論測試都遵循平臺默認的自動最強性能設置(增強睿頻/極速頻率)。故i7 5820HK頻率為4.2Ghz搭配DDR4 2133四通道內存;i7 6820HK為4Ghz搭配DDR4 2400雙通道內存。
處理器參數對比
西洋棋測試 i7 5820K 22500分 i7 6820HK 15216分
Cinebench R15 i7 5820K 1225CB
Cinebench R15 i7 6820HK 786CB
AIDA64 內存吞吐測試(左側為雷霆i7 5820K) 六核心優勢明顯
ASSD Benchmark 測試 左側為臺式機金士頓 右側為筆記本SM951 Raid 0
雷霆The One Plus Pcmark 8 Home 模式總分4803
華碩GX700VO Pcmark 8 Home 模式總分5086
在CPU核心和整機理論性能測試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華碩GX700VO擁有更先進的第六代Skylake酷睿架構,但無法彌補與臺式機的物理規格硬體差距。Haswell、Broadwell、Skylake架構兩兩之間的同頻通核心性能差距並不大,在頻率不佔優勢時,四核心Skylake面對六核心Haswell全面劣勢,i7 6820HK畢竟是筆記本處理器,無法與定位更高的桌面普及型發燒處理器i7 5820K相提並論。
反過來,在更考慮時效性和先進性的固態存儲方面,華碩GX700VO體現出了不計工本的發燒精神,兩條SM951 RAID0 系統對臺式品牌機的普通SATA 3固態硬碟構成了巨大的優勢。不過我們選取的臺式機選擇普通固態硬碟實際是出於成本控制考慮,同樣完全可以搭載更高級的固態硬碟。
在整機性能測試方面,PCmark8無疑更看重存儲特性,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的日常生活應用規律——除了在壓縮與視頻編碼方面明顯更強外,多餘四核心四線程的高規格處理器極難發揮出理論上的強大性能高。因此華碩GX700VO 贏得了整機性能項目的測試。
3Dmark 理論圖形成績對比
兩款測試平臺的顯卡核心規格基本一致,桌面平臺的實際默認Boost頻率最高可以衝擊到1.38Ghz左右,筆記本平臺要稍差,一般在1.26Ghz到1.3Ghz之間。兩者都是完整的1536SP GM204核心GTX980顯卡,顯存頻率完全對等。桌面GTX980顯存為4GB容量,筆記本為8GB。
左側為桌面版GTX980非公HOF顯卡 其基礎頻率相當於右側筆記本的Boost頻率
雷霆The One Plus 桌面GTX980 3Dmark 11 X6823
華碩GX700VO 筆記本GTX980 3Dmark 11 X6000
雷霆The One Plus 桌面GTX980 3Dmark 11 P17873
華碩GX700VO 筆記本GTX980 3Dmark 11 P14018
雷霆The One Plus 桌面GTX980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3533
華碩GX700VO 筆記本GTX980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3135
雷霆The One Plus 桌面GTX980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 6657
華碩GX700VO 筆記本GTX980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 6008
兩款測試平臺的圖形成績均高於CPU物理成績,證明處理器多少都有些局限。不過桌面六核心強大的物理成績遠超筆記本平臺,讓桌面GTX980超公版得以更好的發揮。
綜合來看,除了總分上3DMark 11 P檔桌面平臺優勢非常巨大外(得益於物理成績),其他高端測試項目中,桌面GTX980 HOF 超公版顯卡對移動版GTX980華碩版顯卡 有著百分之十二左右幅度的理論性能優勢,無論圖形成績還是總成績都是這樣。
桌面平臺的GTX980 實際最高頻率比華碩筆記本版高出大概120Mhz左右,相當於後者默認頻率的十分之一,GM204核心的理論性能和核心頻率提升之比接近線性。
下面,我們用六款配置要求很高的遊戲進行對比測試,看看兩個平臺的實際性能如何。
單機大作:《巫師3》
《巫師3》是系列的第三部,也是系列最終作品,該作將展示主角Geralt最為波瀾壯闊的歷險,同時也將給他的故事畫上句號。《巫師》系列一直以超卓的畫質和極高的特效技術聞名於世,當年的《巫師2》開啟超採樣曾讓彼時的單芯卡皇GTX580卡的生活不能自理。不過波蘭人還是很有良心的,《巫師》系列的可玩門檻並不高,在保證優秀畫面的同時優化水平也是極好的。
巫師3 遊戲截圖
巫師3 遊戲截圖
巫師3 遊戲截圖
《巫師3:狂獵》遊戲設置
《巫師3:狂獵》遊戲設置
《巫師3:狂獵》並沒有Demo測試環節,因此該遊戲我們來實際體驗,測試設置是畫質最高且關閉Hairworks、開啟HDAO+,解析度為1920×1080。幀數測試場景為遊戲第一章節林蔭小道,一路上風光美、畫面美,智鬥食屍鬼、下海斬河妖。
巫師3 測試成績對比
在《巫師3》中,兩個測試平臺的幀率曲線走勢基本重合,很少相交,可重複性很高;桌面平臺體現出了更高的性能,比華碩GX700VO 的平均幀高了6幀,折合優勢幅度在百分之十二左右。
骨灰大作:《全境封鎖》
之後我們選擇近期非常熱門的《全境封鎖》,這款遊戲同時也被認為是目前的顯卡殺手級遊戲之一,而我們在測試時將所有特效調至最高,同時打開了極高質量的SMAA 1X抗鋸齒,接下來看看具體的測試情況。
開啟極高質量抗鋸齒
所有特效開至最高
實際截圖
實際截圖
實際截圖
全境封鎖測試成績
由於全境封鎖實際上構建了半開放的虛擬世界,一定程度上近似沙盒遊戲,所以我們很難讓測試的路徑完全重合,在測試的結果中可以看到不同測試平臺的幀率曲線走勢頗有區別。
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的結果,桌面平臺倚仗更高的頻率,獲得了明顯的性能優勢,性能領先幅度大約百分之十三。
單機大作:《使命召喚12》
2015年11月6日,動視暴雪發布了新一代的《使命召喚:黑色行動3》,也就是我們俗稱的《COD12》。在使命召喚家族中,《黑色行動》系列是T組工作室開發的子產品,迄今已經延續三代。與氣勢恢宏、節奏明快的I組不同,T組的作品向來講究黑色冷峻的風格、複雜多變的故事、陰謀詭譎的對抗,黑色行動的前兩部作品無不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這一點。
延續《使命召喚 高級戰爭》(COD11)的科幻設定,《黑色行動3》更進一步,將科幻色彩從外骨骼更進一步發展成了機械器官、生化人這種設定。《黑色行動3》總體框架是電影《原始碼》、《終結者》遊戲《孤島危機2》、《殺出重圍》等作品設定的一種有機綜合,其複雜程度超過上述任何一種商業大片似的思路,在致敬之餘,發展出了自己別樣的「黑色」色彩。
遊戲中科技發達 定向能武器開場就露面秀了一把
在畫面風格上 T組的作品色彩濃烈 暗色係為主 輔助以個別強烈對比的亮色系場景
心靈空間環境中的二戰場景 呼應了預告片中的虎式坦克 黑色行動3走的很遠
使命召喚12 畫質設置
使命召喚12 畫質設置
我們在將《COD12》設置為最高畫質,利用Fraps記錄下幀數,進行測試。測試關為新加坡——挑釁,時長300秒。
使命召喚測試成績
《使命召喚12》的測試場景前半部分為固定路徑即時演算,後半部分是半開放場景的槍戰地圖,因此比較綜合。
從圖表結果來看,兩個測試平臺的曲線基本重合,最終綜合成績也相差無幾,證明在這款遊戲中桌面平臺基本沒有優勢。筆記本的GTX980增強版(華碩GX700VO頻率同樣高於移動公版)完全追平了桌面超公版GTX980 HOF。
國產單機:《古劍奇譚2》
《古劍奇譚2》放棄了傳統國產RPG的回合制戰鬥模式,轉而向ARPG模式靠攏,與當前的網絡MMORPG多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另外,其全程聯網驗證的遊戲設定,和一如既往的超高配置要求(意味著非常糟糕的優化水平),都很大程度上與國產網遊趨同。
我們進入遊戲後,選擇了全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選擇載入進度較早的遊戲存檔,同男主角樂無異一同欣賞遊戲設計者為我們呈現的宏偉磅礴的長安城。
古劍奇譚2 長安城的複雜建築
古劍奇譚2 長安城的複雜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古劍奇譚2》使用的Vision Engine引擎本身還是擁有一定的實力,支持DX11 API,在光照表現上並不落後於時代。因此,《古劍奇譚2》雖然是一款國產遊戲,其綜合畫面風格,還是比較先進的。
古劍奇譚2 女主
不過燭龍工作室的技術能力同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他們固然把長安城設計的非常華貴精美,高大的樓閣宮闕威嚴聳立,讓人頗有代入感,但是整體的建模和紋理並不是非常理想,優化水平也不高,導致偌大的長安城成為諸多顯卡和CPU的陣亡之地。
古劍奇譚2 畫質設置
古劍奇譚2 測試成績
《古劍奇譚2》本身是一款對CPU頻率極為敏感的遊戲,對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則非常不敏感,不過測試中兩款平臺處理器差距不大,在顯卡性能相若時區分度也不太大。
從結果看,移動平臺GX700VO 玩家國度筆記本仍然非常成功,與桌面更高頻率的GTX980顯卡相比,筆記本GTX980最終成績只是稍遜一幀,幾可忽略。
單機大作:《古墓麗影10》
自1996年以來,EIDOS先後為我們帶來了十四部《古墓麗影》作品。無論是在RPG\APRG還是在整個PC歷史中,《古墓麗影》所佔據的位置都是後來者難以企及的,而延續了二十年的老牌系列產品,其新作卻仍然能夠吸引眾多年輕玩家,成為影響力的焦點,自然也是一種傳奇。
2016年3月12日,《古墓麗影10》官方更新支持了DX12,並且內置Benchmark,我們下面就一起來測試一下最高畫質,開啟SSAA和DX12模式的古墓麗影10。
古墓麗影10 遊戲截圖
古墓麗影10最高畫質設置
古墓麗影10最高畫質設置
GX700VO GTX980測試成績 38.13幀
雷霆The One Plus GTX980測試成績 36.28幀
《古墓麗影》系列的最近兩代作品,對處理器的核心和頻率要求都不算特別高,因此i7 5820K平臺的雷霆The One Plus很難說有更強的綜合實力。
實際從Benchmark結果來看,華碩GX700VO 反而以更低的CPU和GPU頻率正面擊敗了雷霆The One Plus平臺。筆記本的GTX 980顯卡揚眉吐氣,與之對應的高頻非公GTX980 HOF表現甚為不佳。
單機大作:《刺客信條 梟雄》
還記得卡的大家生活不能自理的《刺客信條 大革命》嗎?如果你是《刺客信條》系列的忠實擁躉,時隔一年,新的夢魘又來啦!
2015年11月19日,育碧發布了PC版本的《刺客信條 梟雄》,這款新作在維持了較高地畫面水平的同時,優化功夫進步並不算太大。筆者也是剛剛使用微星GT72S的GTX980進入遊戲,從第一觀感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Bug信條再度卡死你?
動畫不能跳過 這是圖個啥
過場質感不錯
人物表現似乎有所倒退
室內HDAO+效果很好
室內紋理材質都不錯
幀數感人的室外場景
刺客信條 梟雄 畫質設置
刺客信條 梟雄 畫質設置
我們將《刺客信條 梟雄》設置為最高畫質,利用Fraps記錄下幀數,進行測試。測試關卡為遊戲第一關工廠。
刺客信條 測試成績
刺客信條 梟雄仍然是育碧渣優化遊戲的正統典範代表,兩款發燒測試平臺仍然實現60幀完美運行這款遊戲。
從測試結果看,桌面The One Plus雷霆平臺對華碩GX700VO有一定優勢,但幅度不算很大。
測試數據總結與顯卡展望
我們分別將測試獲得的理論性能和遊戲數據製作成匯總表格為您展示如下:
理論性能數據匯總
遊戲性能呢數據匯總
我們知道,按照傳統,筆記本的頂級配置基本上都是桌面甜點或中高端產品的降頻移植版。移動四核i7處理器是桌面四核心LGA1150中端i7的降頻移植版,移動旗艦顯卡在過去是桌面同型號顯卡的四分三規格降頻閹割版。
從我們的實際測試數據來看,桌面六核心甚至更多核心的i7/E5處理器其實對主流遊戲並沒有什麼用處。即使是對頻率超級敏感的國產單機、網路遊戲,4Ghz四核i7也足夠滿足他們的需要。「多核」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不是正義,只有象徵意義。
首批搭載GTX980移動版顯卡的遊戲本
Nvidia發布的GTX980移動版(或稱M980)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樣的面貌。GTX980移動版無論從基礎頻率還是從硬體規格上都不輸給桌面版,甚至超頻能力都能追上普通公版,有力地縮小了筆記本與桌面平臺的遊戲性能差距。
正是遊戲本市場對於高端發燒產品的需求催生了這樣的改變,市場的力量決定了硬體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看到移動版的GTX980,在華碩GX700VO水冷的保障下已經完全不輸給桌面公版顯卡,距離頂級超公的遊戲性能也不過只有一步之遙。
GTX980遊戲本在性能上很成功
不論怎樣,這都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消費者多了選擇,廠商獲得了創新空間,Nvidia收穫了更多訂單。
如果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話,那就是GTX980移動版來的實在是太晚了,當他全面鋪開之時,GTX980TI和Titan X等真正的桌面旗艦顯卡已經站穩了腳跟。移動版GTX980仍然只有桌面旗艦GTX980TI的一大半性能。
第二嚴重的問題就是,搭載GTX980移動版顯卡的發燒旗艦本實在是太過發燒了,且不說其重量已經可以碾壓普通的ITX 甚至MATX 遊戲主機,其價格也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這限制了這種變革的實際市場價值。
五月底 AMD 新製程 北極星架構即將登陸移動平臺
同樣五月底 Nvidia 帕斯卡架構 預計也將登陸移動平臺
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搭載GTX980移動版顯卡的遊戲本,更像是28納米製程下遊戲本最末代的輝煌體現。不到兩個月後,AMD和Nvidia 都將帶來架構和製程雙革新的新一代顯卡並且基本確定將要登陸筆記本平臺。這顯然是用戶們更大的希望所在。
GX700VO的本體是一款17.3寸的遊戲本,華碩在為其搭配了額外的水冷散熱底座後,簡化了遊戲本本體的散熱設計,使其得以輕薄化。遊戲本本體完全可以脫離水冷底座單獨使用,由於重量較輕,其便攜性有了較大地提升。
GX700VO精緻外觀
GX700VO 連接水冷形態
GX700VO連接水冷形態
GX700VO筆記本與水冷底座各配有一個獨立的電源,連接底座時只需要連接底座的大號電源。筆記本的機身後部有卡榫與底座上的四個卡扣互相吻合,通過底座上方的閉鎖杆推動水冷連接機構向前探出鎖住機身,連接十分牢固。筆記本和底座的連接處除了卡榫,各有出水入水的噴嘴,構成循環迴路。
當需要拆開底座時,底座前方的PUSH按鈕一鍵即可阻斷分離,十分簡潔乾脆,整個底座也在沒有其他按鈕。
GX700VO連接方式
GX700VO閉鎖杆
GX700VO遊戲本本體的設計,和之前的GFX72J基本如出一轍,風格保持高度一致,除了身形縮小以外只有細微的差別。
高度類似GFX72J
高度類似GFX72J
高度類似GFX72J
熟悉的ROG標誌
外觀設計一直以來是ROG系列的強項,同GFX72相同,GX700VO在頂蓋上使用了質感出色的金屬材質,縱向的金屬拉絲紋理使得這款產品看上去非常的硬朗,同時不鏽鋼配色的機身又顯得大氣時尚。
頂蓋正中部分的ROG logo相信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元素了,它在不少玩家心目中可以說是信仰一般的存在。GX700VO的logo採用單側透光設計,表面使用了鏡面處理,但是開機之後會發出深橘紅色的光,這一點很想汽車玻璃的貼膜,裡面能夠看到外面,而外面看不到裡面。
GX700VO細節與GFX72J略有不同
由於體積的縮小,GX700VO與GFX72J在機身後部有些許不同,基本還是為了適應水冷和輕薄化的適應性改變。
GX700VO的包裝十分變態
搭配大小兩個電源
GX700VO的FHD全高清屏幕可視角度不錯
如今的遊戲本全高清廣視角面板本來就是標配,對於五萬元級別的GX700VO來說,標配的1080P屏幕已經有了較高的素質,其頂配還有4K超清版可供選擇。GX700VO還是Nvidia G-Sync的重點推介機型,支持最新的自適應同步技術,讓遊戲不再卡頓。
Nvidia G-SYNC技術 華碩一直力挺
NTSC色域百分之69 ADOBE 色域百分之72
我們使用蜘蛛較色儀對這款面板進行了測試,其NTSC色域達到了百分之69,ADOBE色域為百分之72,應該說處在遊戲本的正常水平上,並未對專業應用進行優化。
GX700VO C面採用類膚材質
同大哥GFX72J相似,GX700VO這款產品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細節滿滿,整個機身洋溢著鮮明的設計感。 以C面為例,一般筆記本都是做一整塊面板放上去,而GX700VO的C面面板看起來則像是由多個部分「拼接」而成,雖然這種不對稱的設計會讓處女座的朋友感到虐心,但卻很好的展現了玩家國度在設計方面的特立獨行。
這款產品C面面板分為兩種工藝,銀白色的部分採用了金屬漆+金屬拉絲工藝,黑色部分則採用了類膚漆噴塗,同時合理的線條運用,讓整個C面看上去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
擁有標配的五個自定義按鍵
遊戲本鍵盤設計自定義鍵並不罕見也不多見,GX700VO在鍵盤區域左上角的位置就設計了五個自定義鍵,可以通過內置的設置軟體方便的定義其用途,比如一鍵打開瀏覽器、一鍵打開某個應用,都可以很方便的去設置,為用戶帶來了不小的便利。
鍵盤手感方面,GX700VO可以說是表現的相當出色,按鍵鍵程控制始終,彈性十足,略顯特別的空格鍵造型其實是具備一定人體工學設計概念的,因為遊戲玩家通常使用鍵盤的是左手,而空格鍵左側區域加寬則有助於用戶更加方便、舒適的按到空格鍵。
此外,WASD四個與遊戲關係密切的按鍵,也被做成了四邊半透明的設計,當鍵盤背光亮起時,這四個按鍵的光芒尤為顯眼。
GX700VO鍵盤部分的背光採用了紅色,這也是ROG系列的標誌性顏色,不過在觸控板上卻並未設計背光,其觸控板採用了左右鍵分離式設計,整個觸控板區域的造型也比較獨特,使用了多個梯形的幾何組合。觸摸板面板採用了玻璃材質,觸感光滑細膩,操控精確;左右按鍵表面略微採用了磨砂處理,按鍵手感舒適。
雷霆世紀The One Plus主機並未附贈外設和顯示器,我們可以說他的外表設計完全基於恩傑H440機箱。NZXT H440機箱是一款中檔機箱,採用下置電源方案,顯卡限長406毫米,CPU散熱器限高180毫米,體積足以支撐水冷方案的順利實施。當然,本次我們的雷霆性價比主機採用了一CPU一體水冷方案,還採用了邢凱定製MOD。MOD改造包括了定製的蛇皮紙外觀和蛇形Logo,以及內部的亞力克固定支架。
蛇皮貼紙很有個性
雷霆的Logo 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H440正面有蛇形定製Logo
機頂的USB3.0 USB2.0接口和開機按鍵 前面板線條靈動
後部接口配置
雷霆世紀採用了華碩X99-A/USB3.1高端主板,在後面板總共提供了兩個淺藍色的USB3.1接口、四個藍色的USB3.0接口、四個USB2.0接口,數據接駁能力強大。除此之外,這款主板的PS/2接口、RJ45網線接口、把升到音頻輸出接口都正常配備,還支持額外的USB BIOS Flashback技術。
在視頻接口方面,X99平臺自身沒有視頻輸出功能。影馳GTX980 HOF提供了三個DP和一個HDMI、一個DVI視頻接口,足夠滿足一般用戶的需要了。
H440的側板可以比較方便的拆卸,螺絲有防脫落設計,比較貼心。這款Mod產品模仿華碩特種部隊系列,用亞克力板材在主板上方構築了一層保護支架,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片為雙層螺絲結構,下片為單層鉚接(鉚接到主板固定的黃銅柱上)。
MOD產品別具個性
亞克力結構固定(內存為用戶自己補充)
這款散熱器默認搭載Captain 120 一體水冷 掛載兩個12釐米風扇(內存為自己補充)
影馳HOF顯卡採用三風扇設計 散熱強大
機箱下方的硬碟位 設計靈活 MOD在這裡設計了裝飾模塊
MemOK超頻按鈕 Cmos 清理針腳 Cmos電池等都被覆蓋
固態硬碟位於硬碟託架中
總的來說,雷霆世紀The One Plus主機外觀可以說的上是頗具個性,而內部也非常的乾淨。華碩X99-A/USB3.1主板在顯卡和存儲擴展方面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餘地,一體水冷的加入有助於簡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影馳HOF顯卡在夜間是擁有白色LED燈閃耀的,這個設計充分滿足了玩家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