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報)5月4日,周五,本該是忙碌的一天,位於太原的可口可樂(山西)飲料有限公司內卻冷冷清清,生產車間大門緊鎖。工作人員稱,在整改期間,公司只有經營人員在上班。
面對持續升溫的「含氯水」事件,可口可樂放下了姿態。5月4日下午,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總裁魯大衛(David G. Brooks)在事發地山西公司召開媒體溝通會並向公眾道歉。
追溯以往,可口可樂在處理危機時,總能表現得遊刃有餘。此次「含氯水」事件,從剛被爆出時的否認,到後來承認並道歉,前後18天時間,可口可樂這種「變臉」表現,在引發公眾質疑的同時,也引發業內對其危機公關能力的懷疑。
否認含氯水混入飲料
可口可樂聲明,所謂的「公司內部消息」,經查並不符合事實。可口可樂山西公司相關負責人強調,這是員工出於私心斷章取義。
媒體溝通會上,魯大衛在說話的間隙,不時拿起面前的一罐可口可樂,仰脖飲下一口。
大中華區一號人物親自出馬直面危機,這在可口可樂中國發展史上並不多見。魯大衛說,他已為此事在太原待了好幾天,在現場指揮管理。
「今天作為中國可口可樂的總裁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們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沒有及時地向監管部門、媒體和公眾說明事實情況,對此真誠道歉。同時,我們鄭重地承諾,可口可樂中國系統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困難,都會堅持堅守我們的價值觀。」魯大衛說。
事件的起因來自於4月17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的報導,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員工向記者爆料,稱公司在管道改造中,將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誤混入飲料中,涉及12萬箱價值500萬元。
此報導出來當天,可口可樂予以否認,聲稱產品一向安全、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