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指示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營口有禮」主題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書香浸潤萬家,親子共同成長的風尚,市婦聯、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新聞傳媒中心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了「窩木杯」我家的閱讀故事有獎徵文活動。該活動得到廣大家長和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共徵集作品600餘篇,經過評審組的認真評選,共計90篇作品榮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此次徵文孩子們用自己的筆觸講述了600多個家庭的閱讀故事,體現了家庭親子閱讀活動的成果。通過親子閱讀,讓家庭成員學禮、知禮、懂禮、守禮,傳承良好家風,推動了「營口有禮進家庭」活動群眾化、常態化、長效化。
徵文獲獎作品將陸續在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展播,今天將一等獎的獲獎作品(部分)展播如下:
一等獎
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譚姝,營口窩木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英為「營口有禮 書潤萬家」——「窩木杯」我家的閱讀故事徵文一等獎獲獎代表頒獎。
書香伴我成長
-我家的閱讀故事
鮁魚圈區實驗學校 九年三班
康明鈺
夜已經很深了,我獨自坐在燈下,回首我成長的道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是父母、師長的愛伴隨著陣陣書香,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我的家是典型的書香門弟,我的爺爺、姥爺、爸爸,還有舅舅、舅媽都是教師。從我記事起,無論我在哪家,唾手可得的總是大大小小的書籍。從拼音字母、識字卡片,到唐詩宋詞、中外名著,書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數的快樂。
往事歷歷在目,我的爸爸工作之餘稍有空閒,總是坐在寬大的書桌前拿起書本細細品讀。而此時有的父母可能卻還在麻將桌上切磋麻技,抑或是在觥籌交錯的酒局中忙於交際應酬。是爸爸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我從小愛讀書的習慣,我很慶幸,能做爸爸的女兒。
還記得小時侯,爸爸媽媽領我去墩臺山遊玩,仰望著山頂上烽火臺給我講的故事,我的眼前浮現著古代狼煙四起的戰爭場面。回家後媽媽和我一起翻閱《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春秋戰國篇周王烽火戲諸侯的小故事;去熊嶽城車站送客,為了讓我了解熊嶽古城2200多年的厚重歷史,帶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在美麗的白沙灘,看到八仙過海的浮雕,給我買拼音故事書一邊教我認字一邊給我講那動人的神話傳說,讓我知道了有關的成語故事和有趣的歇後語。在寓教於樂的讀書中我不知不覺增長了許多知識,《十萬個為什麼》讓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五彩繽紛的世界,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讓我懂得了判斷一個人的美與醜的主要是他的心靈……書陪伴著我茁壯的成長。
在我小學六年級時,一向身體非常健康的爸爸卻突患重疾,爸爸把《母教子》《子教母》樹與根的對話放在我的床頭,我眼含熱淚讀完兩本書,我懂得爸爸的心思,在沒有爸爸的日子裡,他希望我和媽媽面對今後的困難每天要像作者母子倆一樣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爸爸病逝後,我在他的手機微信收藏中看到了臺灣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人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我知道這也是爸爸想說給的話。
在沒有了爸爸的日子裡,是我的班主任老師把畢淑敏的作品《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送給了我,這本書封面上的文字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無論這個世界對你怎樣,都請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讀著畢淑敏的文字使我的內心溫暖而堅定。她像一個最懂我的朋友,在溫柔的夜裡與我對話。爸爸的校友不遠千裡來看望我和媽媽,給我帶來了十本曹文軒清新純美、格調高雅、精緻而富有智慧的小說系列,在我情緒低落時撫平了我心靈的創傷。表哥從遙遠的沈城給我和媽媽寄來了《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有一種境界叫捨得》。「陪伴專家」作者劉稱蓮將自己陪女兒走過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來,使我和媽媽之間像最好的朋友;教會了我坦然面對得與失,在捨得中成就自我,看淡得失,放飛心情,塑造自我。
正是一本本書,在我遇到時困境時教育我堅強,在我有缺點可能會犯錯誤的時候給我正確的指引。讓我面對挫折,我仍是一個樂觀陽光女孩。書就是一位不會說話的朋友,它傳遞給我許許多多有用的信息,無論春夏秋冬,捧一本書在手上,靜靜地讀細細地品,貪婪地吸取她的營養。讀書使我快樂,好書伴我成長。讀書使我拓寬知識視野,讀書使靈魂在書籍中激情飛揚,精神在文字間變得更高尚。在書中,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她教會了我寬榮,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強自信,讀書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深深地希望,通過讀書讓我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種,最簡單的一種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讀書是最快捷的方式。它能讓人心生聰慧,寬厚質樸,精神豐盈又鏗鏘有力」。
以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縷書香伴我成長,正如爸爸的愛,無時無刻不在。
剎那花開 一庭書香
紅旗小學教育集團主校六年六班
張藝馨
愜意的午後,和著徐徐的微風,一個溫馨的房間裡,瀰漫著濃濃的書香氣。鋪著鏤空白色桌布的閱讀臺前,一對母女面對面而坐,輕輕翻閱著各自的書,彼此心神領會,其樂融融……那便是我,和我熱愛讀書的媽媽。
——題記
媽媽熱愛讀書,一看到好的讀本或者不錯的刊物,就會拿得起,放不下地鑽研一陣子,於是她總是能邂逅到驚喜——也許這就是她談吐中隱著不凡,寫文章不落窠臼的原因。但是媽媽總是疲於工作,又常常需要打理我的生活,所以一天很少能夠擠出一點閱讀的時間,和我一起閱讀的機會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我十分珍惜和她一起的這段悠閒和舒適。
這一天下午,陽光旖旎,溫度怡人;天空純淨得似一塊不帶任何塵滓的、玲瓏剔透的藍寶石,松松皺纈著的白雲輕輕點綴著這一望無際的碧空如洗,別有一番風味在蔓延——一切,通過窗欞折射在桌子上,融入鵝黃的色彩裡都變成了溫暖的情調。我和媽媽一面閱讀,一面享受著書香無聲的洗禮。
「媽媽,我讀完了,我讀完了《人類簡史》!」如此厚的一本書,竟然在我手中悄悄閱完,不禁興高採烈,頗有成就感和一份激動,有些蘧然,迫不及待地想與媽媽分享。誰知媽媽卻頭也不抬,毫不在意:「你才看多久啊,這麼快,能記住什麼?一驚一乍的。」我惘然,望望天花板,又望望還帶有手的餘溫的,剛剛翻過的最後一頁書,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撓撓頭,突然醒悟過來了,大聲地解釋:「可是,我們班老師說過,像我們這麼大了應該擁有略讀的能力;媽媽呀,照你這種速度,不知道到猴年馬月才能讀完呢!」看著她才翻到一半的書頁,和我做一下比較的確有些尷尬:媽媽的書本來就比《人類簡史》薄三分之一...這時媽媽冷不防撂下一句:「你懂什麼,精度能看到文章的骨架,覓到詞句的精髓,略讀只能大概了解他的意思罷了;再說,你最近不是一直想學寫作手法嗎,精讀不是更好嗎?」看似善意的提醒,卻像千萬根箭一般刺激著我,「玻璃心」倏地一下碎了,眼淚先是打著轉,後來就汩汩地流了下來。但倔強的我絕不會認輸,非要探尋到鉤玄不可。我媕婀,苦苦不能決定。聽媽媽的?不行,我有我自己的見解,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聽內心的?也不行,怕是沒有合適的言辭闡述內心的觀點來說服媽媽。好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似的,翻來覆去的冥思苦想,最後我不得不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終於鼓起了勇氣,抽泣著說:「媽媽,我眼疾手快諳熟於略讀;你善於尋找方法,對精讀方面更有研究。若是將兩者結合,必是最好;所以我認為彼此都應該掌握彼此擅長的學習方法,取長補短。」如釋重負,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倆的負面情緒就會隨著空氣消失殆盡了吧。
不出所料,一個久違的微笑掛在了媽媽的臉上,我也露出了天真的笑靨。於是,光陰在我們手指間荏苒,翻書變得更輕鬆了。從作者的一字一句中,都有一種魅力在吸引著我們,新的領悟油然而生:「人生不只能固執已見,吸收別人的長處往往會一石二鳥,事半功倍,不經意的剎那間,就會花開....是嗎,媽媽?」她笑而不答。
轉瞬間,天空已被渲染上了淡淡的紅暈,夕陽的餘暉柔柔地為潔白的桌布鋪滿了金黃色的綢緞;一眼望去,美輪美奐的夕陽消失了,只留下奼紫嫣紅的,如蛋黃般柔軟細膩的彩霞悠悠地充盈了天,屋子裡,依舊是那悠悠的讀書聲......
我家的閱讀故事
韶山小學 五年一班 李思瑤
有人說我家就像一個小小的圖書館,我聽後心中沾沾自喜,是的,我家的書數不勝數。
我這個家實指我的姥姥家,因為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姥姥又是一個人居住,所幸媽媽就帶著我搬了過來,這裡離我的學校很近,上學又十分方便,我自然是歡喜。
姥姥是個瘦瘦的、和藹可親的老人,一直都有看書讀報的習慣,時而還會拿起筆來寫上一寫。以前在報紙上還經常會看到姥姥的篇章,只是近年來她年歲大了,眼睛花的厲害,偶爾讀些書罷了,但我家仍然留有許多已經泛黃的書籍,更多的還是我的「戰利品」。每當取得好成績或是過年過節乃至我的生日,爸爸媽媽都會送我禮物或獎品——自然是書,雖然一成不變、毫無創意,卻是我最喜歡的。
媽媽也是一個到了書店移不動步的人,每次看到精彩的書都會毫不吝嗇地買下,平時她卻是十分的節儉。時間久了,我家的書櫃都堆放得滿滿的,無奈爸爸又給做了幾個小書架,放在書桌上、床頭上、柜子上,依舊如此。書到處都有,無論在哪,只要想看,信手就可以拿來自己喜歡的圖書,我甚是高興。
至於我是什麼時候愛上讀書的,自己也不清楚。聽說從我出生,媽媽就對著我念故事,再大點就會自己拿起花花綠綠的圖書咿咿呀呀講個不停,時而還會放進嘴裡咬上一咬,興奮不已,至於說的是什麼,誰也不清楚。打我記事起就是嗜書如命,而且對書都是十分珍惜,望著書上以前留下的牙印痛心不已,好在那些都是兒童讀物,現在早已不屑一顧,中華經典、歷史文學、散文詩歌才是我的最愛,可能是受到媽媽的影響,我和媽媽在讀書方面十分地默契。
每天寫完作業吃過晚飯,就迎來了我們的美好時光。我坐在書桌前,媽媽在沙發上或躺或坐,我們每人手捧一本書,各自看著。我們眼神在書上流動,時而雙眉顰蹙,憂思不解;時而笑頰粲然,滿面春風;時而痛心疾著,捶胸頓足;時而仰天大笑,旁若無人……這時姥姥常會端一盤水果進來放到桌上,衝著我倆無奈地搖搖頭,臉上掛滿了微笑,眼裡充滿了慈愛,姥姥有時也會戴上自己的老花鏡捧起一本書和我們一起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們讀到精彩情節都會忍不住一起分享,還經常坐在一起分析人物性格,假設事情的不同結局,感覺讀書是人間第一大樂事。
我羨慕臥龍鳳雛的智慧、敬佩關羽的仗義、喜歡武松的勇敢、震撼魯智深的力大無窮;媽媽憐憫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悲戚不幸的孔乙己、鬱鬱而終的納蘭性德;姥姥則喜歡肝膽忠心的楊家將、保家衛國的嶽飛、愛民如子的唐太宗……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讀書,是人生活中很有趣味的事,打開書頁,一股香味撲面而來,馥鬱溫馨,書使我們獲得了精神營養,明白了善良、正義的可貴,寬容、厚德的難得……
書,對我家來說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讀書,使我家充滿了快樂與幸福!
文章來源:營口市婦聯兒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