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種大鯨魚,它的名字叫座頭鯨,它們活潑又聰明,它們調皮又靈敏。它自由自在生活在那廣闊的大海裡,它每天唱歌生活多開心。」朋友們,今天你們要走近的海洋精靈就是座頭鯨,它雖然不像藍精靈那樣嬌小可愛,但是也像藍精靈一樣多才多藝,招人喜愛。
鯨(繪者:徐婧林)
座頭鯨之所以有這麼個奇怪的名字的,是因為它的體型非常像琵琶。在日語當中,「座頭」是一種職業,多以彈琵琶為生,所以日本人就給它起了這個名字。或許是巧合,座頭鯨確實是一種非常擅長音樂的鯨魚。
與鳥類相近,鯨魚平時靠特殊的叫聲來相互交流,這種巨響被稱為「鯨歌」。座頭鯨的鯨歌非常複雜,甚至與人類的交響樂類似。它能發出七個八度音節,要知道,人類中比較優秀的歌唱家也只能發出三到五個八度的音節。由於座頭鯨的分布非常廣泛,歌聲甚至還有多種方言,不同方言的座頭鯨還能夠互相學習。有科學家曾經發現一群來自印度洋的座頭鯨,搬家到大洋洲之後,和當地的座頭鯨進行「藝術交流」,最後當地的座頭鯨也都唱起了「印度歌曲」。
既然剛才提到了座頭鯨的分布非常廣泛,那麼它們廣泛到什麼程度呢?這可又是鯨魚界的一大奇蹟。從北冰洋到南極洲,幾乎都有座頭鯨的「據點」。原來,座頭鯨有洄遊的習性,會像燕子一樣隨著季節的變化搬家,夏天生活在涼爽的高緯度區域(靠近兩極),而在冬季遷移到熱帶海域去交配繁殖,擁有精確的生物導航系統。一條座頭鯨一年可以遷徙兩萬五千公裡的距離,頂得上兩次紅軍長徵。只有在阿拉伯海域的座頭鯨,終年都生活在那裡,並不會四處遨遊。座頭鯨身軀龐大,所以遊泳比較慢,所以這著實是一項大工程。
座頭鯨的體型雖說在鯨魚家族中不算最大,但是也可以排上頭幾名。它身形圓胖,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 由於它長著一對非常大的鰭,足有五米半,所以又叫巨臂鯨、大翅鯨。或許這對鯨魚家族最大的胸鰭,就是幫助他們長途跋涉的首要工具。除此之外,它們的背鰭比較小,後背也不像某些鯨魚那麼平整,而是微微隆起,形成一條曲線,所以又叫駝背鯨或弓背鯨。
長相特殊並不能算是座頭鯨的一大本事,如果你有幸看到座頭鯨張嘴捕食,就會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了。由於上下頜之間有特殊的韌帶結構,可以使下頜像蛇一樣脫落開,座頭鯨的大嘴能張到90度以上,再加上每一側有270~400片黑灰色鯨鬚,如一副巨型漁網。別看座頭鯨的嘴有四米五那麼寬,可是卻只以不到一釐米的小魚小蝦為食。除了直接張嘴吞食魚群蝦群,它們還會在魚蝦密集的時候用尾巴把食物感到嘴裡。在幾隻鯨魚合作捕食的時候,他們還會吐出大量的泡沫,形成密集的起泡網,把魚群包圍其中,然後從下向上進行吞食。這時你會看到幾個鯨魚頭部像小島一樣聳出海面,場面十分壯觀。由於在冬季幾個月都不能吃東西,所以它在夏季就會拼命地進食,甚至可以連續吃18個小時。
座頭鯨有如此多樣的「語言」、「航海術」和「戰術」,這或許是由於它複雜的大腦,有些科學家在它的大腦皮質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紡錘狀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大腦中所處的位置均與人類及類人猿類似。科學家們推測,這些神經元或許與它們的認知能力有關,比如學習、記憶以及環境識別等。另外,座頭鯨的大腦皮質中還發現了一種島狀神經元,其作用可能是促進腦部神經元之間快速有效地交流。
座頭鯨是快樂的巨人,它們常常在海中自由自在地遊泳,時而潛水,時而將半個身體躍出水面,還用複雜的歌聲給自己助興,簡直是一個巨大的水中藍精靈。即使身上附著著大量的其他寄生生物,它們的樂觀也絲毫未受影響。座頭鯨性格很溫順,經常相互摩擦皮膚交流感情,也喜歡和人類潛水員一起嬉戲。可是,如此萌萌的動物如今卻變成了了極危物種,遭到了大量捕殺,現在數量銳減。現在很多機構和團體都在密切關注座頭鯨的生存現狀。因此我們在平時也應當約束自己,不買座頭鯨製品,駕船時遠離鯨群,讓這些巨大的海中歌唱家能夠在自己最後的一片樂土中自由歌唱。
朱廣思,科普作家,碩士。曾給多個科普新媒體平臺供稿,北京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