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對自己的家人發脾氣甚至吵架,但是對待陌生人或者朋友卻是和和氣氣的很少吵架發脾氣。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用心理學解釋就是刺蝟法則。
定義: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由來:生物學家為了探究刺蝟在冬天的習性,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冬天的時候,把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只能相互靠在一起取暖,而相互靠攏後,又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長刺,很快就會各自分開。挨的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的太遠,又凍得難受。就這樣分分合合。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得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像這些刺蝟一樣,太近了就容易被彼此情感上的刺所傷害,太遠就會感受到寒冷。
我曾經認識一對夫妻,他們有一個孩子。父親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母親全職在家帶孩子,孩子無時無刻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過年的時候,我抱著逗逗小孩兒的心態問那個孩子:你更喜歡媽媽還是爸爸啊!我本以為他會說更喜歡媽媽,因為無時無刻都在一起。但是他卻說:我才不喜歡媽媽呢,每天都只知道罵我。我更喜歡爸爸,他一放假就帶我去玩。
我和他爸聊天的時候,他爸就說:我經常沒空帶孩子,孩子全都是他媽在帶。孩子他媽其實也經常帶他出去玩,可能是一起生活的時間比我長,所以他們兩個經常吵架每次都是我去調解。
我直到現在才知道為什麼那個孩子更加喜歡他的爸爸。就是因為刺蝟法則,孩子和他的媽媽太過於親密所以就更容易用情感上的刺互相傷害。
往往每天都膩在一起的夫妻看起來親密無間卻更容易發生矛盾。我現在想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離婚出軌不是發生在婚姻的開始階段而是發生在結婚幾年之後。我現在才明白為什麼婚姻最危險的時間段並不是在結婚初期而是在他們最親密的時候。
為什麼別人總說七年之癢,因為成天在一起,其實很容易讓婚姻走向平淡的深淵。
那我們怎麼避免上述情況呢?既然我們物理的空間不能分開,但是彼此之間可以保留一塊心理的空間。
尊重另一半的私人空間,不要打聽他們不願意告訴你的事情,比如不要過分追問你另一半的去處和誰在一起在幹什麼等這種私人空間問題。如果他想出軌你也攔不住對吧。
有的時候離得太近,並不會起到好的效果。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像實驗中刺蝟一樣得到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有時候放心地讓自己的另一半一個人和他的朋友出門旅旅遊,單獨地享受一段自己的時光未必不是一件壞事。不要每次出去都拖家帶口,雖然美名曰多和家人在一起,但是這樣卻更容易出現問題。雙方都各自享受過了一個人的生活後你們才能更好的在一起。
當然離得太遠也不行,因為你們會像實驗中的刺蝟一樣感受到寒冷。
我國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自我封閉,性格孤僻,情緒失控,容易衝動,認知偏差,內心迷茫等心理問題。就是因為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父母在他們身邊的那種安全感。缺少父母的關愛讓他們感到了無比的寒冷。
刺蝟法則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應用。
比如我們念書的時候老師講課時,為什麼經常在過道之間來回走動呢?就是因為這樣可以讓他的空間距離和同學們忽遠忽近,從而能更容易讓學生認真聽課。
比如一個好的領導往往有時表現的嚴厲,有時卻親切的指導。讓他和下屬的距離忽遠忽近,最終達到一個合適的平衡狀態。既親切也不失威嚴,這樣更能激發下屬的積極性。
這些其實都是刺蝟法則的應用,只要涉及人際關係距離的問題都可以使用這個神奇的法則。
總結:就算是親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太近更不能太遠。找到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距離,關係才能更加密切。所以不要把溫柔和尊重留給了陌生人或者是朋友,卻把最壞的脾氣和抱怨留給了自己最親的人,這樣你會把你最親密的人刺的遍體鱗傷。
我是阿誠,心理學的愛好者,每天分享自己所學所感,喜歡關注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