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一味中藥,海藻!

2021-01-09 騰訊網

01

藥用部位

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棲菜的藻體。前者稱「大葉海藻」,後者稱「小葉海藻」。(右圖為小葉海藻)

02

別名

海根菜、鹿角尖、大蒿子、海藻菜、烏菜、海帶花。

03

植物形態

海蒿子:多年生褐藻,褐色。固著器盤狀。主幹圓柱形,單生,小枝互生凋落後於主幹上殘留圓錐形跡。單葉,互生,葉形變化甚大,初生葉倒卵形、披針形,全緣,具中肋;次生葉較狹小,線形至披針形,中肋不明顯。小枝末端常有氣囊,圓球形,生殖託單生或成總狀排列於生殖小枝上。羊棲菜:固著器假根狀。葉狀突起長棒狀,先端盾形,有時膨大,中空成氣泡;氣囊紡錘形。

04

產地分布

均生於低潮線下海水激蕩處的巖石上。主產山東、遼寧等地。

05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撈,去淨雜質,洗淨,曬乾。

06

藥材性狀

大葉海藻:捲曲皺縮,黑棕色,有的被有白霜,長30~60釐米。主幹呈圓柱形,具圓錐狀突起。主枝自主幹兩側生出,側枝自主枝葉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狀突起。初生葉披針形或倒卵形,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條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條狀葉的小枝。氣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圓形,有的有柄,頂端鈍圓,有的具細短尖,質脆,潮潤時柔軟;水浸軟後膨脹,肉質肥厚,粘滑。氣腥,味微鹹。小葉海藻:較小,長15~40釐米。分枝互生,無刺狀突起。葉條形或細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氣囊腋生,紡錘形或球形,囊柄較長。質較硬。

07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鹹。歸肝經、胃經、腎經。

08

功效與作用

軟堅散結、消痰、利水。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清化熱痰藥。

09

臨床應用

用量6~12克。水煎服,或浸酒和入丸散。用治癭瘤、瘰癧、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10

藥理研究

能影響甲狀腺功能,有縮肝脾、抑菌作用;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具有肝素樣抗血凝作用;有降血脂作用,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並減輕動脈硬化;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尚具有抗腫瘤及抗感染等作用。

11

化學成分

含藻膠酸、粗蛋白、甘露醇、灰分、脂肪、粘液質、果糖、巖藻糖、褐藻澱粉(即海帶澱粉)、馬尾藻多糖等成分。此外,提取出一種抗凝血成分,作用類似肝素。

12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服,不宜與甘草同用。

13

配伍藥方

1、治癭瘤:海藻(洗去鹹汁)240克,貝母60克,土瓜根0.6克,小麥麵(炒)0.6克。上四味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外臺》崔氏海藻散)

2、治肉癭、石癭: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獨活、甘草各3克,海帶1.5克。水煎服。(《外科正宗》海藻玉壺湯)

3、治肝經癭瘤:海藻、昆布各60克,小麥120克(醋煮炒幹),龍膽草60克。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並噙化咽之。(《證治準繩》海藻軟堅丸)

4、治疝氣:海藻、昆布各15克,小茴香30克。水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5、治腎炎蛋白尿:海藻、蟬衣、昆布各適量。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6、治身上生贅肉:海藻為末敷,仍煎海藻酒服之,則去。(《普濟方》)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頭翁!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甘松!❼開水衝蛋,竟是秋季第一飲,功效神奇!❽天下無病,疾病只不過是個假相!病不是敵人,是對你善意的提醒!❾中醫眼中的營養,究竟有什麼含義?
  • 中藥知識必學:海藻
    提起海藻大家都挺熟悉,日常生活中的海藻是指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這些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植物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而藥用的海藻屬於褐藻門,藻體黃褐色,分為固著器、主幹和葉三部分。
  • 每天學一味中藥,蔓荊子!
    4、《本草新編》:「蔓荊子,佐補中藥以治頭痛最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於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於俄頃,則不能。」蔓荊子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功效。相傳在洪武年間,安徽省太湖縣有位名叫劉燾的人在廣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縣省親時,帶回蔓荊子種子,贈送給家人種植。
  • 常吃海藻,這些好處不請自來,尤其是中老年人,你愛吃海藻嗎?
    提起「海藻」,大家都挺熟悉,大家都知道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等,營養價值很高。事實上,海藻也是一味中藥材,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今天,我就來跟大家科普下中藥海藻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碼字不易,期待關注和轉發,尤其是那些喜歡吃海藻小菜的人。中藥海藻的功效作用降血壓中藥海藻具有降血壓的功效,海藻中含有的褐藻氨酸有比較明顯的降壓效果。有人用海帶治療高血壓,其中大部分人都看到了明顯的效果,患者的血脂、膽固醇、甘油酸三酯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車前子
    中醫講究膏丹丸散湯,蜜丸是最古老的中藥丸劑。需要把中藥碾碎,揉進蜂蜜,做成湯圓大小的丸子。這樣的蜜丸服用簡單,便於攜帶。做蜜丸不容易。一味味中藥先稱好,陽光下曝曬乾燥,再用碾槽碾碎。單把中藥碾碎就要費很多工夫。中醫有句話「能過篩子眼,才過喉嚨管」。凡是大過篩子眼的藥粉就不過關,還得繼續碾。成千上萬次的碾壓,才能把藥草變成細細的藥面。壓好的藥面,嗅一下,全是沁鼻的香氣,仿佛所有的精華都紛紛溢出。
  • 每天學一味中藥,化橘紅!
    柚子皮,蒸雞冠油服,治老年咳嗽氣喘(《中藥大辭典》)。 10 藥理研究 鎮靜,抗微生物。揮髮油有止咳化痰作用。毒性較小。
  • 每天學一味中藥,皂角刺!
    癰腫初起常加配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類的中藥,如金銀花、甘草、乳香、沒藥等;若體虛膿成難潰者,配黃芪、當歸託毒排膿,促其潰破。或單用與老母雞同煮食。另治產婦乳汁停滯,配柴胡、白芷、漏蘆、王不留行以通乳消腫。加米醋熬濃汁可外塗治頑癬。
  • 有一味中藥開紫花,能清熱解毒,還解蛇毒,與一味同名中藥易混淆
    有一味中藥原植物開紫花,李時珍叫它獨行虎,能清熱解毒、消腫,還能解蛇毒,但是容易與同名藥混淆,因為還有一味與之同名的中藥開黃花,這兩種中藥在名稱上很容易混淆。這兩味中藥都叫地丁,有些古代典籍並沒有名稱上的區分,現代分別叫紫花地丁與黃花地丁。
  • 每天學一味中藥,首烏藤!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味本草 加關注 公眾號推薦 特別推薦 補水補溼,溫和呵護你的肌膚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川芎
    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真偽鑑別》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資料庫等網絡資料!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百合!
  • 每天學一味中藥,防己!
  • 每天學一味中藥,蛇蛻!
  • 每天學一味中藥,餘甘子!
  •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楝子!
  • 每天學一味中藥,牛蒡子!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百合
  • 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叫分心木,也是一味中藥,你知道嗎?
    1,核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常吃的一個堅果,還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原來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也是一味中藥,叫分心木,而且還具有許多的功效。2,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起眼的東西,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我們遺棄了,而分心木就是被我們遺忘的一個非常好的養生中藥。
  • 完美森林海藻凍讓你恢復每天元氣滿滿
    90後一邊嘲笑著養生的人,一邊又偷偷的學養生,熬夜後塗最貴的眼霜,宿醉後喝枸杞茶,破洞褲裡穿加絨打底褲。以往凌晨三四點還在酒吧蹦迪的你,現在熬個夜感覺元氣大傷。 當代年輕人不僅僅熱愛生活也要十分珍惜身體健康。
  • 有一味中藥能養陰潤肺,還能清心安神,還是一種漂亮的花
    有一味中藥能夠養陰潤肺,還能夠清心安神,這味中藥的原植物還是一種漂亮的花卉,它就是中藥百合。百合是常見的花卉之一,它的外表非常漂亮被大眾所喜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百合自古是一味可以用於調養的良藥,植物百合入藥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書中記載中藥百合是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以及細葉百合的乾燥肉質鱗葉,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見。