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電影《遇見街貓BOB》,真人真事改編,一隻流浪貓拯救了一位11歲就開始吸毒並多次解毒失敗的癮君子。流浪的毒蟲James,遇到同樣流浪的Ginger Cat Bob,一直都被嫌棄或憐憫的James開始有了需要他照顧和愛的夥伴。靠彈吉他唱自己的歌求生的James常常遭人冷眼,但有了貓咪的陪伴,人們因為對貓咪的垂憐而愛屋及烏對James的街頭表演給予更多肯定。在Bob的陪伴和需要下,James成功地戒斷了毒癮。「The same person, but really different」。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不太像過去那麼依賴人際互動才能活下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身體的擁抱越來越少,所以大家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愛投注在寵物身上,更安全更少情感傷害。
也好,也許和這個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重新擁抱會讓我們的科技生活更多一些溫度。
剛好,前天朋友傳來「一席」微信公眾號的連結,介紹臺灣記錄大自然聲音多年的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吳金黛。她從記錄臺灣原住民音樂開始,發現了同樣原生態卻更加原生態的音樂——大自然的演奏家們的蟲鳴鳥叫。在多年記錄中,她認識了不同青蛙的叫聲,不同鳥兒的歌喉,為它們出專輯灌唱片。在臺灣921大地震之後給了人們心靈的慰藉。
也剛好,這個周二,少年小說作家周姚萍在故事團為我們講述自己創作背後的故事。這兩年周姚萍老師的新書《守護寶地大作戰》《翻轉!假期!》一直圍繞著近些年來她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土地的濫用,這位自認為不適合當記者卻念新聞系並當了好幾年記者的柔弱女子在談到農地不斷減少時,目光堅定: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夠有這樣的意識,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為了經濟的發展犧牲農地得不償失。還好,在臺灣還有一群人對農地懷有深深的情感。
彰化的「尚水米」,2013年起展開「水田溼地復育計劃」,和特有生物中心的研究團隊合作,紀錄調查水稻田的生態,不計最終收成量多寡,每分地以合理價格保證收購,讓農民在沒有收成量的壓力下,進行田間各種增進生態多樣性的營造實驗,並且免去使用任何「特效藥」的必要性, 真正從最源頭的地方就保障起消費者的權益。
大雅、學甲的「喜願全麥麵條」,採用友善環境種植,不捕/毒鳥、不使用除草劑、農藥與化學肥料的田間管理方式,相對地壓低小麥的收成量,不僅生產小麥,也連結可貴的感情。
審視自己生活的環境,我們每天出門遇到的一花一草一鳥一建築你有親切感么?我們用高科技造出安撫我們情感的機器人Pepper,我們自己卻缺乏對周圍人和環境的情感。這種自我為中心,會讓我們真的快樂麼?
湖北電臺頻率
FM103.8每周五晚12:30
FM105.8每周一晨05:30
網易雲音樂
搜索DJ鄧蔓/蔓的香頌
每周四上午10:00更新
如果你有喜歡的法語歌曲想和本節目的數萬名聽友分享,請將文稿和歌曲名稱發到我的QQ郵箱:790201249@qq.com,請註明「聲音蔓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