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an Shepherd
編譯:Leones
為金屬音樂做母帶處理並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它是最具挑戰性的音樂風格之一。如果你正在為金屬音樂做後期的母帶處理,以下這些提示和技巧或許可以幫助到你。
為什麼給金屬音樂做母帶很難?
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讓我來分別闡述。
其一是金屬音樂需要聽起來聲音很大。你可能會說為每一種曲風做母帶處理時都得這樣做!不過金屬音樂卻有點不一樣,因為它往往有著非常密集的器樂編排,因此做大音量可能會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其二是金屬音樂非常多樣化,不同的子流派、金屬核,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因此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因人而異的。應該做得更緊密些還是更強調動態?要做得乾淨點還是髒點?也就是說在為金屬音樂做母帶時涵蓋了所有這些極端處理或者是介於兩者之間。
其三是當下在線流媒體的響度標準問題。你把金屬音樂的響度做得越大,你的作品就越有可能被像YouTube、Spotify、TIDAL 或是其他流媒體平臺給「砍掉」。也就是說響度問題對於製作金屬風格的母帶有著重要影響,所以說這也是21世紀為金屬音樂做母帶時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
上述這些問題乍聽起來有點令人生畏,不過有一條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無論是什麼音樂風格,你都需要在一個高質量、準確的監聽環境下來做母帶處理,還有就是在做完混音後你需要給自己一些保持頭腦清醒的時間和空間,好在隨後的母帶處理工作中能有更清晰的思路,接下來就讓我更詳細地闡述。
金屬音樂的撞擊感
很明顯,金屬音樂是需要大音量的。這不是只用一個足夠好的限制器就能辦到的,特別是金屬音樂通常具有非常密集的編排,一般包括人聲、吉他、BASS和原聲鼓這幾大件。通常來說,在金屬音樂中這些樂器都要同時發聲,而且音量都得很大,也就是形成金屬音樂中所謂的 「音牆」!這可能才是最難搞定的。因為響度是需要對比的。
當「音牆」的元素是很重的吉他、敲擊Bass、鞭撻式的鼓和撕裂的人聲時,你就只剩下很少的空間來操控聲音了,因為這些聲音元素都有很寬的頻譜,並且還經常相互重疊。因此這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既要實現足夠的清晰度和音樂元素之間的分離,同時又能讓它們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其實最好的處理方法是需要通過前期很棒的器樂編排和之後的良好混音來實現的,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在母帶處理階段做很多事情來加強這一點。
做好均衡處理才是最主要的
其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把整體的EQ平衡做好。在金屬音樂中,通常已經存在著大量的失真和既定的金屬音色,所以EQ調節就需要很精細。Ozone EQ模塊中的數字手術(Digital Surgical)模式是實現這種處理結果的理想選擇。當金屬音樂正在全速推進時,我們的目標是在整個頻譜上實現平衡的頻率響應,從而避免頻譜中累積「熱點」或是存有虛弱的頻段,你一定要仔細聆聽並識別出它們 。
Ozone內置的頻譜分析儀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儘管你可能希望增加頻譜設置中的平均時間來幫助獲得比實時默認值更慢的響應。這能讓你在不受突然變化幹擾的情況下更容易看清整體狀況。一般來說,用溫和、寬廣的頻率提升和衰減才會得到最佳效果。
不過也請準備好嘗試一些細微的調整方法,因為在母帶處理時的任何微調都會明顯改變整個混音的某些細節。例如你稍微降低一點人聲在中頻上的刺耳程度,就也會同時增加軍鼓的份量,這在為密集編排的"音牆"式的金屬音樂做母帶時會顯得尤為突出。
使用中/側處理
使用中/側(mid/side )處理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策略。通常吉他聲部會被放置在聲場的左右兩端, 所以你可以通過只在兩側信號中提高中低頻來為吉他增加額外的肌肉感,這樣就不會對位於聲場中央的人聲或Bass有所幹擾。或者說軍鼓信號中有一個不良堆積,這時你可以精準地把位於聲場中央的信號切下來一點,從而不會影響到靠近聲場邊緣的合成器鋪墊音色或是吉他音色的那種溫暖感。Ozone的EQ模塊就可以使這種調整變得非常簡單明了,不過也不要因為過多的中/側EQ調節手法導致聲音的不自然。
壓縮還是限制?
首先,實現高響度並不僅僅是採用比較重的限制處理。我們知道其實限制和壓縮這兩種處理也可以說是一回事,限制器其實只是一個具有高比率的壓縮器。通常限制器也有非常快的啟動和釋放時間,尤其是數控限制器,這並不包括那種具有模擬特性的限制器或是仿真插件。
這意味著限制器非常善於近乎無形地控制極快的瞬態細節,但對於音樂主體的聲音來說,這有點太激進了。而壓縮器則可以幫助塑造音色、增加密度,並能把聲音粘合在一起,但這也會導致有可能無法有效地捕捉快速的瞬態變化以防止削波。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區別,特別是當你為金屬音樂做母帶處理時。大量的抽吸效應或是扭曲的結果可能會帶來很有效的聲音設計和混音創意,但我做母帶的目標是「不動聲色」,在沒人感知到它是如何發生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結果。因此除非這樣明顯的人工處理痕跡被客戶接受,否則最好別那麼幹。
根據我的經驗,解決辦法是同時在壓縮器和限制器之間共享負載,這樣兩者就都不會工作得太辛苦。這種平衡EQ的處理方法在達到更高的響度電平和最小的副作用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請一定要了解這之間的差異並能明智地決定自己該怎麼做。
搞清楚你的金屬風格
金屬風格的音樂是非常豐富和多樣化的,一般來說主流金屬音樂通常會更乾淨,並帶有一定的旋律性,而末日金屬往往要慢得多,並且更大氣一點;技術流的大神們則更青睞於精準的演奏,而暗黑金屬則正好相反。所以說,為金屬音樂做母帶處理可真是一個挑戰!
雖然你可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是選擇一首合適的參考曲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選擇參考曲目時請確保在做任何比較之前先平衡 LUFS 響度,不過即使有了參考曲目作為對照,要正確地去平衡聽起來很糟糕的歌曲也是很困難的。我個人的處理方法是儘可能多地保留原始混音所要表達的意思,因為做母帶處理並不是要明顯地去改變原作的風格。
要乾淨一點還是髒一點?
失真幾乎是所有金屬音樂中的關鍵元素,即使是那些最精準的技術流,你照樣也可以把他們做得很髒。一些主流金屬的音樂聽起來是很乾淨、很清晰的。
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失真並不一定依賴於響度,像Ozones Maximizer(最大化)模塊中的限制器,它就可以把電平提到很高而不會產生失真(如果真需要這樣做的話),但創造性地使用Exciter (激勵)模塊也可以為你提供難以置信的細微控制,你可以控制聲音的碎裂、模糊、或那種砂礫感,因為使用激勵器把這些效果添加進來後,其聲音仍然可以保留很大的動態。因此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更靈活、更強大的方法。
選定多頻段中的低效果百分比
我特別喜歡Ozone Exciter(激勵器模塊)中的多頻段功能,還有它可以讓你精確地選擇混入每個頻段效果的百分比。通常來說,即便是非常低的百分比也能產生很寶貴的差異,然後我們再用中/側處理進一步加強效果。
例如,我想要在保持吉他聲部擁有足夠清晰度的同時,把人聲再做得更「狠」一些。你就可以通過在 2~5 kHz 的頻段中混入一些失真,並讓其只作用於聲場中間的信號就好。不過請注意這種類型的處理很容易做過頭,但這種方式可以在不破壞整體電平的情況下塑造具有攻擊性的能量,如果你以前沒有嘗試過,那真的應該好好試試。
關於在線流媒體的響度問題
響度向來都是母帶處理中的主題,這是因為它是我們聽到聲音的基礎。這還涉及到心理聲學問題,簡單地將某些音量做很小幅度的提升,即使其他內容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大多數聽眾也都會感覺到聽起來更加刺激。所以,聲音似乎越大越好!然而這種說法對嗎?
其實響度電平在超過某個點以後,甚至可能會導致音樂聽起來並不令人興奮,因為你把LUFS 做得越高,音樂可「呼吸」的空間就越小,想保持清晰度、空間感、深度和衝擊力也就越難。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在線聽歌,而大多數主要的流媒體服務都已經在使用響度規範化了,他們會將響度最高的歌曲向下壓,以防止用戶因為音量的突然變化而導致不適。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這些了,亞馬遜音樂最近也在做這件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就是我們需要"瞄準"的目標,因為這種方法在音樂性方面並沒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一個原聲民謠要像鞭撻金屬一樣響亮呢?不過好在流媒體平臺會平衡我們的響度,這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專注於實現完美的音樂平衡。
母帶處理的最佳響度策略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使用響度監控,例如在Ozone中你可以訪問 I/O 選項,然後在通過將類型從 RMS(平均響度) 更改為短期響度(Short-Term)來啟用此功能。之後你需要留意響度電平的變化,避免聲音最大時響度電平高於 -9 LUFS。這是什麼意思呢?簡言之就是使用自動化響度處理。
如果這樣做了以後你發現與副歌相比,主歌似乎較之前失去了一些能量或缺乏強度,這時你不要把整首歌的電平往上推,以防止聲音在最大時刻被壓得太多。你可以在Dynamics(動態)模塊處理之前把比較安靜的片段用自動化將音量稍微向上提一點。反之若是主、副歌之間的對比不足,那就稍微降低一點電平。
當然,在理想狀態下,混音應該是已經做得比較完美之後才交給你來做母帶,因此並不需要這種調整。但在實踐中你收到的混音文件卻並非都是那麼完美的,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這能讓你獲得正在尋找的那種能量和一致性,而不是一味地把整體電平往上推。
這麼做的聲音真的夠大嗎?
我剛才所建議的響度電平是比較保守的現代母帶處理標準,不過實際上許多歌曲可能會把響度提升至 -6 LUFS 或是更高,不過那會立即被在線流媒體平臺壓下 5 、6 dB !如果響度電平被壓下後的歌曲聽起來仍然不錯,那也不用理會太多。
不過根據我的經驗來講,最好還是以遵循-9 LUFS的短期響度(Short-term)電平為準則,再加上做好平衡的EQ響應,你就可以得到兩全其美的結果。使用 Dynamics (動態)和 Exciter(激勵) 這兩個模塊的確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那種攻擊性和強度,你還要充分利用在線流媒體的響度標準所提供的峰值空間。
你可能以前還聽說過某些風格的歌曲必須要更大的音量才能獲得所謂"正確的聲音",不過依我的經驗可以告訴你並不是這樣,即使是像金屬或EDM這種風格的歌曲也並不是要這麼做。但若你執意提升響度電平,那最重要的指標還是看在做完標準化之後聽起來怎麼樣。
用像Ozone Insight 這樣的儀表插件很容易做到,或者通過將Ozone的 I/O 類型臨時更改為"Integrated"。在做完母帶處理之後,只需調整歌曲的播放響度,並在比較之前將參考曲目調整為-14 LUFS (Integrated),以便了解它們在通過TIDAL這樣的在線流媒體響度標準化時的聲音會是怎樣。
記住無論你做什麼,一定要在Ozone的旁路部分啟用「Gain Match」圖標,這樣你就可以預覽所有的母帶處理效果究竟如何,而不會被它所引起的響度變化所迷惑!
總結
為金屬音樂做母帶處理的確是很艱難的,你需要找到正確的、符合對應風格的參考曲目做好響度匹配,你還要把EQ平衡和響度控制,以及動態和失真之間都做到完美平衡,這樣你才能獲得金屬音樂中所應該具備的那種力量和侵略感,然而你還不能犧牲掉那些有活力的聲音,同時金屬音樂的多樣性也是一個挑戰 。因此,也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哪些最適合你。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接近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