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鹽 | 文
前兩天刷新聞,看到消息說《大家一起察言觀色。3》即將登陸NS,勾起了我的久遠回憶。
突然意識到,上一次玩這個系列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遊戲未經官方漢化之前,有個直白的譯名——《閱讀空氣》,配上簡約不簡單的視覺效果,散發的氣質格外特別。
那時候,我只是個臨近期末想著怎麼在三天預習完一門選修課的帶學新生,用的手機是如今已倒閉的索尼愛立信遺留款式,最愛的手遊是《艾諾迪亞》《Cytus》之類的單機。
對日式沙雕遊戲的涉獵,幾乎沒有。
不知多少人還記得它?
而《閱讀空氣》作為一部比較早期的日式沙雕作品,憑藉清奇的畫風、令人略感迷惑的玩法介紹,成功吸引到了包括我在內不少玩家的注意。
主人公這雙眼仿佛洞穿了一切
乍一看,這是個以點點劃劃為主的普通解謎遊戲,和近幾年的《奇怪的追逐者》《媽媽把我的遊戲藏起來了》似乎沒什麼大不同。通過刻意粗糙化的視效,搭配脫線的玩法,營造出一種日式奇葩綜藝的搞笑效果。
出自《奇怪的追逐者》
但《閱讀空氣》可以說從創作理念開始,就和常見日式沙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用開發公司製作的宣傳標語來形容,它算是「史上第一款KY度檢測遊戲」。
KY這個詞你或許在網上衝浪時見過,它是日語「空気が読めない(Kuuki ga Yomenai)」的縮寫首字母,直譯成「不會讀空氣」,意指「言行舉止不會看氣氛、看場合」,用大白話講,就是「沒眼力見」。
到現在為止,《閱讀空氣》推出了三代正傳手遊,合計超過千萬人體驗,稱得上一個成功的小品級系列。《大家一起察言觀色(大家一起閱讀空氣)》則是在原版基礎上加入了雙人模式和部分新關卡,理解成整合增強版就好,現在也即將出到第三部。
這個系列每作的玩法都極為簡單,共計上百關的流程中,每一關都是個情景問答。
你需要在主輪廓為黑白色的場景中,跟帶有顏色的事物或者人進行互動,將其變成最合乎氛圍的樣子。每隔幾關,系統便會對你的操作做出評判。
最近玩了下,得到的系統評價明顯比以前好了,真實
過程中,遊戲不會給你任何提示,也不存在失敗Game over的概念,你要做的就是來一場不違心的遊戲版「心理測驗」。
遊戲中的你,究竟是神級讀空氣選手,還是個與周圍空氣不會發生任何化學反應的社交絕緣體,體現在每次選擇當中。
舉幾個例子吧。比如一代的前期關卡中,會出現幾次和女朋友約會的場景。
畫面中你帶著女朋友去電影院,面前擺著高達電影和戀愛電影兩個選項,暫不考慮女生是膠佬的可能,你選哪個?
贏得人生的標準答案想必是戀愛電影。
挺簡單是不是。那麼換個,這次你帶著女友去吃飯,烤肉or壽司,該吃什麼?
要注意,這次設計師偷偷塞了個細節進去,你的女友從人變成了牛的模樣,那麼帶她去壽司店才是相對合理的選擇。因為按照日本的飲食習慣,烤肉基本跑不開牛肉、牛內臟之類的玩意,帶著牛女友去吃,不太合適。
當然,有人可能要說現實中不存在牛女友。但這個場景更多想表達的是,明知別人忌口的前提下,還要擅作主張去冒犯,好感分肯定要爆扣的。
棒球在日本是個很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某關前幾幀的畫面,是擊球手一個本壘打將球擊出場外,觀眾席的人們熱情高漲,紛紛把手舉起準備接球。
這時你看到,球正在往你頭頂飛來。你選擇伸手get,或者放手,將討彩頭的機會讓給身後的小弟弟?
你可能已經有了答案。
國內有網友還玩到了有趣的奧特曼怪獸情景。你扮演怪獸,要在兩個星球中擇其一進行攻擊,一個星球上有奧特曼,另一個則沒有。
順一般思路想,肯定選沒有奧特曼的星球,安全至上嘛。
不過要配合出演的你不能視而不見,對空氣一番閱讀後,選擇有奧特曼的星球,好讓光之巨人活得不寂寞。
按這個角度解釋起來,突然有點為怪獸淚目。
你可能發現了,遊戲對閱讀空氣能力的評判標準,傾向於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畢竟除了國際通用的高情商操作,《閱讀空氣》其實受到日本社交文化挺深影響。然而一味犧牲到了無腦的程度,也不值得提倡。
在日本,人們通常要表現出「不給別人添麻煩」、合群的樣子。記得前段時間有個奇葩新聞,日本的新生兒媽媽都有專門的社交圈,這些剛當上母親的女性需要完成「公園出道」,成功便融入集體,否則就會被媽媽圈排斥,甚至患上抑鬱症。
都精確打擊到某個特定群體了。這也讓閱讀空氣的能力,相較於國內,在日本有著更廣的泛用性。
日本對ky的研究已經到了著書的學術級別
不信請看,連你老婆橋本環奈都用最可愛的表情喊出了這句話:
出自日劇《我愛大哥大》
不難理解這款遊戲為何會以極小的體量獲得玩家的青睞了。從第一層看,遊戲裡大多情景屬於理論化的紙面狀況,也沒有試圖給玩家硬塞如何應對的原理。
但若你能再多思考深入些就能發現,有時候你沒必要強迫自己做到那麼「合群」與「完美」,這能幫助你更好的認清自己。
遊戲每一關所謂達到「出神入化」評價的言行,也只是設計者拋磚引玉的參考罷了。什麼時候該照顧他人情緒,不至於顧此失彼,相信每個人自己心裡都有靈活應變的解法。
對國內社交環境來說,ky在飯圈的應用場景相對多一些,具體不再贅述。而我們所知道的常規網絡討論是,ky一般以「冷場」「槓精」等變種形式出沒,或者用前段時間流行的梗,就是低情商。
再貼近現實點,就是網上流傳的「N大不懂事」——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喝水你剎車,領導沒醉你先多,領導聽牌你自摸等等等等...這些句式前面的「領導」,都可以替換成「長輩」等人。
別說,網際網路文豪的概括真挺形象。
《閱讀空氣》終歸是遊戲,對日常多樣化的呈現,要更沙雕和腦洞一些。例如和前面差不多的觀影關,出現了女友是機器人的新狀況,這時便給了機器人電影一些選擇上的餘地。
還有給別人倒口香糖,倒一顆,倒一堆,其實都沒啥,但倒兩顆才會被系統認定成最會「閱讀空氣」的答案。
因為「xx木糖醇,飯後嚼兩粒,兩粒在一起」好像是東亞通用的規則。
日本人在這種奇怪的地方較真屬實生草。
我見到有玩過的網友表示,不管自己玩還是看別人玩,有些題目沒那麼直觀,無法輕鬆的理解,有些則沒時間思考。
腦袋裡響起了「夜露死苦」(請多指教的日語諧音)
其實這就對味了。
除開那些日本文化梗的部分,日常不就是這樣麼?全都分辨出來,並給出合理反應,那活得未免太累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