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本報曾報導《千足蟲進村:不速之客不可怕》。隨後的數天時間裡,本報記者先後接到沙市、沿溪、文家市等多個鄉鎮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稱當地同樣出現了千足蟲泛濫的情況。而還有市民反映,在瀏陽城區的道吾山東路,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千足蟲擠上人行道的情況。
「有可能是由於天氣原因,使得今年不少動物、植物的活躍程度相比往年有較大提高。」市林業局專業人士表示。
瀏陽日報記者謝鵬
千足蟲爬上人行道市民掩鼻而過
10月30日,記者在道吾山東路上看到,一條條千足蟲在上午10時許紛紛進入活躍期,不斷地爬上人行道和城市綠道。「就是感覺有點噁心,而且一旦不小心踩死之後,那散發出來的氣味簡直讓人作嘔。」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就在兩天前,他有一次從這裡散步回家時,看到地上一地的千足蟲屍體,「可能是剛死的,我經過那個片區只能捂著鼻子走過去,臭死了!」
記者注意到,從當天上午8時開始,隨著溫度的不斷升溫,爬上人行道的千足蟲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當天上午11時,千足蟲最多時,整條道吾山東路近200米的人行道上,每一步都能看到數條甚至十餘條千足蟲的存在。
不僅城區,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在10月28日,他在赤馬到沙市的沙赤大道上參加徒步活動時看到,整條道路上也出現了大量的千足蟲,「走路都要留神腳下,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踩死一條。」周先生為此憂心不已,「不知道這些蟲子是否對人體有害。」
10月份平均溫度偏高「馬陸」扎堆出現
「據我們了解,全市絕大多數鄉鎮和街道最近都出現了此類情形。」市農業局植保植檢站負責人馮春水告訴記者,農業部門也接到了多個鄉鎮的求助,「我們可以為市民、鄉鎮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馮春水介紹,千足蟲俗稱「馬陸」,其本身對人體並無較大危害,「但馬陸喜歡潮溼,容易帶來細菌,市民如果想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生石灰圍成一個圈,馬陸不會越過生石灰進入其他區域。」他說,如果想要滅殺的話,則可以選擇對症的藥物,「但這些藥物對人體也有一定危害,建議市民在使用藥物時,注意自身安全。」
在馮春水看來,雖然往年也有過馬陸大規模集群出現的情況,但無論是數量還是範圍,還是今年偏多,「這或許是和今年氣候變暖的原因有關。」
而根據記者從瀏陽市氣象臺得到的統計數據,今年我市10月下旬氣溫較歷年同期偏高0.6℃,10月氣溫較歷年同期偏高0.4℃。「目前來看,現在的氣溫、溼度都比較有利於馬陸的繁殖,且不利於其天敵的繁殖,因此出現了大規模馬陸出現的情況。」市林業局相關專業人員表示,氣溫對於動物體內的激素會有一定的影響,這會造成整個生態大環境的變化。「如果此時出現大面積的降溫,那麼對於馬陸的繁殖、生長都將會有遏制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