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火,豆瓣以9.1開播,截止目前大結局完結後已超30萬人給出了9.0+的評分,幾乎是壓倒性好評,基本上提前半年鎖定了今年國劇第一神劇。
而且只有12集,一集一小時左右,嗯,終於有點美劇網飛(netflix)內味兒了。這麼良心精品的國產劇豈有不追的道理。
說回劇情,《隱秘的角落》之所以能口碑炸裂,在於其不套路的劇本,當然演員的選角也都演技在線。作為一部懸疑題材的影視作品,以往主角往往設定在警察或者偵探等正義的一方,頂多再設置個高智商的反派與主角鬥智鬥勇,最終無疑都是正義戰勝了邪惡的偉光正大結局。
然而《隱秘》從一開始的主角設定上就與眾不同,男主張東升(秦昊飾)開篇2分鐘就把嶽父母推下山崖,導演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向觀眾宣布了男主殺人犯的設定。
那麼後續劇情該怎麼發展,如果是傳統正劇該出現一個或警察或偵探的正義之士,通過一步步的推理還原事情真相最終將犯人(秦昊)繩之以法。
然而我們又錯了,後續情節出現了三個小孩,陰差陽錯的情況下,三個小孩用DV正好記錄下了遠處山頂上謀殺的瞬間。
至此第一集結束,開頭是張東升視角,結尾是三個孩子視角,毫無關聯的兩撥人產生了交集,也形成了完美的敘事閉環。
男主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嶽父母?
小孩發現命案後會不會報警?
男主與小孩又會產生怎樣的關聯?
第一集過後《隱秘》瞬間在網上炸開了鍋,網友在探討劇情之餘也創造出了不少網絡新梗與表情包。
隨著劇集的深入,《隱秘》中大量細節爆炸的彩蛋,以及雙男主張東升和朱朝陽的成長變化愈發令人津津樂道。
其實從名字中導演就暗示出兩人的關係,朝陽必將東升,寓意張東升的過去就是朱朝陽,朱朝陽長大後也將成為張東升。而在影片中,張東升也跟朱朝陽說過「我特別能夠理解你,其實咱倆都一樣」細思極恐的話。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張東升和朱朝陽都熱愛數學,都講過「笛卡爾的寓言」。
當然,對於他們來講都有著天才般的智商卻也有著變態般的心理。而這也便是《隱秘的角落》想要傳達的含義之一,天才與變態往往一念之間。
像這種探討人性,發掘陰暗面的影片在國內並不多見,但放眼於海外卻屢見不鮮。比如去年上映的DC電影《小丑》便與《隱秘》有著類似的設定。主角亞瑟也是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老好人,一步一步被哥譚市逼上絕路,最終成為一代犯罪醜皇。
再比如斬獲2019金棕櫚大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201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逃出絕命鎮》等等。以上影片都沒有華麗的好萊塢特效,沒有頂級的流量明星,僅憑紮實的劇本便成為了以小博大的票房黑馬。
事實上,現在的人們似乎已經看膩了偉光正系列的傳統作品,那些相對小眾,甚至有些特立獨行的影視劇越來越受人關注。
影視圈如此,在汽車圈也同樣如此。那麼在說到小眾、特立獨行等關鍵詞,在汽車圈中你會想到誰呢?
沒錯,馬自達!也只能是馬自達!
在60年代初期,日本汽車市場群雄逐鹿,對於馬自達(東洋工業)來說,如果不能提高產品技術競爭力,就要等著被大車廠吞併的風險。
馬自達時任社長松田恆次隨即提出「為了生存公司必須掌握獨一無二的技術」品牌理念,於是馬自達將眼光投向了還沒有世人實現轉子發動機量產化的技術研發之中。
為了攻克難題,馬自達不惜斥巨資2億8千萬日元的合約金向當時西德的NSU公司(奧迪前身之一)籤訂汪克爾式轉子發動機的授權許可專利。並於1963年,成立轉子發動機專項研究組,由部長山本健一先生領導。
▲轉子之父山本健一先生▲
馬自達轉子發動機項目又被稱作コスモスポーツ(宇宙運動)。由於其小型輕量化的構造,以及出色的動能表現,轉子發動機可以說是理想型的汽車發動機。不過因為轉子發動機獨特的構造在運動過程中難以克服曲面的轉子內胎發生的摩擦,全世界的技術人員在實用化的過程中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技術壁壘。
而這個項目組的成員也被稱為探尋未知世界的「赤穂浪士」,後來這些年輕的工程師又被世人尊稱為「ロータリー47士」(轉子四十七士)。
功夫不負有心人,1964年,馬自達與日本Carbon公司合作,使用鋁和碳的複合材料製作完成「Apex封條」,從而解決了轉子發動機中內壁磨損(鬼爪)的問題。至此,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在實用化的道路上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又過了三年,1967年5月30日,第一臺搭載轉子發動機的跑車「COSMOSPORT」問世,馬自達成為唯一一家將轉子發動機量產的公司。
後來,馬自達成功憑藉「CosmoSport」,不僅保住了本土市場,更是進軍國際市場,並確保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然而,好景不長,摩擦問題解決了,但受到日益嚴重化的環境問題影響,尾氣排放問題又成為了擺在轉子發動機面前的另一座大山。加之1974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來襲,這對當時油耗較高的轉子發動機來說更是個致命打擊。面對這一全新挑戰,馬自達認為「轉子發動機的存續是對社會的責任,也是對客戶的信譽問題」。
「MazdaRX-2」(1970-1978)石油危機下的馬自達產物
同年,馬自達便確立了五年計劃「Phoenix不死鳥計劃」,目標是改善燃料消耗40%。不久,一位技術人員提出通過熱交換器方式,也就是利用熱反應器散發的熱量再次加熱空氣的方式成功改善了30%的燃料消耗率,加上之前研發過程中已實現的20%的提升,馬自達最終圓滿「Phoenix計劃」,超額達成了改善燃料消耗50%的成果。
後續推出的轉子發動機產品幾乎個個經典,RX-3Savanna終結了GT-R在日本GP賽場的50連勝,並創造了日本國內單一車型奪冠100場的記錄。
馬自達787B是迄今為止勒芒歷史上第一且唯一拿過冠軍的日本賽車,其搭載了四轉子發動機,最大動力輸出可達到900馬力,最高轉可達10,500rpm。由於太過強大,當時FIA出臺新規則間接扼殺了轉子發動機的存在,787B也成為了在勒芒賽場上轉子發動機的絕唱。
馬自達RX-7更是將轉子發動機推向了巔峰,同時也是馬自達史上最成功的跑車。前置後驅的跑車RX-7擁有著傳承首款轉子發動機「CosmoSport」的動感形態,而其搭載1.3升雙轉子雙渦輪增壓發動機,255馬力(188kW)的最大功率,294N·m的峰值扭矩,更是贏得無數車迷的支持。
雖然當時未能引入國內,但隨著頭文字D的大火,人們除了認識AE86以外,也對高橋涼介和高橋啟介兩兄弟的座駕印象深刻,它便是馬自達RX-7。
然而達到過巔峰就意味著即將走向衰落,在RX-7輝煌過後2003年推出的RX-8竟成了最後的轉子武士。2012年,隨著RX-8宣布停產,歷經五十載的轉子終將落下了帷幕。
2010年,在那個渦輪橫行,出門屁股上不帶個「T」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的年代,馬自達毅然決然宣布了「創馳藍天計劃」。
沒錯,就是那個14:1壓縮比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當時,馬自達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再次面臨著不革新就要被淘汰的命運。而就在這時又出現個英雄版的人物,人見光夫,後來人們又稱其為「創馳藍天之父」。
人見光夫,創馳藍天之父
創馳藍天的壯舉跟當年的轉子發動機一樣,都擁有著不可思議的突破。在當時發動機壓縮比普遍在10:1-11:1的水平,創馳藍天發動機的問世直接公布其高達14:1的壓縮比。別說是十年前,就算是放在2020年的今天,14:1的壓縮比依然不是所有車企都能達到的數字。
超高的壓縮比意味著,燃燒效率的提升,在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下,創馳藍天迅速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而在其出道的第一個年頭(2011年)就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再加上馬自達全新的「魂動」家族設計語言,直接讓馬自達的產品由內到外都產生了質的飛躍。
▲馬自達ATENZA(國內阿特茲)▲
又過了五年(2015年),曾經的日系自吸小夥伴也均轉投渦輪陣營,唯有馬自達仍堅守陣地,並邁出了SKYACTIVGEN2的腳步!
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名為「SKYACTIV-X」,集成了汽油機與柴油機的二者之長,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點火方式,稱之為SPCCI。通過火花塞點火進行控制的壓燃點火。
簡單來說,SKYACTIV-X就是要結合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的兩者優勢,即汽油機的動力連貫性、持久性以及柴油機的經濟性和低扭力。
如果說SKYACTIV-G(初代創馳藍天)要解決爆震問題,那麼SKYACTIV-X則需要克服壓縮比、比熱比、燃燒速度、點火時刻、熱損失、泵氣損失、機械阻力等七大因素。
這可比張東升教的奧數題複雜多了啊。時至今日,又過了五年馬自達又雙叒叕一次與世界背道而馳,在各大車企為了節能減排,幾乎都在從6缸變4缸,4缸變3缸做減法的時候。(奔馳S級、寶馬7系等豪華車型都用上了2.0T四缸發動機)馬自達宣布將推出全新的直列六缸發動機,並且會搭載到前置後驅的下一代全新馬自達6之上。
上述變動意味著馬自達有望向高端市場進軍,而價格也將有所上漲,相應的競爭對手方面或與寶馬3系、奔馳C級、奧迪A4L等豪華品牌車型一決高下。
對此,你覺得馬自達還有機會嗎?
我覺得有,而且還機會很大!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