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的動漫,那是少年的最愛,不斷的激發著少年的鬥志,即使已過了而立之年,卻依舊時不時的能夠想起,曾經看過的動漫。
也許各位讀者朋友們看到這個標題會感覺到奇怪,腦子中會有小問號,覺得小編我要轉行做動漫領域,其實不是的,我依舊是文化領域的一個作者,只是小時候這部動漫中,突然發現了很多佛教元素,所以想拿出來,與大家共同的分享一下。
那具體有哪些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01動漫中的八感與佛教中的八識
在這部動漫中,聖鬥士們也是有等級區分的,我們的主角被稱為「打不死的五小強」,可卻是等級最低的存在,是青銅聖鬥士。而在青銅聖鬥士之上,則有白銀聖鬥士和黃金聖鬥士的存在。
而等級區分則需要用小宇宙的強弱,青銅聖鬥士覺醒了五感,而黃金聖鬥士則覺醒了小宇宙的第七感,更有處女座聖鬥士沙加,被稱為「最接近神的男人」,直接覺醒了第八感——阿賴耶識,而其他的黃金聖鬥士若要達到這種境界,則需要女身雅典娜的血來加護,才能覺醒小宇宙的第八感。
很多朋友看到這個第八感——阿賴耶識,是不是就感覺很熟悉,這就是佛教中的第八識。
動漫中,八感分別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而在五感之上還有精神思考的第六感,靈魂層面的第七感,最接近神的第八感。
而我們學佛的朋友都知道,佛教的唯識學有提到八識,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大家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動漫設定雖然是希臘聖戰,但是人的等級劃分,卻引用的佛教的一些文化元素。
02沙加的出生與佛陀的出生,景象相似
動漫中,在介紹沙加的時候,曾說過他在出生之時,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花,自然捧雙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惟吾獨尊。此景與太古年間,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一模一樣,這就是沙加被稱為佛陀轉世的由來。
而且動漫中的沙加也是印度人,可見作者車田正美老師對於佛教文化的吸收和理解非常的深刻。
03沙加的絕招天舞寶輪與真言宗曼陀羅
也許很多漫迷們,能夠記得「天馬流星拳」這樣的招數,卻忘記了其他配角的招式,這是很正常的,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往往會把焦點鎖定到主角身上,除非是星探或者導演才會發掘配角中的潛力股和黑馬。
自然,沙加的絕招「天舞寶輪」自然會被很多人忘卻,甚至很多人都不曾用心記過這個招式,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誰讓沙加不是主角呢?
但是即使無法記住招式,可是那副畫面大家也許都有印象,沙加召喚出一副牆一樣的場景,自己就在牆的正中央。
那一幅幅的猶如九宮格一樣的佛像,充斥著整個屏幕,金碧輝煌的樣子,場面宏大,讓人震驚。
長大之後,我們突然發現,這一幅幅的佛像,其實就是真言宗的曼陀羅像。
這也跟日本佛教盛行有關係,唐朝之時,日本的留學僧空海大師,來華求法,後來在青龍寺接受了唐朝密宗大成就者惠果阿闍梨的灌頂,把當時的曼陀羅畫像和經書都帶往日本,並且開創了東密。
後來由於唐武宗滅佛事件的發生,導致我國歷史上唐朝密宗長期傳承空白,後來民國時期很多僧人為復興我國唐密,只身前往日本,在高野山學習真言宗,並且都已經達到了傳法阿闍梨的資格。
據說因為唐武宗滅佛的原因,唐密傳承由明轉暗,一直流傳至今,甚至會藏身到淨土宗與禪宗之中,因為我沒有這方面的傳承,不敢妄言。
但是在四川,至今還有一個柳本本尊的傳說,據說是金剛界瑜伽部密宗的傳播者之一,一直在四川等地進行傳教活動。
後來南宋,有出生於大足的趙智鳳秉承其教並發揚光大,建造了當時傾動朝野,現代名播中外的「大足石刻」中的寶頂山摩崖造像,作為「大足石刻」的主體內容,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傑出的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04女神雅典娜的轉生與西藏的靈童轉世
記得動漫中,城戶紗織是被射手座聖鬥士艾奧洛斯從當時的教皇手中救下,在逃亡的戰鬥中傷痕累累,正巧碰到了當時去希臘旅遊的亞洲首富--古拉杜財團的創始人城戶光政,並且告知城戶光政,這個女嬰的來歷並不簡單,是女神雅典娜的轉世。也正是因為這次邂逅,才有了後來聖鬥士們的故事。
而我們藏地也有類似的事情,每當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要虹化(類似於漢地高僧的圓寂)之時,便會留下一些預言,讓自己的弟子和侍者根據這個預言詩去破解尋找自己的轉世。
而尋找到的小孩子,有很多可能是在同一天出生的,這個則需要拿出生前的器物,使其辨認,認出器物的小孩則是轉世的靈童,通過一系列的測試之後,便可以有專門的老師教導他們學習文化知識和佛學。
05雙樹樂園
在動漫中,還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沙羅雙樹樂園,是沙加曾經修行過的地方,也是最後沙加死時所在的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只有自己和身處雙樹樂園中的人說的話,做的事都不為外界所知,當時沙加為了能夠從復活並且效忠冥王的黃金聖鬥士口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用了這一個次元空間的招式。不過後來被三個聖鬥士用禁招——雅典娜的驚嘆所殺,就是在這兩顆樹之間,灰飛煙滅。
雙樹樂園
不過現實正宗佛教之中並沒有這個所謂的沙羅雙樹樂園,這個實際上是由作者車田正美老師杜撰的。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寫到這裡,我們的文章也即將結束,在看文章的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兒時的一些美好回憶,希望大家在學習佛法的同時,不要太過枯燥。
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