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總喜歡在院子裡種樹,但是有些樹是不能在院子裡栽種的,比如有一種樹叫做合歡,人們常常用這種樹來形容美好的愛情,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院中栽合歡,家人多孤單」,為何院子裡不能栽種合歡樹呢?
合歡又被稱為絨花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這種樹可以長到十幾米高,不僅會開花,還能結出果實。合歡的花呈扇形,很好看。而合歡的葉子是兩排披針形,就像兩隻手一樣,由於合歡的葉子在夜間就會合攏到一起,所以合歡還有「鬼拍手」一說。
院子裡為何不能栽種合歡樹呢?
有句話叫做「院中不栽鬼拍手」,意思是院子裡不能栽種葉子較大的樹,比如楊樹,在颳風的時候就會發出譁譁的響聲,是會影響休息的。雖然合歡的葉子不會發出聲音,但葉子也很像手掌合攏一樣,所以是不能種在院子裡的。
關於合歡樹的傳說
相傳舜帝在一次南巡時去世,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後,整天以淚洗面,最終眼睛裡都流出了紅色的眼淚,淚水灑在了竹子上,竹子上就出現斑斑點點的顏色,這就是「湘妃竹」。兩個妃子去世後就和舜再次相聚,就變成了合歡樹。合歡樹的葉子白天打開,晚上合攏,也象徵著夫妻朝開夜合,所以最早的合歡樹也叫做苦情樹,是不會開花的。
後來有個秀才娶了一個叫粉扇的女子為妻,兩人雖然生活清貧但也恩愛。秀才一心在家讀書,所有的家務活都由妻子一個人完成。秀才在家苦讀了十年,妻子就照顧了她十年,洗衣做飯,砍柴耕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一個窈窕淑女熬成了黃臉婆。
很快丈夫就準備上京趕考了,在夫妻臨別的晚上,妻子默默走到院子裡的合歡樹下暗自神傷,心想:「丈夫此去若能高中,恐不會再回來,若不能高中,豈不枉費了十年寒窗苦?」但此時丈夫也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表示:此去若能高中,必會接妻子一起去京城享福,若不能高中,也定會早日歸來與妻子共度餘生。
丈夫走後不久,婆婆也去世了,就留下粉扇一個人在家苦等丈夫,但是多年過去依然不見丈夫回來,青絲也熬成了白髮。後來粉扇從村民口中得知丈夫早已高中狀元,在京城也早已成家,還有了兩個孩子。從此粉扇也就心灰意冷,但她還是不願意相信丈夫會幹出這樣的事情。
在粉扇臨終前,對著夫妻倆曾經栽種的合歡樹發下重誓:「如果丈夫變心,從今往後,讓這苦情開花,夫為葉,我為花,花不老,葉不落,一生不同心,世世夜歡合。」之後粉扇便吊死在了合歡樹下,之後苦情樹就開始開花了,而且花朵就像一把小扇子一樣掛滿枝頭,可惜花期很短,只有一天。而合歡的葉子也成了晨開夜合。
後人為了紀念粉扇,就把苦情樹改成了合歡樹,後來有位道士看到了院中的合歡樹,就說:合歡樹陰陽有別,不宜在院中栽種,於是就有了「院中栽合歡,家人多孤單」的說法。雖然合歡樹象徵著愛情,但在愛情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傷感和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