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前,本市爭取實現區市縣市民健身中心全覆蓋,讓市民就近就能到專業場館進行體育鍛鍊。這是記者跟隨市人大代表視察《全民健身條例》實施情況時了解到的。
每個區市縣至少有一個健身中心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連在全國率先確立了包含全民健身組織、設施、活動、指導和監測等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身服務指標體系。到2015年底,本市健身設施要達到每個區市縣至少有一個市民健身中心,鄉鎮(街道)有一個健身公園或健身廣場,村(社區)擁有一個健身活動室,人均體育用地達到1平方米以上。同時,健身經費達到人均15元以上;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健身人口達50%以上;健身指導達到年講座50次以上、人群覆蓋率達到40%以上;健身監測每年完成人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2%。
按照這一目標體系要求,本市將加快推進沙河口區及三個先導區市民健身中心建設,爭取「十二五」期末實現區市縣市民健身中心全覆蓋。目前,全市擁有市民健身中心已達11個,建築面積達15.8萬平方米。
每天定時定點60餘萬人健身鍛鍊
自2009年《全民健身條例》頒布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條例的貫徹實施,不斷加大經費投入。
對於大連市體育設施現狀,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15個體育場館可舉辦國際級比賽併兼顧全民健身活動,本市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1.42平方米。
本市不斷健全組織網絡,發展壯大群眾體育活動。全市有市級單項體育協會48個,社區晨晚健身站點2200餘個,每天定時定點參加健身活動的市民達到60餘萬人。
建議建小區時合理規劃健身場地
「新建小區時,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不用把空地全都建成觀賞性的草坪,綠地應該有,但可以考慮留出一定的健身場所,讓居民參與進來。 」在當天的座談中,人大代表們建議,在建設樓房、小區、學校等場所時,合理規劃健身場地,讓居民家門口就有健身地兒。
代表們提出,全民健身事業是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關係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深受全社會關注。市政府要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條例和科學健身知識,增強全民健身意識,提高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積極性;要繼續加大投入,要充分發揮公共體育場館公益性作用,積極推動全民健身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